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1)
2023(11427)
2022(9500)
2021(8689)
2020(7542)
2019(16810)
2018(16432)
2017(31538)
2016(17443)
2015(19239)
2014(19533)
2013(18946)
2012(17374)
2011(15745)
2010(15761)
2009(14541)
2008(14257)
2007(12730)
2006(10991)
2005(10233)
作者
(47830)
(40200)
(40035)
(38307)
(25488)
(19284)
(18274)
(15534)
(15297)
(14323)
(13889)
(13354)
(12937)
(12873)
(12741)
(12602)
(12013)
(11836)
(11783)
(11337)
(9981)
(9748)
(9673)
(9203)
(9111)
(9084)
(8898)
(8786)
(8158)
(7856)
学科
(65892)
经济(65779)
管理(53275)
(51081)
(40868)
企业(40868)
方法(31939)
数学(28766)
数学方法(28429)
(23911)
中国(22481)
(19007)
(16991)
(16718)
贸易(16712)
(16412)
(14188)
银行(14163)
业经(13574)
(13505)
(13157)
金融(13155)
(13083)
财务(13040)
财务管理(13004)
(12699)
(12521)
企业财务(12390)
(12155)
(11513)
机构
学院(241762)
大学(240385)
(103338)
经济(101302)
管理(90740)
研究(79551)
理学(77774)
理学院(76948)
管理学(75668)
管理学院(75213)
中国(63676)
(54570)
(48809)
科学(46089)
财经(42359)
(39856)
(38570)
(37214)
(36635)
中心(36526)
研究所(35774)
经济学(34012)
业大(33336)
财经大学(31745)
经济学院(30730)
北京(30589)
(29563)
师范(29241)
农业(29070)
(28843)
基金
项目(160937)
科学(128806)
基金(120074)
研究(116711)
(104404)
国家(103524)
科学基金(89489)
社会(77261)
社会科(73364)
社会科学(73348)
基金项目(62395)
(61948)
自然(57525)
教育(56572)
自然科(56284)
自然科学(56270)
自然科学基金(55299)
(52746)
资助(50351)
编号(45720)
(37522)
重点(36449)
成果(36061)
(34992)
课题(33207)
(33185)
(33164)
教育部(33014)
国家社会(32790)
(31607)
期刊
(110857)
经济(110857)
研究(74326)
中国(50823)
(43233)
学报(36895)
管理(35206)
科学(33687)
(33174)
大学(29014)
(28756)
金融(28756)
学学(27776)
教育(27568)
技术(24162)
农业(21763)
财经(21644)
经济研究(19456)
(18458)
业经(16700)
问题(14254)
(13445)
职业(12843)
统计(11890)
(11837)
技术经济(11097)
(11091)
(11002)
国际(10954)
商业(10771)
共检索到367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增文  
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日益加大,2012年政府欲延迟领取养老金计划而征求意见,从效率的视角来看,这种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呢?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流程视角进行切入,分析如何调整才能使得在公平条件下,制度改革更具效率,也就是个体达到退休年龄时的社会保障缴费率与工资税率的一个均衡问题。笔者采用了生命周期模型,在非分离性偏好和残疾概率条件下,估计个体在退休后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状况,并且采用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变化幅度以及退休年龄的自我决定的家庭行为来确定生命周期模型的关键性结构参数。我们估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变化幅度取决于家庭成员子女的消费,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可以延长弹性退休年龄1年以上,从个体所得税的视角来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退休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作者通过测算九大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和边际隐性税率,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普遍的负面激励作用,即会增加提前退休行为出现的概率,并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差异性,低收入行业的职工面临着更严重的负面激励。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对弹性退休制度的精算中性原则进行了反思,并建议我国在进行弹性退休制度设计时,既要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又要注意保护低收入行业职工的权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阳义南  
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3.2%的男职工、16.1%的女职工属于提前退休,而推迟退休的男职工只有5.7%,女职工只有3.6%。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了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之后,男职工选择提前退休的每月养老金水平会提高5.2%,女职工会提高8.1%,表明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对提前退休者的收益激励。这说明推迟退休并不吻合职工的实际行为,而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难以发挥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激励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秀云  
养老金激励是弹性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奖惩”机制对劳动者参保收益水平及其差异不应产生负向影响。本文基于精算中性构建养老金激励模型,模拟引入“奖惩因子”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代表性职工内部收益率的变化,以考察养老金激励对实际参保收益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养老金的内部收益率随退休年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具有正向收入再分配功能;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的内部收益率反向变化,缩小了基本养老金的实际参保收益水平差距;低收入群体的收益率优势随退休年龄提高而消减;养老金奖惩机制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的同时,对不同收入群体参保收益水平差距的影响微弱。建议尽快建立弹性灵活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适时将奖惩机制引入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优化个人账户制度规则和相关参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官小容  
如何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和老年劳动者劳动参与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问题。文章使用Harmonized健康与退休追踪数据测算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劳动者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富,以及累计值、峰值、期权价值3个退休激励指标,运用久期模型估计其对退休的影响,据此比较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提前退休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累计值和峰值对提前退休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而在美国,二者对提前退休的影响不显著;中美两国期权价值对提前退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中国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影响更大,对美国劳动者提前退休影响较小,其中中国男性和女性提前退休激励程度分别是美国的2倍和2.5倍。文章建议,通过改革退休年龄结构和养老金支付结构,优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璟  
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延迟退休作为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措施,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也开阔了我国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路。当前,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可持续面临诸多挑战,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双向影响。应扬长避短、多措并举建立弹性自选激励机制,与其他改革协同推进,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孟令国  
中国社会正呈现出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退休政策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笔者通过建立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不同的弹性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人口的缴费率、老龄人口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人口老龄化率会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不断降低,一方面在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保持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替代率不断升高。因此建设应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和行业的不同特点,渐进式地推迟退休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晓红  
非正常“提前退休”会加重养老保险金的支出负担、加剧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侵害在职职工的权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1)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提前退休的政策 ,严禁搭车办理“提前退休” ;( 2 )逐步延长个人缴纳养老金时间 ,严格遵循法定退休年龄 ;( 3)社会保障制度要综合考虑 ,不能顾此失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熠  张书博  陶旭辉  
完善我国退休制度一方面需要加强退休制度的弹性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老龄化进程动态合理地设定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一个内生退休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最优退休制度设计关键是把握“两个原则”,处理好“三个效应”。原则一是在效率方面注重“激励效应”和“保险效应”的平衡,既要激励老年劳动者提高劳动参与率,还要避免过度削弱保险功能导致退休前后待遇差距过大。原则二是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在制度设计和延迟退休年龄中关注“再分配效应”。理论模型和实证模拟论证发现:对外生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退休行为仍应当采用完全灵活退休制度以实现保险功能;目前“一刀切”的法定强制退休制度虽然具有激励效应,但由于老年人劳动意愿和能力的异质性,已经造成了福利损失,有必要加强弹性设计;从再分配效应来看,随着退休年龄延迟,应提高提前退休期间的待遇水平以防止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当前最具价值的改革是引入延迟退休待遇,即允许劳动者一边正式工作,一边领取部分养老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铁钉  
本文运用养老金缺口度量模型对比分析了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政策效果与就业效应,并运用中国1997-2015年间的数据对两种养老改革的效果作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养老金亏空问题,其不但会降低现存工作代在退休后的养老待遇,还会加重延迟退休到期以后若干新生代的养老负担;对新增劳动力也会产生就业挤出效应,不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并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并轨养老保险制度的效果则要好得多,无论是平衡养老财政预算,还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都具有明显优势。当前优先考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择期推进延迟退休的改革策略,比较切合中国国情。具体改革措施可依据不同群体的年龄结构、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相机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铁钉  
本文运用养老金缺口度量模型对比分析了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政策效果与就业效应,并运用中国1997-2015年间的数据对两种养老改革的效果作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养老金亏空问题,其不但会降低现存工作代在退休后的养老待遇,还会加重延迟退休到期以后若干新生代的养老负担;对新增劳动力也会产生就业挤出效应,不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并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并轨养老保险制度的效果则要好得多,无论是平衡养老财政预算,还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都具有明显优势。当前优先考虑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瞿婷婷  易沛  
采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参保人退休时间选择的影响,明确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参保人退休时间的自主选择是否一致,结果表明,如果现行制度的养老金替代率上升1%,男性倾向于按时退休,而女性选择延迟退休的概率提高6.15%,意味着制度仅对女性参保人主动选择延迟退休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年度内养老金的待遇向上调整的次数越少,参保人越倾向于延迟退休。参保人延迟退休的倾向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动比对待遇调整次数的变动更为敏感。为配合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顺利实施,建议适当提高女性参保人的养老金替代率,适度减少其待遇调整次数;完善工资和养老金待遇的增长机制;体恤灵活就业人员和失业、下岗人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新伟  
随着人口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成为趋势。文章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涉及到就业、企业成本和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保证就业和社会公平目标下延迟退休年龄。文章指出,建立以最低工作年限为法定退休条件的弹性退休制度,需要通过经济激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并以政策限制和避免国有企业滥用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晏理慧子  朱雅婷  
文章从延迟退休激励视角比较部分积累制与"公积金制"的差异,引入养老金收益率作为选择标准,通过两期OLG模型和精算模型对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财富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参保职工平均退休年龄比苏州市延迟近两岁,基于这一事实的理论分析表明,职工历史缴费情况会影响退休行为;制度内生激励效应导致两种养老金制度下实际退休年龄出现差异,缴费工资、缴费月数等制度因素对两地职工的退休激励效果不同,同等条件下低人力资本群体更倾向于提前退休。因此,养老金制度优化应考虑职工的劳动贡献并关注个体异质性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相对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建立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优化养老金制度结构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相里静  严成樑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