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9)
2023(7780)
2022(6065)
2021(5351)
2020(4647)
2019(10320)
2018(10093)
2017(19782)
2016(10744)
2015(11652)
2014(11540)
2013(11503)
2012(10289)
2011(8771)
2010(9011)
2009(8639)
2008(8861)
2007(8065)
2006(7096)
2005(6791)
作者
(29892)
(25058)
(24912)
(23394)
(15950)
(11748)
(11215)
(9653)
(9339)
(8934)
(8488)
(8329)
(8276)
(7789)
(7763)
(7549)
(7540)
(7310)
(7167)
(7025)
(6233)
(6145)
(6028)
(5686)
(5582)
(5570)
(5526)
(5471)
(4991)
(4803)
学科
(71611)
(68473)
企业(68473)
(54095)
经济(54037)
管理(50902)
业经(24833)
方法(23886)
(21555)
(19433)
(18181)
财务(18160)
财务管理(18152)
企业财务(17212)
数学(16703)
数学方法(16550)
农业(15023)
技术(14839)
中国(12673)
(12233)
企业经济(11927)
(11854)
(11755)
经营(11018)
(10624)
理论(10422)
(10388)
技术管理(10144)
体制(9534)
决策(8765)
机构
学院(160972)
大学(152070)
(73504)
经济(72411)
管理(69383)
理学(59776)
理学院(59310)
管理学(58727)
管理学院(58435)
研究(45289)
中国(37615)
(34466)
(30540)
财经(27459)
(26107)
科学(25255)
(24995)
(24927)
经济学(22101)
(22082)
业大(21886)
商学(21174)
商学院(20999)
农业(20522)
中心(20478)
经济学院(20104)
财经大学(19997)
研究所(19609)
经济管理(19387)
(19322)
基金
项目(102090)
科学(83400)
基金(76273)
研究(76086)
(64458)
国家(63807)
科学基金(58075)
社会(51369)
社会科(48906)
社会科学(48892)
(41969)
基金项目(40343)
自然(37058)
自然科(36284)
自然科学(36276)
自然科学基金(35715)
教育(34111)
(32624)
资助(30896)
编号(29815)
(29417)
(25223)
(22522)
创新(22479)
重点(22346)
(22343)
成果(21720)
国家社会(21376)
(21230)
人文(20283)
期刊
(84919)
经济(84919)
研究(45050)
管理(32285)
(31038)
中国(27802)
(25165)
科学(20034)
学报(18208)
技术(17679)
农业(17546)
业经(16768)
大学(15211)
学学(14967)
财经(14382)
(14078)
金融(14078)
经济研究(13472)
(12612)
(11824)
技术经济(11540)
问题(10971)
教育(10324)
财会(10214)
商业(9337)
现代(9295)
世界(8892)
(8400)
经济管理(8282)
会计(7866)
共检索到237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梅  周申  
在资本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库,在考察了外资来源差异、行业异质性与企业所有制差异的基础上,从外资存在、进入速度和波动性三个维度考察了外资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技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存在有助于提高我国内资企业高技能就业占比;外资进入速度负向影响内资企业高技能工人雇佣比例,而外资进入的波动性有利于内资企业雇佣熟练工人;动态外资进入过程对外资存在影响企业技能就业结构起调节作用,作用大小在行业层面和企业所有制层面存在异质性。在积极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注重外资引进策略,发挥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文磊  赵春明  
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通过含有工具变量的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整体上提高了服务业企业女性就业占比和高技能就业占比,并有利于改善就业市场的性别和技能结构失衡,多种方案均得到稳健的估计结果。细致来看,外资进入改善了中低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性别结构,恶化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性别结构,且对高技术服务业就业技能结构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的研究也发现,外资进入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就业性别结构和技能结构的改善作用均大于东部地区。上述结论表明协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就业优先战略是优化就业结构、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舒   魏文博   王茹  
针对企业的社保减负政策能为促进居民消费带来积极影响。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降使正规部门劳动需求增长,引发就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正规部门就业比重,由此带来工资和家庭养老金财富的增长及收入风险的下降,进而促进消费。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两部门生命周期模型,刻画了上述经济机制。基于2019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改革背景,本文量化分析了社保缴费基数下调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与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次调整导致了城镇居民生命周期消费提升4.43%。低收入家庭单纯从预算约束下降中获得的消费提升非常有限。基于模型的进一步测算表明,相较于下调社保缴费基数,取消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能使家庭消费增加7.52%,并且使生命周期消费不平等下降5.3%。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正外部性,表明该政策不仅有利于在生产端给企业减负,还可以提振消费和降低消费不平等,对扩大内需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芳  
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三大产业利用外资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利用1997-2010年数据,从产业视角对外资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分析表明,第一、二产业的外资结构比例与就业结构比例总体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外资结构比例和就业结构比例显著上升;外资结构比例在三大产业中的动态分布与就业结构比例的产业分布不完全同步,外资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要快于就业的产业转移;第二、第三产业外资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前者为反向变动,后者为同向变动;但外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受就业因素的牵制。在劳动力成本趋升的条件下,要从引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是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飚  蔡宏波  
本文基于产业关联性视角,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开放对本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制造业就业总量,但随着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提升,其对制造业的就业创造效应逐渐降低;服务业开放加剧了制造业企业就业两极化特征,即制造业高技能企业和低技能企业就业增加,中等技能企业就业减少,加剧了非贸易型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就业两极化特征;服务业开放对出口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更为明显;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生产率机制和成本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就业,并加剧制造业企业就业两极化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达   王晓丹   石玉堂  
基于2007—2021年的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据要素集聚对企业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数据要素集聚对高、低人力资本劳动者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高、中、低等职能劳动者表现出岗位极化效应,并且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及非国有制企业中更为显著;数据要素集聚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要素流动、提升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创业活跃度,作用于企业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数据要素集聚未通过就业职能结构的极化效应,加剧企业内部收入不均等现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大鹏  
企业国际化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OFDI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实施途径。本文借助我国OFDI数据,贸易数据和三次产业就业变化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OFDI对促进出口和产业升级总体上具有正面影响,但资源寻求型OFDI影响较大,技术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OFDI的影响相对较低,这对我国制定OFDI政策的方向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望洲  
1979年,MIT的大卫·波土(David Birch)第一次用工作世代法(Job Generation Analysis)分析了1969—1976年8年间美国企业的劳动就业变化,研究结论是:这一时期劳动就业机会有三分之二来自规模不足20人的小企业。 这个结论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在西方学术界和政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因为当时流行的理论观念总是把大企业作为整个经济的支柱,但经济发展到本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打击和东亚地区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激烈冲击,使得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形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蒋殿春  王小洁  
在中国性别就业差距逐年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和企业退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进入通过降低就业的性别差距,进而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概率。这种效应对不同外资进入程度和内资企业同样稳健,且不受抽样偏倚的影响。此外,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外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且外资进入的技术溢出引致了相关地区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本文对中国引资政策制定、实现劳动力市场平等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漆向东  
优化就业结构能产生扩大就业的结构效应。因为就业结构优化促进了就业质量提高,从而对企业等经济组织经营效率提高、对劳动者个体人力资本提升和创造潜能发挥、对国家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有效增长,扩大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变革,致使企业员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对就业规模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对就业结构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服务型、高技能、中等技能员工存在就业创造效应,而对生产型、低技能员工则存在就业替代效应。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提高生产率及扩大经营范围作用路径影响企业劳动力就业。第三,不同所有制、生命周期、科技属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更为明显。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具有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劳动力就业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艳  张金亮  邢珺  
以我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现状发现两者存在非协调发展。相关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短期内服务业进口贸易对就业结构优化具有正效应,贡献率不断增加,长期内服务业进口贸易对就业结构优化有正响应且响应程度仅次于服务业进口贸易,贡献率虽小但增速较快,为优化就业结构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进口贸易,加快就业从一、二产业向服务业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兴华  王阳  
当前,我国就业总体呈平稳态势,但风险在不断累积加大。从行业和企业看,就业结构性矛盾在不断加深。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与服务业就业扩张不稳同时存在,行业就业风险有所加大;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用工需求不足直接加剧了就业矛盾。建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化解结构性就业风险的扩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兴华  王阳  
当前,我国就业总体呈平稳态势,但风险在不断累积加大。从行业和企业看,就业结构性矛盾在不断加深。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与服务业就业扩张不稳同时存在,行业就业风险有所加大;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用工需求不足直接加剧了就业矛盾。建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化解结构性就业风险的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利辉  刘廷华  许家云  
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企业生产率与效率前沿距离缩小定义为生产率收敛,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探讨内资企业是否具有收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外资进入分别对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企业与效率前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一差距逐渐缩小,即存在生产率收敛趋势;外资进入短期内对内资企业具有显著正向溢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外资对行业内其他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渐趋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