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8)
2023(9764)
2022(8028)
2021(7109)
2020(5655)
2019(12670)
2018(12256)
2017(22195)
2016(12018)
2015(13399)
2014(13508)
2013(13320)
2012(12778)
2011(11857)
2010(12065)
2009(11104)
2008(10880)
2007(9717)
2006(8971)
2005(8557)
作者
(36548)
(30688)
(30524)
(28856)
(19428)
(14631)
(13654)
(11871)
(11742)
(11034)
(10691)
(10269)
(9986)
(9811)
(9610)
(9417)
(8969)
(8891)
(8814)
(8783)
(7893)
(7607)
(7488)
(7171)
(7027)
(6830)
(6814)
(6756)
(6233)
(6116)
学科
(58110)
经济(58024)
(30811)
管理(30377)
(22217)
企业(22217)
(20672)
地方(20505)
中国(20402)
方法(15925)
业经(15651)
农业(14148)
数学(13546)
数学方法(13386)
(12142)
(12021)
(11839)
(11804)
(11261)
金融(11261)
(10955)
银行(10939)
地方经济(10884)
(10787)
(9580)
贸易(9566)
发展(9235)
(9211)
环境(9182)
(9157)
机构
学院(176400)
大学(174010)
(72718)
经济(71073)
研究(68622)
管理(62240)
中国(52842)
理学(52071)
理学院(51356)
管理学(50455)
管理学院(50116)
科学(41981)
(38288)
(35467)
(35009)
(32157)
研究所(31862)
中心(31019)
(28772)
(26620)
师范(26353)
财经(26093)
(25235)
业大(25188)
北京(24798)
农业(24507)
(23495)
(23310)
(23072)
经济学(22214)
基金
项目(114636)
科学(90410)
研究(85200)
基金(81559)
(71723)
国家(71072)
科学基金(59786)
社会(54878)
社会科(51858)
社会科学(51851)
(46037)
基金项目(42739)
(38889)
教育(37655)
自然(36419)
自然科(35509)
自然科学(35504)
自然科学基金(34815)
编号(34435)
资助(32060)
(31432)
成果(28590)
重点(26931)
课题(25502)
发展(25110)
(24655)
(24458)
(23936)
国家社会(22816)
创新(22419)
期刊
(93077)
经济(93077)
研究(57936)
中国(44295)
(33024)
学报(27538)
科学(27292)
(24807)
管理(24139)
农业(22561)
教育(21818)
大学(21148)
(20401)
金融(20401)
学学(19891)
业经(17403)
技术(14681)
经济研究(14367)
财经(12828)
问题(12169)
(11160)
(11052)
资源(9492)
世界(8810)
科技(8754)
(8657)
(8562)
商业(8526)
(8487)
现代(8198)
共检索到289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乙萍  刘洋  
建立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发展机制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举。从动态与历史的视角分析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与两阶段实现历程,然后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与博弈论的相关原理,揭示了劳动分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的机制。研究发现,平等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效率与公平同时实现,从而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问题。现阶段,应坚持效率与公平同时兼得的观点,从产业、贸易、金融和教育"四位一体"的角度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劳动分工机制,以此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农村发展落后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利平  左缘缘  李翔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对于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变异系数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在借助距离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我国29省(区、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相关性、Dagum基尼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探究城乡协调发展度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地区差异性来源和内在关联性。结果表明:从时空动态演化看,城乡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处于高水平协调状态,具有高协调度—低综合发展度—低协调发展度和东高西低的特征,同时长期处于勉强协调状态,距离优质协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协调发展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联系性程度较弱;仅有部分省市区出现显著的高—高值集聚现象,并且多集中于东部,但绝大多数地区都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从地区差异性来源看,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地区内和超变密度次之。从指标关联度看,除空间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维度外,乡村振兴中指标维度与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关联性要明显优于新型城镇化,大多数指标关联性都相对较好。据此,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文荣  王鹏飞  叶俊焘  
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协调发展度模型、聚类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域城乡协调度的动态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省的城乡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增长差异明显;整体上城乡协调度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集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地区;江西、安徽、辽宁3个省份表现出局部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地理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尝试解释了地理单元间的相互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宝敏  
我国现有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由于国家强制性的行政权利使得国有土地产权优于集体土地产权,国家成了土地市场上的垄断买者和垄断卖者,其实质就是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利益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因此现有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是造成城乡分割、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制度因素,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方向是:破除国有土地产权的强势地位,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直接入市,实现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宏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二、城乡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Ⅱ)(四)城乡收入和消费变动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变动不协调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它是工农业增长速度落差过大和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态势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1994年与1985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了69.4%,年平均增长6.0%,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1%,年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太碧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制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统筹和城乡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自下混合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王丽华  戎鑫  王金岩  姜晔  
平衡不等于协调,要跳出"平衡-不平衡"怪圈看协调;城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地域系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该系统整体利益极大化与内部公平的统一。从协调发展内涵讨论入手,设计了基于效率-公平统一性的协调度评价模型,考察了1995-2005年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状态及其变化,预测了"十一五"末期的态势,提出了改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从长期变化看,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三阶段目标演替规律,我国目前整体上处在"效率公平兼顾阶段"。通过不同方案的模拟发现,协调度对提高农民收入反应灵敏,启示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东明  白雪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揭示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与乡村将最终由分离走向融合。西方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城乡互动等角度研究城乡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些理论对我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应通过促进城乡联动及要素流通,破除对城乡生产力的束缚,因地制宜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存华  
本文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文章选取地区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乡工农业产值比、城乡消费水平比等20个指标构建了经济协调状态、经济协调动力和经济协调保障指标评价体系,经过评测,得出济南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尚处于初级水平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交通网落的通达度都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耀  
当前,我们应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将小城镇的功能特性定位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使小城镇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介质,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邕健  毛蒋兴  
阐明了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关系特征出发,指出资源开发中的狭隘资源观是导致这类城市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源所在。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即树立广义资源观,建立与广义资源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构建与新型产业结构一致的城乡空间结构。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并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论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