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3)
- 2023(14707)
- 2022(13008)
- 2021(12157)
- 2020(10224)
- 2019(23107)
- 2018(23215)
- 2017(45002)
- 2016(24536)
- 2015(27461)
- 2014(27186)
- 2013(26839)
- 2012(24505)
- 2011(22369)
- 2010(22200)
- 2009(20648)
- 2008(19722)
- 2007(17202)
- 2006(15106)
- 2005(13188)
- 学科
- 济(97750)
- 经济(97644)
- 管理(68429)
- 业(64968)
- 企(52125)
- 企业(52125)
- 方法(45413)
- 数学(39765)
- 数学方法(39347)
- 农(27088)
- 中国(26921)
- 财(23361)
- 业经(21366)
- 地方(21057)
- 学(20912)
- 贸(18745)
- 贸易(18737)
- 易(18216)
- 农业(18033)
- 制(17830)
- 环境(15721)
- 理论(15616)
- 和(15370)
- 银(15248)
- 银行(15197)
- 技术(14874)
- 行(14545)
- 务(14351)
- 财务(14285)
- 财务管理(14257)
- 机构
- 大学(349037)
- 学院(348808)
- 济(137726)
- 管理(137253)
- 经济(134732)
- 理学(119658)
- 理学院(118297)
- 管理学(116241)
- 管理学院(115614)
- 研究(114993)
- 中国(84927)
- 京(73826)
- 科学(72930)
- 财(63068)
- 所(57803)
- 农(57036)
- 业大(53428)
- 研究所(52918)
- 中心(51623)
- 财经(51320)
- 江(49401)
- 范(46658)
- 经(46598)
- 北京(46255)
- 师范(46226)
- 农业(45079)
- 院(41911)
- 经济学(41575)
- 州(40364)
- 财经大学(38317)
- 基金
- 项目(240924)
- 科学(189222)
- 研究(175917)
- 基金(174229)
- 家(152384)
- 国家(151140)
- 科学基金(129123)
- 社会(110173)
- 社会科(104360)
- 社会科学(104335)
- 省(94414)
- 基金项目(92937)
- 自然(84317)
- 自然科(82294)
- 自然科学(82276)
- 教育(80970)
- 自然科学基金(80776)
- 划(79726)
- 编号(72676)
- 资助(71584)
- 成果(58190)
- 重点(54141)
- 部(52944)
- 发(51921)
- 创(49965)
- 课题(49556)
- 创新(46600)
- 科研(46160)
- 教育部(45140)
- 国家社会(44921)
- 期刊
- 济(147396)
- 经济(147396)
- 研究(100999)
- 中国(59905)
- 学报(55967)
- 科学(51306)
- 农(51148)
- 管理(48712)
- 财(44845)
- 大学(41893)
- 学学(39499)
- 教育(38794)
- 农业(36011)
- 技术(29374)
- 融(28005)
- 金融(28005)
- 业经(25735)
- 经济研究(24053)
- 财经(23991)
- 经(20495)
- 问题(19733)
- 图书(17970)
- 业(17843)
- 理论(17174)
- 科技(16927)
- 技术经济(16834)
- 商业(16285)
- 实践(15791)
- 践(15791)
- 版(15653)
共检索到49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雷明 虞晓雯 赵欣娜 邓宏辉
基于含有动态效应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方向性SBM方法,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动态效应下3E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以及增长模式的省份差异,并引入Bootstrap-DEA方法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估计值及其置信区间,通过Bootstrap纠偏提高了测度的准确性。我们发现:(1)1998~2011年我国3E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率却一直维持在1%以下,其原因是3E前沿面追赶效应和移动效应呈现出的互补状态;(2)传统技术进步是当期投入产出质量水平的提升程度,而资本动态效应是资本跨期作用引起的前沿面移动效应,表示资本的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王嫚嫚
本文基于2001—2013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谷物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水稻、小麦和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变迁与经营规模;主产区谷物生产明显优于平衡区,主销区则以水稻生产为主,规模效率偏低,科技进步显著;水稻的全要素生产率较小麦和玉米相比更具有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实施农业科技政策,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粮食功能分区,制定差异化农业发展政策是提高谷物生产效率,增强国家谷物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谷物 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吴继贵
利用我国1996~2011年29省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解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发现:异质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东部TFP增长呈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中部呈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增长,西部则呈持续的"锯齿型"波动;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东西部技术选择存在欠适宜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我国27省市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外贸依存度和R&D投入增长率PanelData的实证检验并结合其变化趋势,得出人均人力资本、R&D投入的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而进出口量增长对TFP增长影响不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进出口量增长迅速的一些地区TFP增长却不快。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天森 朱越 梁大鹏 邢新朋 王佳遇
运用2003—2019年省际数据,分析生产要素错配如何影响我国四大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除东部与中部地区的技能型劳动力外,各区域的生产要素均存在错配现象。要素价格扭曲与要素配置效应均显著影响各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针对要素价格扭曲作用的检验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应纠正污染物排放的扭曲现象,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应纠正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针对要素配置效应作用的检验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应提升不同部门资本要素配置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应提升劳动力的配置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升
笔者在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非参数的核密度函数法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各地区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缩小趋势,而从1990年以后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同时,核密度函数分布呈现"双峰"收敛趋势,进一步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从马尔可夫链的稳态分布来看,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将继续保持较大差异,短期内难以实现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忠安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非径向SBM超效率——Malmquist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之后构建包含城市化、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水平和金融发展在内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以探析其相关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忠安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非径向SBM超效率——Malmquist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之后构建包含城市化、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水平和金融发展在内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以探析其相关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昊 李征
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和分析我国区域TFP差异及其构成,进而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向TFP驱动转型的困境。研究表明,我国区域TFP增长以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差异是TFP增长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和经济结构性失衡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向TFP驱动转型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增长的重点应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文章选取要素投入及其使用效率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合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构建了"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经济增长"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1978~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贡献率远高于其他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梦楠 周德群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行业,其产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煤炭生产屡创新高。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地区煤炭行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中东部地区无论在开发时间和开发规模、开发强度上都要超过西部。但从资源分布来看,西部煤炭资源占到全国煤炭资源的78%,其中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植
本文通过索洛余值法估计了京津冀三地2006年到2016年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产出的弹性,并进一步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比较估算结果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京津冀三地的科技水平差异较大,以保守的估算结果看,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河北的2倍多;第二,北京的科技水平进步最快,天津次之,河北最慢;第三,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未在科技创新上对天津和河北形成明显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协同发展 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家章 宗晓华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采用Mal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78~2005年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近3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技术效率改善并不明显。但是技术效率变动的差异却导致了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发散趋势,而后者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收敛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