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3)
- 2023(13080)
- 2022(11498)
- 2021(10717)
- 2020(9095)
- 2019(20675)
- 2018(20558)
- 2017(39950)
- 2016(21458)
- 2015(24219)
- 2014(23400)
- 2013(23099)
- 2012(21067)
- 2011(18936)
- 2010(18765)
- 2009(17135)
- 2008(16553)
- 2007(14345)
- 2006(12425)
- 2005(10535)
- 学科
- 济(85957)
- 经济(85862)
- 管理(67019)
- 业(65149)
- 企(56275)
- 企业(56275)
- 方法(43695)
- 数学(38015)
- 数学方法(37631)
- 财(22131)
- 中国(22023)
- 农(21129)
- 技术(19557)
- 业经(19390)
- 学(17537)
- 地方(17266)
- 理论(15303)
- 贸(15260)
- 贸易(15251)
- 易(14709)
- 制(14534)
- 农业(14411)
- 务(14398)
- 财务(14334)
- 财务管理(14309)
- 企业财务(13657)
- 和(13467)
- 技术管理(13419)
- 环境(12875)
- 银(12569)
- 机构
- 大学(299831)
- 学院(297547)
- 管理(124629)
- 济(118794)
- 经济(116315)
- 理学(109440)
- 理学院(108286)
- 管理学(106538)
- 管理学院(106007)
- 研究(93739)
- 中国(68631)
- 京(62631)
- 科学(57709)
- 财(53849)
- 所(45133)
- 财经(44138)
- 业大(43563)
- 农(43012)
- 中心(42523)
- 江(41862)
- 研究所(41286)
- 经(40348)
- 北京(39234)
- 范(38683)
- 师范(38349)
- 经济学(35656)
- 院(34491)
- 州(34319)
- 农业(33578)
- 商学(33390)
- 基金
- 项目(210791)
- 科学(167587)
- 研究(155517)
- 基金(154101)
- 家(133106)
- 国家(131983)
- 科学基金(115348)
- 社会(99039)
- 社会科(93957)
- 社会科学(93934)
- 省(82663)
- 基金项目(82490)
- 自然(75112)
- 自然科(73426)
- 自然科学(73411)
- 自然科学基金(72139)
- 教育(72029)
- 划(68886)
- 资助(63082)
- 编号(62646)
- 成果(50017)
- 创(47775)
- 部(46767)
- 重点(46369)
- 发(43874)
- 创新(43790)
- 课题(42975)
- 教育部(40804)
- 国家社会(40458)
- 人文(40110)
- 期刊
- 济(122550)
- 经济(122550)
- 研究(86189)
- 中国(54451)
- 管理(46103)
- 学报(44777)
- 科学(42094)
- 财(39619)
- 农(37457)
- 教育(35659)
- 大学(34508)
- 学学(32346)
- 技术(26438)
- 农业(26340)
- 融(23922)
- 金融(23922)
- 财经(21360)
- 业经(20421)
- 经济研究(20117)
- 经(18117)
- 科技(16381)
- 图书(15743)
- 问题(15613)
- 技术经济(15411)
- 理论(14797)
- 业(14047)
- 商业(13644)
- 实践(13625)
- 践(13625)
- 现代(13155)
共检索到419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俊 李传昭
以国内汽车业内企业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对于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维度进行了文献研究和问卷设计,然后构建了关于企业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业内企业动态能力对于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是动态能力的各个能力维度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各个能力维度的作用机理不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国宏 郭弢
本文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1991—2006年间FDI、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这三者两两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都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改善也有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知识产权保护的改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没有明显的作用。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实证研究结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海波 翁雪琴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1995-2010年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苏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并对如何提升苏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星 赵红
本文运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6年的数据,从全国专利总体及分类角度,计量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总体专利申请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对发明专利的申请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则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管理制度不太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一平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地区差距,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文章采用中国1992-2005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研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文章的重要发现是,外商直接投资并未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节约能源的诱致性创新。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自主创新 能源价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英 余青青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航空装备业中的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和绩效指标分别压缩为创新因子I和绩效因子P,再用I对P做回归,结果表明该行业企业绩效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存在时滞效应,时滞时间大致为2年。基于该研究结论,本文分析了出现时滞的原因,提出了提升自主创新效果、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向绩效转化和正确评价自主创新效果的合理政策建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航空装备业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黎峰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国宜 胡振华 易经章 阳志梅
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集群企业通过关系网络快速有效的获取知识和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构建了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测评体系,运用统计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析了社会资本五个维度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认为:提升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增强产业集群开放性、发挥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中纽带作用、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圈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集群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泽九 汤鹏志 秦英
本文构建了高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因子分析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所有制高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因子分析与实证研究。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归为四类:国有企业类、私营企业类、外资企业类、有限公司类,分别给出了四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对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各类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丰华 刘瑞明
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产业升级能否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否实现携手并进?本文分析认为,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微观需求拉动效应、中观地区协同效应、宏观国际贸易效应带动企业、地区、国家三个层面的自主创新。我们利用1997-2011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能够有效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三大区域产业升级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性,东部第三产业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强于第二产业,而中部、西部第三产业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弱于第二产业;政府介入经济程度、开放程度、投资增长速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林杰
文章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给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UZZY理论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房地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
关键词:
中国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评价模型 应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白雨虹 王延章 王雪华
表现为经济上的综合竞争实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生于博弈论和量子信息结合的量子博弈理论与经济学、经济物理学息息相关。文章探讨了量子博弈理论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关系;分析了量子博弈理论与自主创新能力在结构上的相似性,指出了二者理论的共同之处,明确自主创新能力和量子博弈理论构成要素和理论体系及应用上的相同的核心共性;分析了量子博弈理论与自主创新能力在策略关联、非确定结果描述和合作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表明量子博弈理论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解决自主创新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海霞 王新
企业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产业升级是否会带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利用2002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升级、人力资本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过程均能够有效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且第三产业带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强于第二产业;(2)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过程能够有效带动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且向第三产业转移较向第二产业转移更能有效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3)人力资本水平在产业升级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