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2)
- 2023(12130)
- 2022(10211)
- 2021(9093)
- 2020(7487)
- 2019(16915)
- 2018(16767)
- 2017(32256)
- 2016(17182)
- 2015(19034)
- 2014(19243)
- 2013(19145)
- 2012(18324)
- 2011(16937)
- 2010(17551)
- 2009(16559)
- 2008(16254)
- 2007(14821)
- 2006(13656)
- 2005(13030)
- 学科
- 济(94810)
- 经济(94708)
- 管理(52278)
- 业(48778)
- 企(38261)
- 企业(38261)
- 方法(27817)
- 中国(27285)
- 地方(26582)
- 数学(23857)
- 数学方法(23661)
- 农(22965)
- 业经(20597)
- 制(20450)
- 财(20419)
- 学(17232)
- 地方经济(16312)
- 农业(15933)
- 融(15622)
- 金融(15620)
- 银(15404)
- 银行(15382)
- 行(14942)
- 体(14820)
- 环境(13672)
- 贸(13669)
- 贸易(13657)
- 发(13245)
- 易(13107)
- 产业(12164)
- 机构
- 学院(258063)
- 大学(257121)
- 济(120262)
- 经济(117930)
- 研究(97750)
- 管理(93075)
- 理学(77872)
- 理学院(76914)
- 管理学(75806)
- 管理学院(75309)
- 中国(75210)
- 财(56888)
- 京(55543)
- 科学(55275)
- 所(50004)
- 研究所(44442)
- 财经(43355)
- 中心(42595)
- 江(41338)
- 农(40320)
- 经(39053)
- 经济学(38552)
- 北京(36134)
- 院(35161)
- 范(34432)
- 经济学院(34182)
- 师范(34085)
- 业大(33346)
- 州(32374)
- 财经大学(31727)
- 基金
- 项目(159519)
- 科学(126520)
- 研究(119130)
- 基金(115589)
- 家(99837)
- 国家(98984)
- 科学基金(84629)
- 社会(79089)
- 社会科(75143)
- 社会科学(75129)
- 省(62527)
- 基金项目(59998)
- 教育(53773)
- 划(51925)
- 自然(50925)
- 自然科(49663)
- 自然科学(49651)
- 自然科学基金(48787)
- 资助(47465)
- 编号(46593)
- 发(40573)
- 成果(39365)
- 重点(36884)
- 部(35700)
- 课题(34471)
- 制(33798)
- 国家社会(33403)
- 发展(33186)
- 创(32800)
- 展(32667)
- 期刊
- 济(151474)
- 经济(151474)
- 研究(88614)
- 中国(59834)
- 财(44088)
- 管理(39107)
- 农(38961)
- 学报(36346)
- 科学(35864)
- 融(29914)
- 金融(29914)
- 大学(28657)
- 学学(27121)
- 教育(27022)
- 农业(25773)
- 经济研究(25079)
- 财经(23300)
- 技术(23276)
- 业经(23209)
- 经(20270)
- 问题(19407)
- 贸(14935)
- 技术经济(14404)
- 世界(14149)
- 国际(13410)
- 业(12982)
- 商业(12444)
- 经济问题(12366)
- 现代(12222)
- 经济管理(12011)
共检索到422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国强
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目前,我国面临投资膨胀、消费低迷和出口依赖的动力结构失衡局面,其中制度约束是根本原因,必须从收入分配、投资结构优化和外贸机制方面进行制度矫正。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动力结构 制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姜国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困境,需求结构、国民收入分配、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等都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结构的失衡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调整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同时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摩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景宇 单既琛
本文在McGuire和Olson(1996)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发现,即使是具有共容利益的政府,其与社会之间依然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政府的存在总会造成一定的制度扭曲,使经济处于非最优效率状态。本文还研究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转型经济中的表现。研究表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进而得到强化,从而使新制度受到更大的扭曲。另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对经济体制的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最终都会妨碍制度变迁达至最优状态。本文的研究实际上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意义。我们也指出,在转型经济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选择不当可能会导...
关键词:
政府 利益集团 经济发展 转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焕杰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只要满足劳动工资生产率高于国外相同产业,则相对成本比较原理失效,资本等生产要素涌入到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中国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工资生产率急剧下降,相对成本原理下的国际分工重新起作用,因此产业结构正经历淘汰相对成本高、选择新兴产业的激烈调整中。要避免经济硬着陆,就要既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潜力——农村土地及住宅,使其实物资产货币化,变为市场化竞价资产,又大幅提高农民财产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扭转经济下降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李勇
以高投资和低消费为特征的结构失衡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其造成的资源错配和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被广泛诟病。通过横、纵向数据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均不在两者的合意区间,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状况明显。基于双重的结构视角,我们采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失衡原因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在于需求与供给层面双重经济结构扭曲:需求层面收入分配结构扭曲(收入分配畸形所产生的总量效应)和供给层面技术结构扭曲(低水平技术供给所产生的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失衡的重要原因。未来对于中国经济失衡的纠偏,其关键是在保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特别是...
关键词:
投资消费结构 经济失衡 双重扭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飞跃 林毅夫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对其经济制度的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各种经济制度扭曲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释。结果表明:经济制度扭曲的根源是发展战略导致的产业结构扭曲。经济制度扭曲程度与该国发展战略偏离其适宜产业的程度呈正向关系。如果政府推行赶超战略,赶超产业规模越大,赶超产业的自生能力越差,则制度扭曲越严重,经济效率损失越大。
关键词:
自生能力 要素禀赋 制度扭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基于劳动力同质假说和前市场化歧视理论,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且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影响比低收入和高收入阶段大。目前中国东部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中西部省份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且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省份主要在西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种莳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社会事业体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实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经济 发展方式 转变 制度安排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可达
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研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而我国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技体制创新、规范要素配置机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运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宏山
本文以福建省为视角,全面分析、比较金融要素扭曲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要素扭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且在经济路径依赖作用下金融要素扭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有所上升。同时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入的政策性资金,使得金融要素扭曲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有所增强。因此,应协调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实现金融资金价格市场化、壮大金融市场主体等方式,建立起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以期实现金融市场与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要素 要素扭曲 经济发展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扬阳
平台经济的兴起是否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市场扭曲?两者之间又是否具有协同共生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互联网平台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水平进行测度,对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市场扭曲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简单线性关系量来看,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市场扭曲;考虑到二次项的模型结果显示,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市场扭曲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作用,整体上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变化。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线上与线下贸易融合,同时要鼓励行业间的交互融合过程,加快促进市场要素资源的内部流动,以进一步强化平台经济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国卿 朱少英 吴海燕
贸易顺差逐步上升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负面效应,而经济外部失衡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亟须解决的焦点课题。本文首先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等内容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其次,从资本形成率、贸易顺差、最终消费率三个角度衡量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方面开展定量分析,结论证明与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当市场扭曲程度较大时,投资率与贸易顺差会增高,同时消费率也会大大降低。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扩大内需和强化舆论引导促使政府转型两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局面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雪 林可全
该文对中国1978-2013年的资本、劳动力、能源三种生产要素价格的绝对扭曲和相对价格扭曲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测度,发现三种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最高是资本,其次是能源,最后是劳动力。继而建立VAR模型,进一步分析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影响的研究认为,各要素的价格扭曲会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造成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脉冲响应反映不同时期的冲击效应差异。最后建议需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变要素价格扭曲造成的宏观经济失衡局面,实现宏观经济的再平衡。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宏观经济失衡 脉冲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