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
2023(1025)
2022(961)
2021(896)
2020(780)
2019(1819)
2018(1799)
2017(3518)
2016(1866)
2015(2097)
2014(2117)
2013(2149)
2012(1998)
2011(1768)
2010(1762)
2009(1551)
2008(1528)
2007(1327)
2006(1182)
2005(991)
作者
(5589)
(4757)
(4719)
(4569)
(3087)
(2243)
(2095)
(1969)
(1743)
(1671)
(1640)
(1559)
(1516)
(1493)
(1484)
(1442)
(1440)
(1395)
(1361)
(1303)
(1174)
(1107)
(1103)
(1100)
(1089)
(1052)
(1019)
(1004)
(970)
(937)
学科
(8041)
经济(8036)
管理(7671)
(6641)
(6205)
企业(6205)
方法(4786)
数学(4368)
数学方法(4303)
(3384)
(2728)
人事(2087)
人事管理(2087)
(1868)
制度(1866)
(1734)
银行(1725)
(1722)
(1684)
贸易(1684)
(1659)
(1644)
财政(1635)
(1589)
财务(1588)
财务管理(1587)
(1584)
中国(1555)
企业财务(1548)
(1535)
机构
大学(27458)
学院(26828)
(12124)
经济(11862)
管理(11402)
理学(10014)
理学院(9918)
管理学(9742)
管理学院(9694)
研究(8472)
中国(7021)
(6070)
(5542)
科学(5359)
(4750)
财经(4706)
业大(4378)
(4377)
(4359)
中心(4276)
研究所(3960)
经济学(3872)
农业(3794)
(3770)
财经大学(3678)
经济学院(3526)
北京(3372)
(3057)
(3032)
商学(2962)
基金
项目(19197)
科学(15604)
基金(15078)
(13525)
国家(13434)
研究(12303)
科学基金(11779)
社会(8370)
自然(8367)
自然科(8204)
自然科学(8203)
自然科学基金(8033)
社会科(8018)
社会科学(8017)
基金项目(7840)
(7178)
资助(6727)
(6158)
教育(5869)
(4490)
重点(4283)
编号(4120)
(4009)
教育部(3874)
科研(3804)
创新(3796)
计划(3772)
人文(3715)
国家社会(3701)
(3689)
期刊
(11722)
经济(11722)
研究(7267)
中国(5299)
(5042)
学报(4920)
管理(4621)
科学(4411)
(3894)
大学(3676)
学学(3583)
(2974)
金融(2974)
农业(2696)
财经(2531)
(2159)
技术(2035)
经济研究(2035)
(1693)
统计(1631)
(1591)
业经(1541)
技术经济(1528)
决策(1376)
问题(1373)
教育(1336)
业大(1334)
(1312)
科技(1276)
(1211)
共检索到38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创  
本文构建医院、患者、医保机构三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研究了医保机构对医院的最优支付方式(最优价格管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无论医保机构实行预付制或后付制,为激励医院诚实诊疗,最优价格管制应保证医院获得正利润。(2)最优预付制价格可以得到显式解且形式简单,而有效规避医院道德风险的后付制价格组合则依赖于医保机构目标函数、患者收入分布的具体形式。(3)若患者自付比例足够低,则预付制优于后付制;若治疗成本随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足够大或医院不重视未来收益,则后付制优于预付制。模型解释了中国与发达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晓丽  郑英  代涛  
从理论层面梳理不同支付方式对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的激励机制。传统的支付方式如按服务付费、按人头付费、DRGs、单个机构的总额控制等难以建立促进卫生服务整合和提升服务质量;而结余共享支付、捆绑付费和基于人口的总额预算对于整合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实施支付范围广泛的支付方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洁  
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逐步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着力保障人民基本医疗权益,建立健全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在医疗、医保和医药领域进行了“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尤其是近期陆续推行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医院在改革创新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医保人群的广覆盖和多种支付方式的推行,在方便医保患者就医,减轻医保患者负担的同时势必造成医院的垫付资金越来越多,这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医疗保险发展历史和现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程念  汪早立  付晓光  宋大平  任静  赵东辉  
目的:分析项目付费、总额预付、病种付费和床日付费等支付模式的定价机制及其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方法:全国典型地区不同支付模式及定价机制下,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结余资金构成模型理论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的支付模式及支付标准制定方法,将会对医疗机构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应加强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和优化,科学测算支付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福建省医保办课题组  詹积富  梁步腾  余增长  
医保支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对需方(参保人)和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定点医药机构)的医药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医保支付包括对需方的支付和对供方的支付。因此,医保支付是医疗保障部门利用医保基金支付手段,调节医疗机构与参保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经济杠杆。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离不开医保支付手段的改革。医疗保障的改革必须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相衔接。所以,医保支付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丁  
本文通过对美国医疗保险DRG支付方式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选择的思路。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应建立急性病人信息库;以总额预付制为基础,将预付制与后付制进行有机组合;建立准入和竞争淘汰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曼  
目的:探索能够解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和控制康复医疗费用两大难题的康复医保支付方式。方法:通过回顾美国康复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史,总结多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对康复医疗的适用性。结果:相同的患者采用3种康复医保支付方式进行分组,按诊断相关分组方式最笼统,以患者为中心的支付分组方式最能体现不同康复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资源需求。结论:按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对恢复期康复医疗不适用,我国应加快建设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立统一的康复医疗数据库,制订适合中国人的功能评价量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关注功能的康复医保支付体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赖诗卿  
医保支付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福建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四个坚持"为思路,紧抓基金总额预算管理"牛鼻子",率先探索收付费一体化改革,初步形成与基本医保相适应、与不同医疗服务特点相匹配的支付体系。面对医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以"十四五"医保专项规划为依据,着力在总额预算管理科学化精准化、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兼容衔接性、门诊住院和收付费的协同配套改革和推进医保医疗联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加快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助力推动医保与医疗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包国宪  刘宁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由乡村医生提供,然而新农合制度以按服务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导致了乡村医生供应短缺、行为扭曲等一系列供方市场问题,进而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初级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福利提升。基于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是从供方角度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措施这一基本前提,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按服务付费、按人头付费、固定工资,以及混合付费等四种支付方式下乡村医生给予不同疾病状态患者的治疗数量、治疗质量,以及职业道德的决策问题。考虑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地区差异性、发展不均衡等特点,研究发现:(1)无论政府采用哪一种支付方式,都无法一次性将医生行为调控至最优期望目标,通过支付方式的选择与优化来调控医生行为需要与医保发展阶段相互匹配;(2)作为主要行为指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数量与治疗质量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医生职业道德与患者疾病状态之间也呈现类似反比关系;(3)随着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激励方式合理的混合支付可能是调控医生行为的一种占优选择。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背景下,文章将为如何通过改革乡村医生支付方式来控制医疗成本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洁  
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逐步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着力保障人民基本医疗权益,建立健全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在医疗、医保和医药领域进行了“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尤其是近期陆续推行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医院在改革创新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医保人群的广覆盖和多种支付方式的推行,在方便医保患者就医,减轻医保患者负担的同时势必造成医院的垫付资金越来越多,这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医疗保险发展历史和现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乃灿  
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减轻了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支出的负担,大大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支付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医疗机构无序扩张使医保基金承受很大压力,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医保支付方式,发展更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医保支付方式,经过长时间众多地区的试点证明,按病种分值付费是一种较适合现代医保的付费方式,实行按病种付费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的有效举措。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梁峰  杨力萌  王雅洁  季泽新  王谦  
双向转诊机制能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促使医疗机构职能分明,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是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为探究DRGs医保支付方式对于双向转诊机制的影响,构建了上下级医院及政府在内的三方博弈模型,对各医疗机构的转诊决策过程进行演化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该过程进行仿真,得出如下结论:严格控制按DRGs付费政策的规范性,规避医疗不足风险,提高患者效益增量,DRGs分组定价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按DRGs付费对双向转诊的促进作用,引导各级医院形成双向转诊合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学军  陈咏梅  李嘉  王洪波  刘晓霞  姚曼  
以DRG/DIP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推动建立基于价值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需要相应地建立基于价值的绩效分配体系,促进医院发展符合医改要求。文章通过运用以资源消耗为标准的相对价值比率(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ve scale,RBRVS)与DRG管理工具,从分配理念、分配方法、实施路径和处理策略等角度,构建以相对价值为测算基础,以质量为激励导向,以成本为约束条件,以医疗效果为考核目标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面向医师、护理、医技和药技等不同人员设计相应的分配方法,并突出特色技术与质量目标,推动公立医院向价值医疗和精益绩效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伟  
本文基于"4E"理论,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4个维度客观分析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在中医医院的适用性,认为按服务项目付费容易出现诱导需求等问题,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将逐渐丧失。而以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为代表的预付费方式不仅有利于突出中医特色获得长远效益和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医保支付的经济性、效率性和公平性水平,建议扬长避短,组合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