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36)
- 2023(19320)
- 2022(15983)
- 2021(15035)
- 2020(12145)
- 2019(27975)
- 2018(27475)
- 2017(52529)
- 2016(28430)
- 2015(32037)
- 2014(31799)
- 2013(31132)
- 2012(28071)
- 2011(25096)
- 2010(25019)
- 2009(22917)
- 2008(21942)
- 2007(19216)
- 2006(16955)
- 2005(14655)
- 学科
- 济(116738)
- 经济(116610)
- 业(82396)
- 管理(78183)
- 企(60841)
- 企业(60841)
- 农(52098)
- 方法(51733)
- 数学(45223)
- 数学方法(44528)
- 农业(34651)
- 中国(31418)
- 业经(30787)
- 财(26634)
- 地方(24917)
- 学(24031)
- 制(21022)
- 贸(19153)
- 贸易(19143)
- 理论(18773)
- 易(18598)
- 技术(17916)
- 环境(17399)
- 发(17117)
- 和(16939)
- 务(16301)
- 银(16282)
- 银行(16235)
- 财务(16214)
- 财务管理(16180)
- 机构
- 学院(398272)
- 大学(395193)
- 管理(158465)
- 济(156570)
- 经济(153255)
- 理学(138700)
- 理学院(137213)
- 管理学(134406)
- 管理学院(133697)
- 研究(129729)
- 中国(97118)
- 京(82448)
- 科学(82011)
- 农(78380)
- 财(68529)
- 业大(64695)
- 所(63745)
- 中心(60428)
- 农业(60216)
- 研究所(58390)
- 江(57493)
- 财经(55465)
- 范(53443)
- 师范(52935)
- 北京(50826)
- 经(50810)
- 院(46976)
- 州(46477)
- 经济学(46196)
- 经济管理(42670)
- 基金
- 项目(280978)
- 科学(222042)
- 研究(206575)
- 基金(203811)
- 家(177359)
- 国家(175797)
- 科学基金(152079)
- 社会(130604)
- 社会科(123401)
- 社会科学(123367)
- 省(111448)
- 基金项目(107854)
- 自然(98447)
- 自然科(96180)
- 自然科学(96160)
- 教育(95077)
- 自然科学基金(94378)
- 划(92508)
- 编号(85518)
- 资助(82590)
- 成果(68083)
- 重点(62653)
- 部(61345)
- 发(60534)
- 创(58439)
- 课题(58306)
- 创新(54430)
- 国家社会(53715)
- 科研(53413)
- 教育部(52517)
- 期刊
- 济(170989)
- 经济(170989)
- 研究(111276)
- 农(78328)
- 中国(76392)
- 学报(64582)
- 科学(59140)
- 管理(54847)
- 农业(53452)
- 大学(50343)
- 财(50333)
- 学学(47582)
- 教育(45357)
- 技术(35975)
- 业经(33683)
- 融(33378)
- 金融(33378)
- 财经(25596)
- 业(25472)
- 经济研究(25463)
- 问题(23716)
- 经(21786)
- 版(21258)
- 图书(19802)
- 科技(19671)
- 技术经济(18973)
- 资源(18583)
- 业大(18004)
- 统计(17936)
- 理论(17793)
共检索到571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将构成中国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在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由外部资源促进内部发展"是老年人协会建立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乡村社会复杂多元的制度环境,老年人协会依靠村庄动员形成了制度化的动员型组织结构,表现为结构增生、功能外溢和规则妥协。制度化成本和组织内在张力导致老年人协会逐步走向日常化。日常化意味着老年人协会真正融入村庄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成为村庄秩序和文化传统的守护者和担纲者。国家在扶持和推广农村老年人协会时,需要从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的战略着眼,鼓励和尊重老年人协会自发探索的积极性,形成"低成本、高福利"的老年人协会建设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乡村公共文化具有知识性、规范性和价值性,三者共同形塑出乡村公共文化的面孔。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面临伦理与治理双重危机,不可逆地蔓延开来的消费主义,形塑出异化的社会性竞争形态,并导致乡村公共文化的式微与乡村公共文化危机。老年人社会处境的退化,是乡村公共文化危机在乡村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通过外部资源输入与内部组织运作的结合,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与运作实现村庄内部社会文化资源的适度整合和村庄公共文化供给自主化,展现出乡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低消费、高福利"模式。乡村公共文化再造的社区主义,不仅为农村老年人供给文化公共品,而且有望实现农村文化公共品的集体化制造与乡村公共文化的可持续生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超
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带来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衰落,乡村自组织养老模式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模式。以湖北省G乡老年人协会为例,“老协”作为老年人自组织的一种方式,为老人提供生产互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自组织有效整合力了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构建了属于老年人自己的公共文化空间。村庄熟人社会为乡村自组织养老模式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自组织养老模式通过熟人社会内社会互助、道义支撑和自在性空间重建了村庄内部的养老规则,将老年人组织起来,让“老人不老”。面对乡村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困境,通过发掘基层自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自组织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农村养老 自组织模式 熟人社会 互惠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晓明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制度环境的制约。本文立足于制度主义视角,以"合法性机制"为解释逻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本文发现:港畔村老年人协会是在与乡土社会的制度环境长期互动的情况下形成的制度化的组织,而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老年人协会的成立和生存都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制度资源,即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观念等,它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制度为人们的接受程度和协会对制度资源的利用程度。老年人协会作为农村社区重要的草根NGO,对乡村传统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它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协会 制度环境 资源 港畔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在对农村的主战场位置、老年人的需求状况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历时性地看,既有研究经历了从“资源匮乏”到“精神空缺”的老年需求定位转向,并基于客体本位视角提出文化公共品供给路径,但这种过于强调老年人的受众角色以及“物”的供给内容,忽视其精神需求实现于村庄主体间性的社会交往这一事实。伴随乡村社会转型,生产性交往、仪式性交往逐渐失去实质内容,而社会性交往因为“熟人社会”与“需求同质”双重条件支撑,被认为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主要实践类型。然而,以公共空间衰落、公共文化异化、公共组织无为和公共利益脱嵌为表征的村庄“去公共性”,致使老年人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面临不少困顿。以迈向友好为取向,提出组织动员同辈群体与适老文娱活动、加强国家宣传下乡与村庄精英吸纳、重塑基层组织自主性与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土地确权模式和结平衡账机制四重路径,以促动社会交往所需的空间再造、文化亲和、组织有为和利益相关,推动“不分年龄、人人参与”的村庄社会交往秩序建构。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精神空缺 社会交往 去公共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文章使用人口预测年龄移算模型、马尔科夫链多状态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评估和预测中国农村常住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同时预测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人员需求、照护成本和相应压力。结果发现,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人员需求和照护成本快速上涨。在中方案下,照护成本将从2020年的5 088.73亿元上升至2035年12 907.46亿元;在农村居民自筹资金模拟方案设定下,人均相对照护成本压力将从2020年的7.76%攀升至2035年的14.37%。文章认为,农村失能照护应被视为新时期的重大挑战与政策创新重点,相应政策创新应综合考量个人、家庭的各类显性、隐性成本,短期内通过自筹式保险方案应对农村失能照护风险难度较大,应当做好照护救助和长护保险在短期、长期的协同设计。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年人 照护需求 成本压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馨滦 张晓娟
本文基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1个村庄的观察数据,针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群体,实证探究了收入、文化服务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收入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依然存在;文化服务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具有比收入更显著的影响;不同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不一,其中文化活动室与图书阅览室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金萍
2009年9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亿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兰 顾海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与2018年两期调查构造混合横截面数据,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从老人性别和年龄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同时探讨子女代际支持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子女不同维度代际支持对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子女照料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人的自评健康,显著负向影响农村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子女经济支持只对父母的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感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女性、低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子女照料支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子女代际支持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应该从增加经济补偿、提供专业化照料服务、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三方面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
关键词:
代际支持 农村老年人 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为探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利用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就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及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中均能发挥一定的直接中介作用。其中,劳动供给和照料孙辈对老年人躯体健康有更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向中介效应更加显著。2)中介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一方面,子女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村 老年人 健康 路径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包产到户后,农地制度沿着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方向不断发展。农地调整作为与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相背离的实践,亦被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不断限制直至禁止。然而,基于治理逻辑,地方政府却为农地调整的存续提供了庇护,地方精英也通过一系列手段来限制村庄中个人借助国家名义制度来破坏这一既成规范。当然,农地调整的存续很大程度还有赖于作为地方民众的村民对农地调整的认可,他们多数人更期望依靠农地调整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庇护和坚持中,地方政府的治理利益、村组利益和农民利益的契合,使农地调整实践背离国家政策和法律仍可以存续成为了可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鹏 韩雪文
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的老年人口,这为农村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而农村老年产业的发展又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动力支持,使得老年人这一独特人力资源的效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协同推进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老年产业发展,可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格局。对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产业协同推进,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力资源 老年产业 协同开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祝志杰 刘艳茹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如何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在经济来源、居住模式、精神慰藉方面基本状况的分析,建立养老担心度量表,利用相关指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测度,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普遍较低,城乡差距明显。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对比分析 养老担心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成文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来自湖南省1000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陈成文(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长沙,410081)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及以上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晨 杨晔
本文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4年"千村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健康效应(包括躯体健康、精神状态和自评健康)。研究发现:幸福感越高的农村老年人,其健康的概率越高。在引入环境因素以及使用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保持稳健。分样本讨论结果显示,在教育、子女照料、家庭收入等传统促进居民健康的因素缺失的情况下,幸福感可以起到健康补偿的作用。对幸福感的健康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后发现,幸福感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效应、经济收入效应以及健康行为效应促进老年健康,并且健康行为效应成为幸福感影响中国农村老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