- 年份
- 2024(337)
- 2023(504)
- 2022(394)
- 2021(414)
- 2020(370)
- 2019(928)
- 2018(941)
- 2017(2060)
- 2016(1173)
- 2015(1216)
- 2014(1297)
- 2013(1276)
- 2012(1139)
- 2011(1008)
- 2010(1059)
- 2009(1213)
- 2008(1101)
- 2007(1005)
- 2006(871)
- 2005(862)
- 学科
- 济(3159)
- 经济(3158)
- 业(3083)
- 企(2549)
- 企业(2549)
- 管理(2537)
- 方法(1842)
- 数学(1735)
- 数学方法(1727)
- 银(1601)
- 银行(1599)
- 财(1565)
- 融(1524)
- 金融(1524)
- 行(1466)
- 制(1320)
- 贸(1275)
- 贸易(1274)
- 易(1257)
- 务(1199)
- 财务(1198)
- 财务管理(1195)
- 企业财务(1159)
- 业务(900)
- 电子(845)
- 网上(837)
- 网上贸易(837)
- 农(819)
- 度(746)
- 制度(745)
- 机构
- 大学(13824)
- 学院(13376)
- 中国(6818)
- 济(6216)
- 经济(6069)
- 银(6058)
- 银行(5868)
- 行(5606)
- 管理(5480)
- 理学(4432)
- 理学院(4399)
- 管理学(4359)
- 管理学院(4335)
- 研究(4040)
- 农(3844)
- 财(3595)
- 人民(3587)
- 中心(3301)
- 国人(3177)
- 中国人(3170)
- 中国人民(3138)
- 融(3103)
- 京(3070)
- 金融(3060)
- 农业(2913)
- 人民银行(2876)
- 江(2780)
- 财经(2736)
- 中国人民银行(2542)
- 支行(2538)
共检索到25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林海仁 铁金伟
客观地说,自国家推出助学贷款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在帮困助学上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远不尽如人意,助学贷款这朵“好花”并未象当初人们预料的那样结出“好果”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华 黄艳红
助学贷款的出现 ,不仅意味着金融业务在居民领域的延伸 ,还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大众化非义务教育进入可操作阶段。银行、学子及其家长对教育贷款投资特性、经济价值的认识差异 ,是助学贷款供需难以沟通的症结所在。只有建立现代投资、消费和信贷理念 ,借贷双方在市场经济原则上取得共识 ,才能促进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
助学贷款 教育投资 信贷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大焕
为了解决教育收费和穷孩子上不起学之间的矛盾,国家制订了学生助学贷款制度。但几年实践下来,矛盾仍得不到妥善化解——每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近70%是落空的,仅有30%能够如愿以偿,这少部分人占学生总数不足1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亚雄
针对现行助学信贷合约激励不足的问题,将"团体贷款"引入到助学信贷合约中,使得改进后的助学信贷合约的激励相容性得以提高。改进后的助学信贷合约,无论是银行还是学生,均可以接受。在几种可能的产出分布情形下,助学贷款的还贷率得到较大提高,从而论证了将"团体贷款"引入到助学信贷合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助学贷款 团体贷款 信贷合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凡是提出申请且符合规定条件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新生,都能够顺利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马文华介绍,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京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福利性、消费性事业,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高、消费时滞短、无挤出效应等特点,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可使社会消费、投资、就业和税收剧增。因此要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加大助学贷款的政府补贴力度,以全面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效益。
关键词:
助学贷款 经济增长 乘数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儒靖
在公共预算紧缩的压力下,政府通过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计划扩大高等教育机构非公共收入来源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助学贷款则是实施教育成本分担的配套资助计划的必然选择之一。如何遵循助学贷款制度设计良性的“路径依赖”轨迹,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有效地设计与选择,本文予以尝试性地探索。
关键词:
教育成本分担 助学贷款 制度设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家庭经济状况反映了学生的贷款需求,而决定贷款供给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放贷意愿,"供给决定需求"的现象日益凸显。为有效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政府必须减少干预和管制,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多元化发展,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生源地助学贷款 需求 供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文标 邹志波 柏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若鹏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助学贷款在缓解教育不平等问题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进一步提高,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进一步发展。但在助学贷款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分析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现状及主要成因,借鉴了美国助学贷款违约的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盖晓芬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并未同步扩张,因为政府无力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给予全部的经费需要。由此实行教育成本由受益者部分承担——即交学费上学——也成为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支持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这一现状也并非中国独有,在上世纪的中下叶,许多发展中的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已先行一步。 让高等教育受益者部分承担教育成本,即高等教育费用分摊,在全世界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这也带来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求学难的问题,尤其在发展国家,居民收入仍处在较低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光岭 李晓宁
助学贷款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但这项政策却遭受了空前的信用危机。通过对学生和银行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就会看到纯粹靠道德等内在诚信来约束学生的还贷是无用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外在诚信约束机制。
关键词:
助学贷款 诚信缺失 诚信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