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0)
- 2023(14763)
- 2022(12978)
- 2021(12406)
- 2020(10271)
- 2019(23656)
- 2018(23370)
- 2017(45195)
- 2016(24551)
- 2015(27320)
- 2014(27084)
- 2013(26616)
- 2012(24318)
- 2011(21682)
- 2010(21982)
- 2009(20197)
- 2008(19705)
- 2007(16978)
- 2006(14970)
- 2005(13287)
- 学科
- 济(91130)
- 经济(91032)
- 管理(73763)
- 业(67037)
- 企(57015)
- 企业(57015)
- 方法(40719)
- 财(35056)
- 数学(34843)
- 数学方法(34301)
- 中国(26092)
- 农(25490)
- 业经(20345)
- 学(20159)
- 地方(19781)
- 制(19032)
- 务(18712)
- 财务(18633)
- 财务管理(18580)
- 企业财务(17609)
- 贸(17365)
- 贸易(17357)
- 理论(17149)
- 易(16843)
- 农业(16432)
- 策(15161)
- 和(14905)
- 银(14896)
- 银行(14859)
- 财政(14379)
- 机构
- 大学(332747)
- 学院(332518)
- 管理(132198)
- 济(130394)
- 经济(127423)
- 理学(114200)
- 理学院(113002)
- 管理学(110941)
- 研究(110468)
- 管理学院(110351)
- 中国(83039)
- 京(70740)
- 财(68371)
- 科学(67642)
- 所(54922)
- 财经(50970)
- 中心(49946)
- 研究所(49415)
- 江(49239)
- 农(49042)
- 业大(46788)
- 经(46215)
- 范(44951)
- 北京(44946)
- 师范(44627)
- 院(40576)
- 州(39591)
- 经济学(38082)
- 农业(38052)
- 财经大学(37614)
- 基金
- 项目(223341)
- 科学(175434)
- 研究(167635)
- 基金(160796)
- 家(138301)
- 国家(137121)
- 科学基金(118281)
- 社会(103616)
- 社会科(98121)
- 社会科学(98097)
- 省(87168)
- 基金项目(84685)
- 教育(77699)
- 自然(76454)
- 自然科(74606)
- 自然科学(74590)
- 自然科学基金(73174)
- 划(73074)
- 编号(70387)
- 资助(66769)
- 成果(58349)
- 重点(49705)
- 部(49240)
- 课题(48312)
- 发(47022)
- 创(46226)
- 项目编号(43913)
- 创新(42958)
- 教育部(42657)
- 科研(42464)
- 期刊
- 济(145916)
- 经济(145916)
- 研究(104044)
- 中国(64938)
- 财(55309)
- 学报(49246)
- 管理(48843)
- 科学(45350)
- 农(44581)
- 教育(42212)
- 大学(37831)
- 学学(35101)
- 农业(31068)
- 融(29776)
- 金融(29776)
- 技术(28740)
- 财经(24213)
- 业经(24179)
- 经济研究(24106)
- 经(20622)
- 图书(19061)
- 问题(17958)
- 理论(16310)
- 业(15633)
- 科技(15626)
- 技术经济(15485)
- 现代(15021)
- 贸(14938)
- 版(14934)
- 实践(14876)
共检索到49827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甫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不仅是研究宏观经济冲击或波动的传导机制的主要工具之一,而且也是近年来研究财政政策的重要分析框架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国外在该框架下进行财政政策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涉及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财政政策效应与最优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挤入与挤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等三个方面,然后对该框架下财政政策问题研究方向变化的特点以及研究不足加以评述,并指出相关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柏松 简志宏 李霜
为了分析中国货币供应与财政政策联动机制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构建了包含货币供应规则和财政政策规则的DSGE模型,模型关键的假设是两大政策规则除了对产出和通胀做出反应外还对彼此的外生冲击做出被动式的响应。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对货币供应冲击及货币供应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内生响应均是同向的,但货币供应与财政政策联动机制的宏观经济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政策前沿的比较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与财政政策联动机制的最优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产出稳定和通胀稳定的政策权衡。
关键词:
DSGE模型 联动机制 政策前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玲 张佐敏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家庭与异质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在不同融资方式下,政府增加投资或降低税率对不同群体收入和实际财富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财政政策究竟对哪个群体有利与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选择的融资方式和政策工具有很大关系。当政府通过债务为政府投资融资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工薪阶层最有利,而当通过货币为政府投资融资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资本阶层最有利,并对工薪阶层实际财富产生负面影响,加剧收入差距。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收入 实际财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量、劳动供给以及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资本收入税冲击对政府债券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利率双轨和利率并轨情况的DSGE模型,研究在双支柱框架下利率"两轨合一轨"过程中,宏观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在取消利率管制后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利率传导渠道更为顺畅,市场利率的调控政策能更深度地影响经济动态;利率并轨时,宽松的贷款价值比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激励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发放贷款,但存款利率降低相对较少,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降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款管制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利率并轨后,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传导效果更好;当发生利率冲击时,利率并轨在短期内加剧社会福利损失;面对贷款价值比冲击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冲击,利率并轨可以有效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关键词:
利率双轨 利率并轨 两轨合一轨 双支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群 曾令华
固定汇率体制下信贷扩张机制的跨期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货币政策经由信贷供给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机制与途径。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同经济景气阶段信贷渠道在不同的环节上出现了梗阻。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症结,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的动态状况。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要同时注重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调控,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关键词:
信贷渠道 一般均衡 利差 脉冲响应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明洋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于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模块的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抗疫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等领域的跨周期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抗疫财政政策可有效对冲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且具备鲜明的跨周期特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提振效果不仅局限于疫情发生当年,其正面影响可持续至“十四五”期末。政策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第二产业的提振效果较为突出,第三产业整体偏弱。政策对于投资领域的提振效果明显强于消费领域,且“十四五”时期消费、投资与仅考虑新冠疫情冲击时的增速偏差分别呈现“倒U型”和“L型”的变化趋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瞿凌云 许文立 钱国军
构建含有影子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设定满足中国实践的宏观审慎监管规则和同业资管产品的违约概率,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全面宏观审慎监管既能有效防止信贷和同业资管的通道转换,缩短融资链条,又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仅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单向监管容易衍生新的通道,弱化监管的预期稳定作用,造成杠杆率高企、资金周转复杂;打破同业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资管产品利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全面监管或者打破刚性兑付在实施过渡期均会加剧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长期来看,这种负向影响会逐渐消退,宏观经济将平稳增长。建议在宏观审慎监管调控中充分考虑影子银行的替代作用,同时把握兼容监管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宏观审慎监管 反事实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晓娣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思想利用世代交叠模型探析了存在养老保险时公共债务的长期动态演化路径:养老保险能够增加居民终生收入、提高出生率;而当人口增长率大于投资收益率时,公共债务将逐渐降低或收敛于稳态。为了保证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本文假设中国公共债务维持现有水平(40%左右)、以及分别收敛于欧盟和世界银行警戒值(60%和75%),并模拟各情境下宏观经济及养老保险的发展。预测显示:养老金缺口出现越早,赤字累积越大,均衡债务水平越高;高债务将提高未来利率和税收负担率,降低大多数世代的福利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军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视角下讨论开放经济环境中的"财政协调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构建基于中国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及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本文研究发现:当外部利率增加1%时,一国产出水平、债务余额和消费水平均受到了负向冲击。此时,增加预防拨备支出能够减轻利率冲击的影响,但也会降低总产出;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会增加经济产出。对比而言,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刺激计划比提供"预防拨备支出"更能够稳定宏观经济。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利率冲击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绘
2014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大城市当年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该政策出台后的"后择校"时期,包括北京、上海等择校最激烈的大城市通过取消共建生、禁止条子生,极大地遏制了权利寻租现象,这是对新政收效的一个印证。但是,政策运行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急需解决,对于人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玲 李宝瑜
发展服务贸易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SNA公布的SAM表基本版式为基准建立中国服务贸易增长模型,对不同服务贸易增长目标下经济系统的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基准期2015年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及服务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上升,进出口增长率上升,但货物出口增长率低于货物进口增长率,服务出口增长率高于服务进口增长率,外汇储备下降。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外汇储备规模还无法满足服务贸易增长的需要,应优化投资结构助力产业升级,调整外贸结构促进服务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适度降低外汇储备规模,给服务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增长路径 CGE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志帆 孔存玉
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特征,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和比较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不仅能够在短期起到很好的总需求刺激效果,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要素供给和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不同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力和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消费税减税政策的短期刺激效果较强,但政策效力不具有持续性;增值税减税和社保降费的政策效力更强且持久,有助于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所得税减税政策有助于稳增长和促就业,但对私人支出有挤出效应。因此,应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优化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同时,根据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特点,通过组合式税费政策,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长江 洪攀
残酷的经济泡沫与频发的金融危机现实不断提醒货币当局,传统的以稳定实体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不合时宜。借鉴现有文献,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体系内增加了金融稳定目标。新的货币理论框架模型推导表明,中央银行增加金融稳定目标后,能有效避免最优利率被系统性低估,从而发挥中央银行最优利率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基准价格的引导作用。同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最优利率水平与中央银行设定金融稳定目标权重的偏好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水平同向变动,与银行损失成本反向变动。同时央行设定不同金融稳定目标权重后,面对外界不同冲击,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增速会发生显著性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给出的政策启示一是建立"双稳定目标"货币政策新框架,二是构建"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格局。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杠杆失衡、信贷错配与结构性去杠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
财政支农真的能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吗——基于城乡异质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文献研究与未来展望
动态一般均衡视角下的财政支出经济效应分析
金融中介效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兼论巴罗-格罗斯曼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消费者偏好与中国服务业发展难题——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证据
包容性增长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现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微观模拟技术研究述评
居民消费与财政政策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