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3)
2023(12152)
2022(9803)
2021(9182)
2020(7556)
2019(17207)
2018(16379)
2017(31207)
2016(16679)
2015(18620)
2014(18553)
2013(18218)
2012(16957)
2011(15483)
2010(15596)
2009(14841)
2008(13686)
2007(12267)
2006(10752)
2005(10093)
作者
(48523)
(40451)
(40022)
(38332)
(25647)
(19343)
(18243)
(15592)
(15574)
(14407)
(13938)
(13614)
(13089)
(13003)
(12986)
(12590)
(11980)
(11699)
(11568)
(11275)
(10160)
(9783)
(9781)
(9176)
(9039)
(9002)
(8861)
(8537)
(8283)
(8203)
学科
(68088)
经济(68012)
管理(44083)
(42987)
(34354)
企业(34354)
方法(29192)
中国(28463)
(28283)
金融(28276)
数学(26380)
数学方法(26191)
(26060)
银行(26034)
(25286)
(19990)
(19075)
(17493)
(15559)
贸易(15542)
(15249)
(14399)
业经(13907)
(13323)
(12591)
地方(12569)
财务(12550)
财务管理(12526)
企业财务(12095)
中国金融(11643)
机构
大学(237397)
学院(234722)
(106774)
经济(104764)
研究(89038)
管理(83488)
中国(76591)
理学(70703)
理学院(69880)
管理学(68739)
管理学院(68304)
(51281)
(51195)
科学(50830)
(45265)
中心(42040)
(41757)
研究所(41120)
财经(40856)
(37516)
经济学(36018)
(33914)
业大(33284)
农业(33060)
北京(32893)
经济学院(32520)
(32063)
财经大学(30923)
(28506)
师范(28129)
基金
项目(155240)
科学(122687)
基金(116211)
研究(111473)
(103345)
国家(102564)
科学基金(86534)
社会(73639)
社会科(70163)
社会科学(70147)
基金项目(59378)
(56744)
自然(54601)
自然科(53473)
自然科学(53455)
自然科学基金(52586)
教育(50612)
(49315)
资助(48886)
编号(42044)
(35964)
重点(35559)
成果(35273)
(33431)
(32593)
国家社会(32580)
教育部(30954)
创新(30740)
(30653)
中国(30602)
期刊
(112899)
经济(112899)
研究(75503)
中国(51507)
(41055)
金融(41055)
学报(40978)
(39458)
(38086)
科学(36063)
管理(32087)
大学(31079)
学学(29400)
农业(25054)
教育(22583)
财经(22035)
经济研究(20550)
(19061)
技术(17698)
业经(15654)
(15116)
问题(15027)
国际(14160)
(14007)
世界(13405)
理论(11533)
统计(11415)
(10959)
技术经济(10492)
(10024)
共检索到370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及1996~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后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改革后,金融体系开始逐渐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双渠道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金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以金融发展水平衡量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差,没有起到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仲文娜  朱保华  
本文立足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现状,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部门和房地产市场六个维度选取金融压力基础指标,引入动态相关系数和动态信用权重对个体指标进行加总,构建月度的中国金融体系压力指数(CFSSI),并利用金融压力事件识别法和马尔科夫转移自回归(MS-AR)模型,对该指数识别我国金融体系压力状态的效果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SSI可以较好地捕捉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压力的趋势和波动特征,这为实时监测我国金融体系风险状况提供了一种可选的量化工具。与其他FSI的比较表明,在基础指标中加入影子银行、银行同业、金融市场杠杆等指标,以及在加总方法中使用动态相关系数,是CFSSI能够更好地刻画金融体系压力趋势特征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张磊  王宏淼  
本报告在回顾中国金融体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干中学的信用扩张模型,结合开放经济中平衡信贷规模扩张与通货膨胀机制的探讨,揭示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金融政策的特定制度安排。本报告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转轨时期的高增长和低通胀,同时指出该制度作用下所存在的成本和风险,并提出从动员型金融向市场配置型金融转型的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耀军  
按照金融功能观,资金配置是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功能。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是因为过去的农村金融改革主要遵循金融机构观。金融机构观使得农村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也就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梅花  蔡幸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广西经济现代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命题,而高效发挥广西农村金融体系资金配置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文章以现代金融理论"功能观"为基础,探讨当前广西农村金融体系资金配置功能异化的现状及主要症结,进而提出基于有效发挥资金配置功能的广西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学俊  
本文运用最大似然协整分析法及1992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三季度数据检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虽然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在长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大强于银行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与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比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观点截然不同。因此立足于长远,扩大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砥砺前行,不断建立并扩大革命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最后武装夺取城市从而取得了全国胜利。新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是先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带着人民银行进城"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解放区普设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并按照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原有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接收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在华外国银行的特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石大龙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CoVaR方法,本文度量了我国公开上市的27家金融机构2008-2013年的系统性风险,并建立了一个预测系统性风险的模型。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大,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小;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2012年7月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根据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模型,财务杠杆率高、规模小、盈利能力好的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更高,自身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贡献也更高。系统性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并能避免依据当期系统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立坚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市场的制约条件下,能否发挥“价值创造、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以及通过进一步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及其症结所在。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健全性”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它们直接左右银行的信贷行为;相反,利差幅度和基础货币的调控却没有显著的制约效果。所有这些特征都恰恰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至今为止还没得到有效的发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欧阳胜银  
以IMF公布的金融稳健性核心指标为基础,本文重新构建了12项金融体系稳健指标,并对2010~2011年的中国与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机构进行金融稳健性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的金融稳健性指标要优于其他国家,说明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较为稳健,但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龙  吴永  
文章利用股票收盘价数据进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首先,选取我国金融体系的32家金融机构的股票数据,根据Adrian和Brunnermeier提出的CoVaR技术,对CoVaR进行了再次定义。其次,关于CoVaR的求解,将学生t-分布作为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函数。并将GARCH模型与DCC方法用于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波动性与时变相关性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数值求解DCoVaR。最后,实证分析多个金融机构同时处于不同财务困境状态或不同基准状态下对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联合系统性风险贡献达到最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宇杰  
金融体系型态的演进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量来推动。理论分析表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投融资、信息生产、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比较优势,但二者之间也有互补性。中国银行体系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来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并借此推动金融体系型态的演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捷  
近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快速增长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速不断下滑。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快速增加的流动性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和库存占比上升,由于供求的结构失衡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快速的资产扩张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最终宽松的货币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文章指出目前恰当的政策是通过结构性的改革释放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所有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的累计数据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通过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比较研究以及数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航  孙早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规模、行业特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从整体结果看,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变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中,劳动力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正向关系越不明显;随着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同时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将得到弱化。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除了要扭转要素推动型产业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微观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借助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理性投资并高效利用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