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5)
2023(10771)
2022(9620)
2021(9644)
2020(7747)
2019(18625)
2018(18444)
2017(33092)
2016(19190)
2015(22110)
2014(22591)
2013(21603)
2012(19887)
2011(17959)
2010(17924)
2009(15818)
2008(15188)
2007(12816)
2006(11088)
2005(9741)
作者
(52345)
(43188)
(42785)
(40959)
(27537)
(20756)
(19704)
(17175)
(16611)
(15473)
(15075)
(14301)
(13670)
(13488)
(13403)
(13360)
(13043)
(12829)
(12309)
(12270)
(10786)
(10782)
(10264)
(9876)
(9854)
(9649)
(9599)
(9534)
(8696)
(8563)
学科
(64632)
经济(64566)
管理(47110)
(43317)
(36131)
企业(36131)
方法(31098)
数学(26928)
数学方法(26587)
中国(23221)
教育(22991)
(17390)
(17294)
理论(16349)
(15595)
业经(13911)
地方(13393)
技术(11784)
教学(11599)
(11553)
贸易(11548)
(11499)
农业(11330)
(11203)
(11181)
环境(9978)
(9672)
财务(9614)
财务管理(9595)
研究(9506)
机构
大学(259148)
学院(253833)
管理(97951)
(89741)
研究(88305)
经济(87297)
理学(85197)
理学院(84127)
管理学(82543)
管理学院(82053)
中国(58827)
(57445)
科学(55385)
(44366)
师范(44076)
(44025)
研究所(40411)
(39923)
中心(39188)
教育(38282)
(38007)
北京(37317)
(37308)
业大(37239)
师范大学(36244)
(32246)
技术(32189)
财经(32172)
(30514)
农业(29486)
基金
项目(176382)
科学(138877)
研究(136444)
基金(123259)
(106291)
国家(105251)
科学基金(89781)
社会(80479)
社会科(75802)
社会科学(75783)
(70630)
教育(70335)
基金项目(65946)
(61315)
编号(59315)
自然(58194)
自然科(56789)
自然科学(56776)
自然科学基金(55721)
资助(50372)
成果(50251)
课题(43541)
重点(40714)
(40127)
(38136)
(36822)
项目编号(36226)
(35637)
教育部(34940)
规划(34222)
期刊
(96996)
经济(96996)
研究(83735)
教育(64379)
中国(59006)
学报(39332)
科学(36040)
管理(34019)
(33656)
大学(30535)
(28760)
技术(27130)
学学(26811)
农业(24343)
图书(16827)
(16792)
金融(16792)
职业(16445)
业经(15206)
财经(14716)
经济研究(14641)
理论(13287)
(12583)
实践(12537)
(12537)
(12406)
(12199)
论坛(12199)
科技(12172)
问题(11764)
共检索到37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勇  
如何界定学科属性与专业内涵、树立学术声誉与专业影响,是教育学院发展的首要难题。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办学历程显示,由于无法超越大学校长、文理学术界和基金会等外界力量的影响,教育学院只得不断变换教育学的学科界定与专业内涵。教育学院因此而得以发展,其代价却是从未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与专业内涵确定下来。不过,只要教育学院在不断完善学科与专业建构的同时,还能在大学、基础教育界乃至社会积累更强大的学术势力,便可以持续推进学科与专业发展,进而争取更好的学术声誉与专业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朋  
2011年,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发布了题为《通往繁荣的路径——完成培养青年人为21世纪做准备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报告分析了美国近20年来在培养青年人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发展一个多途径系统,增强工商业雇主在教育中的参与,建立新的美国青年人的社会契约。报告提出的多途径系统能否成为修正美国教育改革道路的正确方向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川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2010年开设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并与哈佛文理学院在2014年联合成立哲学博士(Ph.D)学位,代替了存在将近90年的教育博士学位(Ed.D),将单一的学科转化为跨学科的学习,运用跨学院的学术优势和资源,培养未来卓越的教育领导人才,继续哈佛大学博雅教育的精神和传统。哈佛大学跨学院合作及授予学位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教图  
1996年美国大学最佳工程研究生院与最佳教育研究生院排名及部分主要数据1996年3月1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公布了1996年美国大学最佳研究生院排名结果。最佳工程研究生院排名和部分主要数据如下:校名声望排名(学术界)(工程界)研究活动排名教学资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今雅  
本文以兵库教育大学为例对日本创建"教师专业研究生院"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入学考试和学位授予、管理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日本的"教师专业研究生院"充分体现了其专业特色,对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贞  牛梦虎  
基于全国研究生院高校师生合作发表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合作发表的学科差异。研究发现:师生合作发表的频次在硕士生教育中无显著的学科差异,但在博士生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性;师生双方的责任感、信任感和互助性是研究生在科研合作中最为看重的因素。此外,不同学科看重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对合作中角色和身份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了解署名规范的仅为五成,且不同学科间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院  
梳理了"研究生院"与"研究生院制度"的内涵,并从理论上理清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研究生院制度确立以及发展的历程,并对我国现行"研究生院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组织结构的视角来完善研究生院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蒂蕊  王孙禺  
1995年9月1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公布了1995年美国大学排名榜。哈佛大学仍居榜首,麻省理工学院位于第五名。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排在第40位的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跻入前25名的行列,而一直处于前25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却名落孙山,排在第26位;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排在第28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排在第32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华薇娜  杨群英  
笔者将互联网上最新公布的美国教育学研究生院前 50强和教育学各专业前 10强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归类 ,并介绍了美国进行高校排名的调查指标和考核的总体方法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玉芳  钟海荣  王雪松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是美军最早和最著名的研究生教育机构,世纪之交,面对外界的误解与批评,海军研究生院主动迎接挑战,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拓宽军队服务市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学科研的国防相关性。其改革所要解决的正是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普遍面临的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问题,更反映了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为平衡教学、科研和作战准备三方面的关系所作的努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牛志奎  
介绍和分析了日本新型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设置背景、目的、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师配备、毕业生的出路等)和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研究生阶段的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几点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从1978年建院至今,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实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100余个研究院所为依托,以设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本部为主体,以分布在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兰州的5个研究生教育基地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齐欢  
研究生院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齐欢摘要本文根据系统论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当前在研究生院建设中研究生院的组织结构、处长作用的发挥、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研究生院的校际交流问题以及研究生院工作人员提高研究能力等问题。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1978年3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组建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