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5)
- 2023(16232)
- 2022(13678)
- 2021(12975)
- 2020(11177)
- 2019(25713)
- 2018(25373)
- 2017(49396)
- 2016(26911)
- 2015(30529)
- 2014(30718)
- 2013(30246)
- 2012(27853)
- 2011(24812)
- 2010(25089)
- 2009(23488)
- 2008(23718)
- 2007(21136)
- 2006(18259)
- 2005(16350)
- 学科
- 济(111338)
- 经济(111203)
- 业(97686)
- 管理(93731)
- 企(91051)
- 企业(91051)
- 方法(56239)
- 数学(46833)
- 数学方法(46076)
- 财(44401)
- 业经(29497)
- 农(28806)
- 务(27080)
- 财务(27011)
- 财务管理(26949)
- 中国(26636)
- 企业财务(25549)
- 制(23597)
- 理论(21823)
- 贸(21715)
- 贸易(21706)
- 易(21199)
- 技术(19864)
- 地方(19633)
- 和(19539)
- 策(19181)
- 学(19055)
- 农业(18715)
- 划(17441)
- 银(16670)
- 机构
- 学院(386348)
- 大学(382088)
- 济(159637)
- 经济(156369)
- 管理(155349)
- 理学(133532)
- 理学院(132213)
- 管理学(129829)
- 管理学院(129118)
- 研究(120576)
- 中国(94773)
- 财(82665)
- 京(78566)
- 科学(71886)
- 财经(62538)
- 所(60543)
- 江(59321)
- 农(58605)
- 中心(57415)
- 经(56500)
- 业大(54290)
- 研究所(54236)
- 北京(49122)
- 经济学(48524)
- 州(46807)
- 范(46506)
- 财经大学(46035)
- 农业(46005)
- 师范(46003)
- 经济学院(43973)
- 基金
- 项目(252106)
- 科学(199330)
- 研究(184660)
- 基金(183658)
- 家(158573)
- 国家(157186)
- 科学基金(136840)
- 社会(116288)
- 社会科(110311)
- 社会科学(110279)
- 省(99487)
- 基金项目(96180)
- 自然(89729)
- 自然科(87771)
- 自然科学(87748)
- 教育(87218)
- 自然科学基金(86206)
- 划(82949)
- 资助(77375)
- 编号(75986)
- 成果(61614)
- 重点(56374)
- 部(56366)
- 创(53728)
- 发(52744)
- 课题(51891)
- 创新(50048)
- 教育部(48922)
- 科研(48883)
- 人文(47739)
- 期刊
- 济(174052)
- 经济(174052)
- 研究(110072)
- 中国(72061)
- 财(71477)
- 管理(61289)
- 学报(54544)
- 科学(51489)
- 农(51345)
- 大学(42424)
- 学学(40242)
- 教育(38722)
- 技术(37731)
- 融(37240)
- 金融(37240)
- 农业(34444)
- 财经(31549)
- 业经(28335)
- 经济研究(28091)
- 经(27063)
- 问题(22350)
- 技术经济(21120)
- 统计(20995)
- 财会(20240)
- 业(20161)
- 策(19432)
- 贸(19401)
- 版(17767)
- 理论(17576)
- 商业(17568)
共检索到571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琦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补贴政策。本文构建包含招聘摩擦和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探究助企纾困补贴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降低消费税、扩张性财政政策等三种常规政策的搭配对就业和产出的影响机制,并比较分析三种政策组合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恢复方面,“助企纾困补贴+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好,“助企纾困补贴+降低消费税”次之,“助企纾困补贴+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最不明显。第二,助企纾困补贴政策并不是补贴力度越大越好,超过最佳补贴力度之后,其对稳定经济和促进就业的作用不够明显,甚至可能对社会福利产生负向影响。第三,在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效果方面,“助企纾困补贴+降低消费税”从短期来看是三种政策组合中效果最好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助企纾困补贴+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好。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推行助企纾困补贴政策的同时应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实施助企纾困补贴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要掌握好补贴政策的力度,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精准地找到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稳就业、促复苏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仕龙
从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取向组合的变迁规律,得出2008—2017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两种取向组合的样本区间,且可用经济主体预期的马尔科夫过程刻画。将符合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政策规则植入含政府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用Maih(2015)开发的RISE软件对MS-DSGE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求解,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剥离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效应,发现经济主体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影响货币政策冲击、通胀目标冲击和自然利率冲击的效果。因此,政策当局应及时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做出承诺或有效沟通,在预期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精准调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尧成
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国内外冲击下不同货币政策对应的经济波动方式和社会福利损失,并构建"经济波动相关性指数"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经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无论是在国内冲击还是国外冲击下,理论上都存在着同一种最优货币政策,且不同货币政策的福利效果有所差别;其次,从全样本时段来看,设定中国实施的货币政策为盯住汇率制时相关性指数经验值最高,但分样本时段的研究显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时变性,体现相机抉择的特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刘翠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下,本文构造了两个包含多个经济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分析显示: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均具有顺周期特征,并且与产出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投资、消费、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与产出保持高度一致,符合实际经济的特点;同时,鉴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模拟可以更好地预测实际经济,考虑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模型中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值均显著低于不考虑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模型中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值,故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能有效降低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以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王秀丽
本文在BGG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工资粘性,使之成为综合考虑价格粘性、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及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我们模拟并比较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验证了中国工资粘性的存在,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尚存在改善的余地。货币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较强但持续期较短,而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温和但影响相对持久,央行需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使用。
关键词:
工资粘性 货币政策模拟 DSGE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威 朱太辉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方程,构建了一个检验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六部门DSGE模型,并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生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勤星 罗希
统一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效果。本文运用IS-LM模型检验2003~2005三年紧货币松财政和2006上半年以来紧货币紧财政政策组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就业状况的影响,以期找出不同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与地区差异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增进货币政策效应的工作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晨燃 安锦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呈快速上涨趋势,股票等资产价格波动较大,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加大,其所反映信息的真实性亟待探讨。研究考虑包含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货币政策效果,可以为优化货币政策制定,稳定金融市场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1月至2016年10月的月度数据模拟分析了考虑不同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规则对最优利率、实际产出的影响。最后,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操作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而这一影响恰恰是央行关注的重点,但不是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反应函数 防范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侯帅圻
科学评价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绩效,应将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考虑在内,并准确揭示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机制。为了刻画更逼近现实的经济结构,本文考虑中国经济的拇指规则消费者、粘性价格和扭曲税等非李嘉图主义特征,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一般均衡结构模型。基于中国季度数据实证估计模型发现,拇指规则消费者比例为52%,可以解释48%的总就业,每期调整价格的企业为34%,其中39%选择对上期通货膨胀价格指数化。笔者在对数线性NK-DSGE模型框架内考察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的产出和通货膨胀绩效发现,中国实证估计的财政自动稳定器形式的财政政策规则能提升福利,政府支出相对于税收规则在稳定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性效果方面具有更大的相对重要性,政府支出的资源撤出效应、净个人所得税影响拇指规则消费者可支配收入、薪酬税楔子影响拇指规则消费者真实工资以及非线性惯性货币政策规则的交互作用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首先,无论货币政策、政府支出还是税收规则,惯性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拇指规则消费者的存在会降低经济的不稳定性。提高税收楔子规模倾向于改进反周期税收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小文
本文构建新凯恩斯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统一框架下研究资本管制程度不同时汇改如何影响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汇改能提升两类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会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高度流动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搭配可以增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不能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协调推进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利用月度数据以及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方程分析结论仍然保持稳健性。结论显示随着汇改的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小文
本文构建新凯恩斯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统一框架下研究资本管制程度不同时汇改如何影响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汇改能提升两类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会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高度流动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搭配可以增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不能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协调推进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利用月度数据以及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方程分析结论仍然保持稳健性。结论显示随着汇改的持续推进,我国的货币政策要逐步过渡到以价格型为主,这样既能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又能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崔百胜 丁宇峰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和稳态股利水平且反映中国现实特征的DSGE模型,通过扩展的货币政策泰勒规则,考察了面对技术冲击、利率冲击和股票市场冲击时,中央银行应如何制定货币政策以保持产出、价格和股票市场的稳定,并尽可能地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考虑股价波动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福利损失;中央银行存在多重调控目标时需要注意区分冲击的类型来相机抉择,在利率冲击下,货币政策应当对股价波动做出反应,而在技术冲击和股票市场冲击下,则需要在各个经济变量之间进行权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翠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利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反应系数的OLS估计结果,探索解决在充分发展影子银行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问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规则在稳定产出、物价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利率规则未来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最优选择。同时,比较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福利损失得出结论,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福利损失从小到大分别是利率规则、混合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这也表明利率规则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最优选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翠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利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反应系数的OLS估计结果,探索解决在充分发展影子银行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问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规则在稳定产出、物价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利率规则未来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最优选择。同时,比较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福利损失得出结论,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福利损失从小到大分别是利率规则、混合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这也表明利率规则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最优选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朝阳 马方方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金融结构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正在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正在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股票市场是否能够改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即货币政策规则中纳入股票市场变量的必要性,成为当前经济领域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家庭、厂商、银行、中央银行几个微观主体的最优化行为理论,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中国经济总体状况进行模拟。对比考虑股票市场拓展泰勒规则前后的两个DSGE模型,从稳态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两个角度探讨引入股票市场变量前后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考虑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能够更好刻画中国经济稳态的实际情况,还能够降低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起到减少社会福利损失的效果。最后,为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制订和调整提供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