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7)
2023(17564)
2022(14743)
2021(13646)
2020(11586)
2019(26614)
2018(26241)
2017(50704)
2016(27607)
2015(31017)
2014(30737)
2013(29931)
2012(27359)
2011(24153)
2010(23930)
2009(21790)
2008(21111)
2007(18266)
2006(15979)
2005(13996)
作者
(78691)
(65057)
(64648)
(62049)
(41763)
(31249)
(29518)
(25647)
(24991)
(23159)
(22320)
(22053)
(20749)
(20487)
(20440)
(20119)
(19559)
(19409)
(18935)
(18718)
(16134)
(15942)
(15836)
(14973)
(14584)
(14563)
(14382)
(14355)
(13239)
(12890)
学科
(108787)
经济(108657)
管理(79510)
(74739)
(62572)
企业(62572)
方法(52903)
数学(46433)
数学方法(45855)
(29092)
中国(28890)
(28389)
业经(24656)
(24161)
(20957)
地方(20434)
农业(19120)
(19091)
财务(19012)
财务管理(18961)
(18519)
贸易(18510)
(18385)
银行(18326)
企业财务(18089)
(17956)
理论(17862)
(17819)
金融(17817)
(17395)
机构
大学(385314)
学院(380699)
管理(150664)
(149798)
经济(146611)
理学(130936)
理学院(129526)
研究(127036)
管理学(126991)
管理学院(126326)
中国(95665)
(81833)
科学(79840)
(69756)
(63506)
(63165)
业大(58920)
中心(58570)
研究所(57840)
财经(56441)
(55063)
(51604)
北京(51257)
(50118)
农业(50078)
师范(49527)
(46753)
经济学(45750)
(44502)
财经大学(42443)
基金
项目(268428)
科学(210985)
基金(195923)
研究(192929)
(172167)
国家(170758)
科学基金(146699)
社会(121488)
社会科(115115)
社会科学(115083)
(103697)
基金项目(103366)
自然(97130)
自然科(94912)
自然科学(94885)
自然科学基金(93180)
教育(89402)
(88439)
资助(81454)
编号(78048)
成果(62876)
重点(60287)
(59236)
(56230)
(55452)
课题(53433)
科研(52100)
创新(51809)
教育部(50837)
国家社会(50396)
期刊
(155682)
经济(155682)
研究(110669)
中国(69699)
学报(64411)
科学(57350)
(56706)
管理(54760)
(53581)
大学(49171)
学学(46105)
教育(42436)
农业(39249)
(34998)
金融(34998)
技术(32617)
财经(27311)
经济研究(25877)
业经(25184)
(23224)
图书(20701)
(20582)
问题(20440)
(18483)
理论(18462)
科技(18039)
技术经济(17473)
统计(17021)
实践(16798)
(16798)
共检索到54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倪志凌  
本文使用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造成银行动机扭曲的根源。和以往的认识不同,本文发现,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非通过转移了银行资产的风险,对银行的行为动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据此,新的金融改革法案提出的要求证券化发起人保留5%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措施并不能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其效果将极为有限。相比较而言,流动性监管措施更为有效。为防范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后风险上升,微观审慎监管应当将流动性监管放到和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重视流动性监管和资本监管的有效配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悦  冯宗宪  倪志凌  
文章扩展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模型,分别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及监督努力水平两方面来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若证券化增加了通常情况下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降低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若证券化增加了非常时期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提高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总体而言,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增大单个银行的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晏富贵  倪志凌  
银行系统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特征,外部冲击对于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和银行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建立银行体系的网络模型,基于现实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在不同情况下资产证券化的引入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发现:(1)在资本充足率一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络平均连接度和网络的传染频率、传染范围之间,呈现出"M"型的关系;(2)在网络平均连接度一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络的传染频率、传染范围和资本充足率之间,呈现出单调递减的关系;(3)在发展程度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引入和发展,银行网络的系统风险传染频率和传染范围呈现不同的规律,因此不同的市场应当采用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默  张晓岚  
文章从商业银行风险承受水平的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中国商业银行证券化数据,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动机扭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在非常时期,资产证券化都会增强商业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水平。为防范商业银行进行证券化后的风险上升,有效的流动性监管是必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岚  杨默  
文章从商业银行风险承受水平的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中国商业银行证券化数据,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动机扭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在非常时期,资产证券化都会增强商业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水平。为防范商业银行进行证券化后的风险上升,有效的流动性监管是必要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宪  李杜若  
采用2011-2014年国内77家商业银行数据,从盈利性假说和流动性假说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因为改善盈利性。在观测期间,经营效益较差的银行和流动性较好的银行都进行了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此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更高的银行也进行了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规模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也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宪  李杜若  
采用2011-2014年国内77家商业银行数据,从盈利性假说和流动性假说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因为改善盈利性。在观测期间,经营效益较差的银行和流动性较好的银行都进行了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此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更高的银行也进行了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规模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也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超  马玉洁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李志伟  
产业赶超和金融抑制政策的组合会推动形成广泛的信贷扭曲,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行业技术进步乃至产能格局演化。不拘泥于简单的是非判断或是宏观整体性分析,而试图围绕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和中观行业层面的梳理,揭示信贷扭曲对于企业投资、技术进步和产能过剩的实际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扭曲严重干扰了钢铁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行为,主导了低质量的产能扩张;银行信贷支持的扭曲对钢铁企业产能利用也施加了显著"逆周期"影响,助推了产能过剩形成。由此,重构银企关系、消除信贷扭曲构成了推动钢铁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放弃简单的市场化思维和传统的直接补贴或信贷支持手段,深化银行信贷决策体系改革、加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整合、进行更加积极的创新扶持才是推动钢铁等传统重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选用了样本中各个城市市委书记上任时距离退休年限作为要素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表明:(1)要素市场扭曲对于城镇居民的劳动性报酬具有稳健的负向影响;(2)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报酬水平,但对城镇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渐进性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树立  何振  
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切入点。本文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地区层面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扭曲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市场扭曲会显著促进僵尸企业的形成;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金融市场扭曲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的形成;区分资本密集度后发现,金融市场扭曲显著促进了高资本密集度企业中僵尸企业的形成;机制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市场扭曲会使得金融资源和政府补贴向国有企业倾斜,并且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要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红霞  幸丽霞  
信贷资产证券化历经多轮试点逐步走向常态化发展,本文基于监管主导与市场选择的对比视角研究商业银行2005年试点启动以来资产证券化行为动机,发现监管推动是商业银行参与的主导因素,流动性充足是导致商业银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和存款利率逐步放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于融资成本增加下的盈利性动机增强;资本管理监管新办法出台和风险资产自留要求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监管资本套利动机更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相应的金融功能性需求,比如关于增加流动性与风险转移等需求,促使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对传统融资中介功能的复制,它的出现从微观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并从宏观上促使金融体系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演变。但是,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所隐藏的风险隐患,及其投资者的高杠杆化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鉴于此,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对于我国而言,应深刻总结美国的发展经验,构建与我国相适应的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并逐渐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为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