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1)
- 2023(2198)
- 2022(1915)
- 2021(1783)
- 2020(1612)
- 2019(3309)
- 2018(3209)
- 2017(5733)
- 2016(3366)
- 2015(3825)
- 2014(3563)
- 2013(3713)
- 2012(3638)
- 2011(3365)
- 2010(3311)
- 2009(3141)
- 2008(3032)
- 2007(2811)
- 2006(2530)
- 2005(2363)
- 学科
- 济(10813)
- 经济(10794)
- 管理(7437)
- 业(6829)
- 学(6029)
- 企(5595)
- 企业(5595)
- 方法(4692)
- 数学(3951)
- 数学方法(3870)
- 中国(3275)
- 财(3068)
- 农(2985)
- 制(2398)
- 业经(2268)
- 水产(2185)
- 及其(2162)
- 贸(2125)
- 贸易(2124)
- 易(2066)
- 农业(1953)
- 动物(1925)
- 理论(1905)
- 融(1827)
- 金融(1826)
- 和(1818)
- 地方(1797)
- 银(1754)
- 环境(1731)
- 银行(1721)
- 机构
- 大学(51787)
- 学院(49877)
- 研究(24532)
- 科学(19278)
- 农(19266)
- 中国(17326)
- 济(16493)
- 经济(16073)
- 农业(15941)
- 所(15110)
- 研究所(14118)
- 管理(13276)
- 业大(13203)
- 京(12672)
- 理学(11298)
- 理学院(11064)
- 管理学(10581)
- 管理学院(10529)
- 室(10428)
- 中心(10245)
- 农业大学(10020)
- 省(9664)
- 实验(9629)
- 实验室(9280)
- 业(9266)
- 院(8918)
- 重点(8857)
- 江(8721)
- 科学院(8413)
- 北京(7862)
共检索到79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磊 袁旭 洪锦璇 陈叶 李训良 宋中宝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马动脉炎病毒(EAV)等动脉炎病毒的Nsp4蛋白在病毒免疫逃逸中的作用,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技术筛选到与Nsp4互作的宿主蛋白mTANK.将pCAGGS-PRRSV-Nsp4-Flag、pCAGGS-EAV-Nsp4-Flag质粒分别与pCAGGS-mTANK-HA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发现Nsp4可特异性降解mTANK.为了进一步揭示其中的机制,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凋亡途径抑制剂Z-VAD-FMK、溶酶体抑制剂NH_4Cl和自噬抑制剂3-MA分别处理共转染的细胞,发现这些抑制剂处理并不影响Nsp4对mTANK的降解作用,随后构建了PRRSV Nsp4(E39、E64、E118)和EAV Nsp4(E39、E65、E120)的酶活性突变体质粒.将突变体质粒分别与pCAGGS-mTANK-HA质粒共转染后发现,Nsp4蛋白酶活性缺失后无法降解mTANK.进一步研究发现,mTANK降解产生的片段分别位于30和25~30 ku附近.综上,PRRSV和EAV的Nsp4蛋白可通过其3C样蛋白酶活性特异性切割宿主蛋白mTANK.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莉 方莹
为探讨PRRSV非结构蛋白4(NSP4)功能,体外构建了pEGFP-N1-nsp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arc-145细胞,利用NSP4-GFP融合蛋白携带的绿色荧光标记,研究NSP4蛋白在Marc-145细胞中的定位,并根据蛋白疏水性设计构建含有nsp4基因N端不同长度的重组pEGFP-N1表达载体,转染细胞以进一步了解NSP4蛋白是否存在核定位信号序列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部分在胞浆内。PRRSV NSP4蛋白铰链区(hinge region,HR)145~168氨基酸是决定蛋白核内定位的功能区,该片段缺失影响NSP4蛋白进入细胞核。结论:体外转染细胞内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晶 储晓洁 康恒 朱辉 张忠明
豆科植物百脉根是研究共生固氮体系的模式植物之一,对其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体形成的奥秘。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证明百脉根GARS类家族转录因子结瘤信号通道蛋白NSP1和NSP2在体外体内均可以相互作用,并将相互作用的位点定位在NSP1的GRAS结构域的LHRII区域和NSP2的LHRI区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参 李照耀 周静 陈婧 周斌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4个种属(猪、人、小鼠、牛)Mx蛋白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活性,以揭示胞质定位Mx蛋白抗VSV活性的保守性。[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4个种属Mx蛋白的全长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K-15细胞过表达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4个种属Mx蛋白在PK-15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过表达Mx蛋白的PK-15细胞感染VSV,8或16 h后收样,分别用RT-q PCR、Western blot、IFA和噬斑减少试验来分析VSV的复制。[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顺 陈刚 房卫平 马宗斌 谢德意 李伶俐 朱伟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高氮450 kg/hm2、中氮225 kg/hm2和CK 0 kg/hm2)对抗虫杂交棉Bt蛋白表达和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叶片和棉铃中Bt蛋白的表达与降解以及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叶片展开期、功能期和衰老期,Bt蛋白表达量表现为中氮处理>高氮处理>CK,至脱落期,其残留量也表现为相同的趋势。其中,在展开期、功能期、衰老期和脱落期,CK叶片中的Bt蛋白含量分别比中氮处理下降了71.22%,79.26%,72.49%,59.08%。在棉铃膨大期和充实期,铃壳、棉纤维和棉籽中Bt蛋白表达量均呈现高氮处理>中氮处理>CK的趋势,至开裂期,棉铃各器官中残留的Bt蛋白也...
关键词:
施氮量 抗虫棉 Bt蛋白 氮代谢 产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雅楠 吕峰 李燕妹 林丽云 傅丽娟
测定、对比了石莼多糖及其脱蛋白与降解产物的硫酸根含量、吸湿保湿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莼多糖粗品的硫酸根在碱性蛋白酶脱蛋白的过程中损失极显著(P0.05).石莼多糖及其脱蛋白与降解产物均具有较良好的吸湿保湿性.此外,酸降解处理显著提高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对ABTS+·的清除率)和·OH清除力(P0.05);而脱蛋白处理使上述5项抗氧化活性均极显著下降(P<0.01).
关键词:
石莼多糖 脱蛋白 降解 相关性能 抗氧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冰峰 权静 顾浩 王益明
为探讨均四甲苯的微生物处理方法,研究了本实验室筛选的蛋白酶生产菌J6对均四甲苯的降解特性。将J6接入装有50mL发酵液的250mL摇瓶中,发酵液中均四甲苯含量为50g.L-1。将摇瓶置于30℃,180r.min-1的摇床中培养,分析均四甲苯对微生物生长进程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均四甲苯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菌在含有均四甲苯的培养基中能稳定生长,且比不含均四甲苯的培养基具有更长时间的稳定生长期(在实验室条件下长达200h);对发酵液的分析表明,该菌在发酵11h后,发酵液中均四甲苯的含量迅速降至0.746g.L-1,24h内降解率达91.6%。可见,J6菌能有效降解均四甲苯,有望将该菌用于...
关键词:
均四甲苯 蛋白酶生产菌 废水处理 降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威 张运红 陈迪勤 胡红青 庄光泉
在(28±1)℃条件下,将Bt蛋白添加到黄褐土、红壤、砖红壤、潮土中,利用ELISA检测土壤的Bt蛋白残留动态,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Bt蛋白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分为3个阶段:Bt毒素初期大量释放、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降解。其中,Bt蛋白的降解速度为黄褐土>潮土>红壤≈砖红壤。不同含量的Bt蛋白在同一土壤中降解趋势也各有特点,红壤的残留动态与上述3个阶段趋势一致;而黄褐土虽然也有3个阶段,但残留峰值出现时间不完全一样;砖红壤不完全有以上3个阶段,不同Bt蛋白含量的残留曲线走势特点各异。
关键词:
Bt蛋白 酶联免疫法 降解 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正杰 贾东升 吴祖建 魏太云 谢联辉
【目的】以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编码的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功能鉴定为切入点,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在本氏烟中对RSV编码的6个蛋白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鉴定NSvc4蛋白与其余5个蛋白间的互作关系,并用酵母双杂交体系(Yeast two-hybrid,YTH)对NSvc4与CP蛋白间的互作再次验证。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系统在本氏烟叶片研究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晓洁 康恒 胡晓晶 张忠明
共生结瘤过程是根瘤菌与宿主植物交换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结瘤信号通道蛋白基因NSP1和NSP2是结瘤因子诱导的共生信号转导途径的必要元件。LjNSP1和LjNSP2蛋白都包含植物所特有的GRAS结构域,推测为转录调节子,但缺乏明确的生化证据。为验证这一推测,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将两者分别融合到酵母GAL4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上,根据是否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来验证它们的转录激活能力。结果表明LjNSP1和LjNSP2在酵母体内均具有转录激活的能力。为进一步确定转录激活的区域,对LjNSP1和LjNSP2构建了一系列的缺失突变,鉴别出转录激活区段均位于两者的N-末端的可变区域。为验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凤迪 王嘉瑞 刘新宇 黄海岩 叶丽萍 曾艳 曹欣
【目的】旨在构建轮状病毒(Rotavirus, RV)非结构蛋白1(NSP1)和3(NSP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上皮HEK239T细胞中表达,随后研究轮状病毒NSP1和NSP3在体外初步影响IFN-β/ISRE报告基因活性。【方法】首先合成猿轮状病毒SA11株NSP1、NSP3编码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上,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再以真核表达载体pRK-Flag、pRK-HA为骨架构建出可特异性表达重组蛋白pRK-Flag-NSP1/pRK-HA-NSP1、pRK-Flag-NSP3/pRK-HA-NSP3的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P1/NSP3蛋白的表达。随后,将重组质粒pRK-Flag-NSP1/pRK-Flag-NSP3与IFN-β-Luc/ISRE-Luc质粒共转染至HEK239T细胞,经RIG-IN(RIG-I活化结构域)的刺激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判定NSP1/NSP3蛋白对IFN-β/ISRE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NSP1和NSP3全长基因,构建了猿轮状病毒SA11株NSP1、NSP3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RK-Flag-NSP1/pRK-HA-NSP1、pRK-Flag-NSP3/pRK-HA-NSP3,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表达,Western blot确定了NSP1和NSP3蛋白成功表达。重组质粒pRK-Flag-NSP1和pRK-Flag-NSP3可显著降低RIG-IN诱导的双荧光素酶活性。【结论】NSP1和NSP3蛋白可抑制RIG-IN刺激的IFN-β和ISRE启动子活性,证明NSP3蛋白和已报道的NSP1蛋白一样具有抑制IFN-β信号通路的功能,为深入研究NSP3蛋白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晓锋 李爱科 姚军虎 张晓琳 周乃继 郝淑红 潘雷
【目的】研究采用假丝酵母(Candida sp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棉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后,棉籽粕中棉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中蛋白的降解规律。【方法】利用5株假丝酵母和2株黑曲霉,分别对棉籽粕进行单菌种及复合菌种固态发酵,试验设灭菌不接种组(灭菌组),灭菌分别接假丝酵母C1、C2、C3、C4、C5和黑曲霉A6、A7菌组,及灭菌接C1和A6复合菌组,共9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比较固态发酵前后棉籽粕底物中游离棉酚(FG)和结合棉酚(BG)的含量,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发酵前后棉籽粕底物中蛋白质和小分子肽分子质量的分布范围。【结果】(1)在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对棉籽粕底...
关键词:
棉籽粕 固态发酵 棉酚 脱毒 蛋白质降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莹 李俊平 黄小洁 李岭 曹明慧 李启红 李慧姣 杨承槐
【目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不同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异,dev疫苗株的uL2基因在195bp后连续缺失528bp,导致第65位氨基酸后连续缺失176aa~([1])。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插入dev uL2基因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以研究uL2基因对dev生物特性的影响和探讨dev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行性。【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dev细胞适应株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病毒uL2基因上下游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以uL2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插入靶点及同源重组臂,将cMv启动子控制的含有GFp-Gpt基因表达盒克隆入dev...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颜品勋 冯仰廉 莫放 杨雅芳
用纤维素酶-胃蛋白酶法测定了苜蓿干草、红三叶草、豆腐渣、啤酒糟、高粱青贮、羊草、雀麦草、羊茅的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88.28,78.83,79.11,75.87,74.26,59.37,82.16和84.90。与瘤胃尼龙袋法测定值(Y)的回归关系为Y=-34.27+1.29X(r=0.72,P<0.05)。纤维素酶-胃蛋白酶法的培养条件为:40℃水浴培养,纤维素酶最适酶量为75mg(pH4.5,柠檬酸盐缓冲液),胃蛋白酶用量为160IU(pH1.4的KCl-HCl缓冲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润身 孙军德 王艳
从乳品污水中筛选出一株蛋白降解细菌,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其蛋白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8℃,最适pH值为7.0。最佳产酶条件为30℃,150r·min-1,种龄18h,接种量5%,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90mL,发酵周期64h。在此条件下,菌株产生的中性蛋白酶活力最高达到52U·mL-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