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1)
- 2023(14710)
- 2022(12085)
- 2021(11155)
- 2020(8780)
- 2019(20204)
- 2018(19747)
- 2017(36331)
- 2016(19246)
- 2015(21727)
- 2014(21588)
- 2013(21631)
- 2012(20652)
- 2011(19364)
- 2010(19870)
- 2009(18286)
- 2008(18222)
- 2007(16231)
- 2006(15096)
- 2005(14300)
- 学科
- 济(104734)
- 经济(104637)
- 管理(53139)
- 业(47957)
- 企(37996)
- 企业(37996)
- 方法(33030)
- 中国(32396)
- 数学(27775)
- 数学方法(27509)
- 地方(27440)
- 农(24562)
- 业经(22155)
- 学(19682)
- 贸(18558)
- 贸易(18537)
- 易(17923)
- 制(17280)
- 财(17086)
- 农业(16683)
- 地方经济(16584)
- 环境(16578)
- 融(16505)
- 金融(16505)
- 银(16361)
- 银行(16346)
- 发(16061)
- 行(16004)
- 和(15236)
- 理论(15147)
- 机构
- 大学(288299)
- 学院(286528)
- 济(132750)
- 经济(130210)
- 研究(111506)
- 管理(103572)
- 理学(86572)
- 中国(86523)
- 理学院(85486)
- 管理学(84244)
- 管理学院(83663)
- 京(63521)
- 科学(62636)
- 财(59050)
- 所(56485)
- 研究所(50633)
- 中心(48404)
- 财经(45666)
- 江(44858)
- 农(42850)
- 经济学(42451)
- 北京(41931)
- 经(41484)
- 范(41010)
- 师范(40665)
- 院(39780)
- 经济学院(37773)
- 州(36104)
- 业大(34968)
- 财经大学(33599)
- 基金
- 项目(177768)
- 科学(140455)
- 研究(135534)
- 基金(128559)
- 家(111180)
- 国家(110248)
- 科学基金(93475)
- 社会(88790)
- 社会科(84287)
- 社会科学(84268)
- 省(67047)
- 基金项目(65128)
- 教育(62143)
- 划(56763)
- 自然(55273)
- 自然科(53847)
- 自然科学(53832)
- 编号(53800)
- 资助(53182)
- 自然科学基金(52886)
- 成果(45795)
- 发(44474)
- 重点(41039)
- 部(40456)
- 课题(39548)
- 国家社会(38113)
- 发展(36885)
- 创(36707)
- 展(36275)
- 教育部(35149)
- 期刊
- 济(162517)
- 经济(162517)
- 研究(98041)
- 中国(69753)
- 管理(44209)
- 财(43289)
- 农(40988)
- 学报(40643)
- 科学(39794)
- 教育(38133)
- 大学(31312)
- 融(31144)
- 金融(31144)
- 学学(28471)
- 农业(28289)
- 技术(27244)
- 经济研究(27190)
- 财经(24116)
- 业经(23860)
- 经(21174)
- 问题(20845)
- 贸(19259)
- 世界(17775)
- 国际(17694)
- 图书(16905)
- 业(16545)
- 技术经济(15622)
- 坛(14054)
- 论坛(14054)
- 统计(13423)
共检索到475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资源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对发挥海洋国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助推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受《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委托,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共同组织策划了“海洋资源经济与战略”专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之一,为我们深入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引。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的潜力也在乡村。切实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乡村旅游是新时期弥合解决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繁荣乡村经济、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共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叶青
<正>系统探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理论认知、政策机制、实践经验和实现路径,对于推动中国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研究的纵深结合,受《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委托,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海南师范大学程叶青教授、安徽建筑大学陈晓华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唐雪琼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陶伟教授共同策划组织了“新时期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专辑。专辑的组稿得到了国内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专家的积极响应与参与。经专家评审,本专辑精选15篇论文,包括专家访谈、景观基因与景观修复、有机更新与活态化、多功能性与价值实现、旅游发展与地方营造5个栏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卫东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但长三角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随着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突破区域行政壁垒,合理配置地区资源、深化区域内部交流与合作是打破长三角地区不均衡发展局面、实现区域深度协同发展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国土空间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国土空间高效治理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康
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是依托本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和资源型产品生产输出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和特殊类型区域。作为中国资源能源供应的主体和基础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都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因资源依赖性,资源型城市(地区)往往陷入“因资源而兴、受资源所困”的“资源诅咒”。放眼中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国华 龙花楼
新“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共同富裕与人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人—地—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和谐共存,深刻体现了中国新“三农”发展和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功能提升的本质要求,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朝向“双碳”目标和共同富裕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朝向人—地—业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三农”理论研究、乡村发展实践与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当前破解新“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领域与重要内容。
关键词:
城乡和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新军,周应祺
海洋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达到3,35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然而也面临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污染严重等问题,这都将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海洋国际竞争能力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实现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治、建立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
海洋资源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强
蓝区经济的"非海洋特征"使得向蓝区倾斜的金融资源更多集中在蓝区的陆地或与陆地相关的产业。要在尽快明确蓝区海洋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以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组织、机制、工具、产品等方面的金融创新,建立有效增加流动性、转移风险、提升信用和物化权益的海洋金融体系。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海洋经济 蓝色经济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建强 孙黎 罗肖依
在西方现代社会理论"实践转向"的大背景下,战略管理研究中兴起了"战略即实践"的视角,将战略实践活动、惯例以及实践者作为核心研究对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战略即实践"学派初步形成。它关注"生活世界",以诠释学中的"筑造"模式和"栖居"模式为本体论基础,重新界定了战略研究中"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扩展了战略研究的边界,并与制度理论、惯例理论、身份理论、叙事理论进行了对话与融合。本文回顾并讨论了这一学派发展的基本脉络、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应用范例以及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它对推动中国本土管理"实践转向"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之祥
当今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海洋的探索,大规模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东临大海,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大国,有300万km2的蓝色海洋国土,海洋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海洋安全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提高对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认识。张耀光教授的新著《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正适合了当前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颜昭
我国是海洋大国,管辖海域广阔,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和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现代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中国工业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月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在"顶天立地"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工业经济》形成了一整套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学术期刊发展战略。包括:①办刊宗旨:一切为了"两个上帝";②办刊使命:办好一本期刊,打造一个体系,创造一种文化,引领一个时代;③目标导向:影响因子、社会反响、心理认可;④理念定位:理论顶天,实践立地;⑤论文取向:前瞻性、原创性、实用性;⑥编辑模式:作者走进编者,编者走进作者;⑦编辑考评:用时、用力、用心;⑧运作思路:按照顶天立地的理念办期刊,按照国际惯例的范式办期刊,按照企业运行的规则办期刊。经过努力,现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由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思亮 范其伟 董效臣
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事业发展对海洋工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与海洋相关人才继续教育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海洋学科优质办学资源,从培养海洋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出发,形成校地、校企、校企政等多种合作培训模式,为学习者持续提供培训服务,构建了面向海洋工程领域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海洋工程人才 蓝色经济 中国海洋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