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2)
- 2023(7206)
- 2022(5950)
- 2021(5630)
- 2020(4637)
- 2019(10589)
- 2018(10333)
- 2017(19429)
- 2016(10353)
- 2015(11906)
- 2014(11652)
- 2013(11659)
- 2012(10870)
- 2011(10073)
- 2010(9885)
- 2009(9546)
- 2008(9491)
- 2007(8331)
- 2006(7455)
- 2005(7111)
- 学科
- 济(45658)
- 经济(45575)
- 管理(34660)
- 业(29798)
- 企(24717)
- 企业(24717)
- 方法(18615)
- 数学(16643)
- 数学方法(16556)
- 中国(16187)
- 制(14471)
- 财(14128)
- 农(11387)
- 贸(11179)
- 贸易(11172)
- 易(11041)
- 体(10074)
- 业经(9901)
- 银(9334)
- 银行(9329)
- 行(9004)
- 体制(8677)
- 融(8567)
- 金融(8565)
- 环境(7918)
- 务(7790)
- 财务(7773)
- 财务管理(7753)
- 企业财务(7372)
- 划(7143)
- 机构
- 大学(156183)
- 学院(151973)
- 济(76089)
- 经济(74950)
- 研究(57481)
- 管理(57030)
- 理学(48647)
- 理学院(48119)
- 管理学(47676)
- 管理学院(47365)
- 中国(46455)
- 财(36956)
- 京(33273)
- 科学(29231)
- 财经(28829)
- 所(27801)
- 经(26451)
- 经济学(25808)
- 中心(24924)
- 研究所(24857)
- 经济学院(23126)
- 北京(21720)
- 财经大学(21648)
- 江(21303)
- 院(20562)
- 农(20170)
- 范(18116)
- 师范(17986)
- 业大(17502)
- 研究中心(16873)
- 基金
- 项目(98001)
- 科学(79568)
- 基金(75799)
- 研究(74291)
- 家(65566)
- 国家(65112)
- 科学基金(56043)
- 社会(52054)
- 社会科(49569)
- 社会科学(49562)
- 基金项目(38857)
- 教育(33671)
- 省(33310)
- 自然(33129)
- 自然科(32386)
- 自然科学(32377)
- 自然科学基金(31864)
- 资助(31136)
- 划(29342)
- 编号(27389)
- 制(25097)
- 部(24741)
- 成果(23722)
- 国家社会(23576)
- 中国(22908)
- 重点(22395)
- 教育部(22034)
- 发(20763)
- 创(20645)
- 人文(20460)
共检索到239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维津 梁宇栋 张文健 文婷
2017年5月8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由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国制造2025·现代职业教育·装备制造业产教对接会——暨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庞学光
入选理由紧扣《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文件,思索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方向,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庞学光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文件,它以"创新驱动"引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和"品牌制造"推动我国现代制造业的转型,折射出对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高端型和卓越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进而触动着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朝先 王宏霞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不少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产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均规模甚至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诸多问题。未来3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从大到强"。"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产物,就其文本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11223410"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裕崴 刘万菊 霍琳 张梦龙
经济全球化潮流催生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功能已获许多国家的认同,职业教育国际化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求开放式教学,这不仅要求学校向国内企业、社会开放,还应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向国际社会开放,统筹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职业教育不断国际化,从而更好地面向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关键,必将成为助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力与智力源泉。为此,"中国制造2025"实施关键期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实现四大发展战略:一是纵向贯通,打破职业院校学生成才发展的"天花板";二是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互通合作的"共同体";三是外部联通,构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路径";四是对接产业,打造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升级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苑清敏 谭欣
为探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共生机理和关系,文章在测算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生态位的基础上,将生态位强度信号转化成Lotka-Volterra模型的产值信号,分别从市场、资源及技术维度研究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分产业协同共生关系,并进行预测。研究显示:区域层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呈现出非均衡协同发展态势,市场和资源维度上京冀协同效果较好,技术维度京津、京冀协同状况最优。京冀协同发展偏利河北,京津协同发展偏利北京,短期内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仍将处于"此消彼长"的协同共生状态。产业层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优势产业呈向北京集聚趋势,其协同发展在市场、资源和技术维度偏利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敬石开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形势与挑战 职业教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必锋 赖志花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应在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和产业创新方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与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协同程度在总体上高于河北省,各地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价值链延伸协同发展模式、价值链嵌入协同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协同发展模式,以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带动京津冀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建立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端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婷 李建雄 王延盛 闫丽花
制造业转型升级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建设制造强国迫切需要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其培养主体,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也任重道远。京津冀地区借助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通过细化人才供需研究,转变培养观念,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快课程数字化改造等路径,系统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精准对接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小国 张婷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原本是一种共生关系,而当前金融却存在"脱实向虚"趋势,为此要针对制造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发展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纠偏金融"脱实向虚",推动金融助力"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长安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前,全镇2万多居民以捕鱼、种粮为业,政府公粮征收的税款只有数千元,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不足温饱的贫困状态,甚至一度发生过部分村民逃港谋生的事件。图为1978年长安镇的农田与乡村街景。
关键词:
长安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闫洪举
构建了反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时间、空间互动关系的空间面板数据结构VAR模型和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借以探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京津冀13个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中。结果显示,京津冀13个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均未实现协同发展,甚至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并未有效地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认为,加强京津冀城市间产业合理分工与区域内部生产要素共享是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德勤有限公司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共同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是38个国家或地区中目前及未来五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综述
现代职教论坛暨京津冀“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近日在京召开
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光 照进养老产业现实——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业产教对接论坛纪实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产业协同的实证研究
携手京津冀 助力中国制造——“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同发展效率评价
协同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转移及区域间合作
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与要素协同度测度及实证研究
医药制造业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基于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发展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