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5)
2023(12665)
2022(10705)
2021(9775)
2020(7988)
2019(18174)
2018(17875)
2017(33589)
2016(18059)
2015(20441)
2014(20415)
2013(20294)
2012(19428)
2011(17927)
2010(18008)
2009(16838)
2008(16771)
2007(14934)
2006(13525)
2005(12836)
作者
(52087)
(43696)
(43693)
(41539)
(28077)
(20770)
(19665)
(16834)
(16698)
(15506)
(15183)
(14623)
(14258)
(14196)
(14072)
(13485)
(12979)
(12744)
(12648)
(12279)
(11244)
(10618)
(10384)
(9971)
(9865)
(9812)
(9699)
(9616)
(8830)
(8657)
学科
(84584)
经济(84472)
管理(52924)
(49850)
(38092)
企业(38092)
中国(30005)
方法(28865)
数学(25294)
数学方法(25055)
(24234)
地方(22105)
(20257)
(20223)
业经(19261)
(17412)
贸易(17393)
(16909)
农业(16432)
(15971)
银行(15951)
(15555)
(15482)
金融(15480)
(14528)
环境(13924)
(13615)
(13605)
地方经济(12245)
技术(11748)
机构
大学(263777)
学院(262636)
(120205)
经济(117977)
研究(100963)
管理(95853)
理学(80640)
理学院(79644)
中国(79420)
管理学(78545)
管理学院(78032)
(58063)
(57175)
科学(56844)
(51034)
研究所(45670)
中心(44396)
财经(43627)
(41784)
(40506)
(39621)
经济学(38550)
北京(37822)
(36493)
(35406)
师范(35076)
经济学院(34432)
业大(34017)
农业(32218)
财经大学(32204)
基金
项目(167805)
科学(133954)
研究(125559)
基金(123632)
(107650)
国家(106770)
科学基金(90956)
社会(83727)
社会科(79552)
社会科学(79540)
基金项目(63795)
(62810)
教育(56703)
自然(55007)
(53743)
自然科(53719)
自然科学(53704)
自然科学基金(52772)
资助(50898)
编号(48680)
(41542)
成果(41266)
(38822)
重点(38784)
国家社会(36086)
课题(35652)
(35616)
(34750)
发展(34103)
教育部(33698)
期刊
(142598)
经济(142598)
研究(89120)
中国(63010)
(43712)
(40594)
管理(39394)
科学(37757)
学报(37688)
(30557)
金融(30557)
大学(29714)
教育(29472)
学学(27775)
农业(27514)
经济研究(23700)
财经(22863)
技术(22227)
业经(22098)
(19841)
问题(18869)
(16934)
世界(15740)
国际(15464)
(15124)
技术经济(12824)
经济问题(11832)
现代(11800)
资源(11613)
统计(11543)
共检索到427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浩昇  
第三部门发展机制包含动力机制、制约机制和均衡机制。动力机制是推动第三部门发展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运行方式,而制约机制是各种客观限制条件组成的约束方式,这两者均依据自身的发展逻辑运行。均衡机制是一种均衡力量,它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连接,依赖一定的体制框架协调前两种机制的相互关系,保持整体机制的平衡。转型期的社会背景表明,中国特色公民社会是理解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阶段性框架,国家与第三部门可以据此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能适应其自身发展需要的策略集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现代大学作为第三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安排由于受政府制度以及企业制度环境的消极影响,一直以公私两分的形式存在,远离了第三部门制度架构的规范性要求。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大学制度无论在所有权、管理权、资金来源还是在法律程序的层面,都已基本具备了超越公私两分的可能。在超越公私两分的基础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必须紧紧围绕自治、非营利与非政府三个核心观念展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罗爽  
针对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改革问题,学界形成了公法人和私法人两条思路,然而它们都并非最佳的策略选择。突破公私两分法、主张社会结构三分法的第三部门理论成为可供选择的理论工具。将高等学校定位为第三部门组织,实现了其两大根本组织属性——自主性和公共性的有机辩证统一。由此,对高等学校这样一种主体资格和行为进行确认和规范的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即意味着在价值基础方面兼顾和协调高等学校的自主性和公共性,是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改革的应然选择。同时,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法律基础和改革契机。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应属于专业型第三部门法人,并采取社团法人的组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承伟  罗峰  
第三部门是现代文明社会管理体制中,一类重要的社会治理组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制度建设被提上了改革的日程。而我国真正的第三部门制度建设从一开始就是西方社会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当下研究与总结国外第三部门制度建设经验,对正确认识与完善我国具体国情下的第三部门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鑫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是公共财政要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然而在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二元思维模式的缺陷,即认为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两种:政府——市场。而事实上,根据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成果,现代社会中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广泛地存在着第三部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一三维社会结构中重新审视财政职能问题将会是有重大意义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振   何长全   申玉忠  
第三部门和PFI是日本公共项目投融资的两种基本模式。在发展历程上,日本第三部门经历了快速上升和快速下滑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政府逐渐减少第三部门的设立,推动PFI稳定增长。从第三部门向PFI转型是日本投融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两种基本模式具有本质的差异,其适用的法律基础从面向组织转向了定位项目,合作目标从追求民间活力、扩大投资和刺激经济转向了追求财政绩效,政府角色从全面参与转向了授权监管,财政支持方式也从多元支持转向了风险分担。日本从第三部门向PFI的转型发展为我国PPP事业发展提供很多经验借鉴,我国正处于PPP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PPP项目实施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明确界定“公”“私”属性,合理确定可行目标和政府职责,制定PPP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鼓励措施,从而推动PPP事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新发  
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和加入 WTO的过程中 ,我国公办高等学校作为第一部门组织在政府体制中运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丧失。解决公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需要的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 ,而是深刻的转型。比较可行的方向选择是转向第三部门领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罗晓文  李心福  
从第三部门理论视角分析了发达国家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包括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政策、公众对第三部门的期望和第三部门对政府的制约能力,与第三部门相关的立法等,进而根据第三部门理论提出适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思路,包括增大第三部门各行业主要组织的规模,加快民主化进程,加强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然  霍震  
结合社会资本的概念分析了第三部门不同于政府、市场的作用,指出第三部门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第三部门的出现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又由于其特殊的生成方式导致了第三部门生命的脆弱性和人格的二重性,制约了其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国彬  
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力地推动了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但是,诸如管理机构的不健全、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和决策失灵等源自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第三部门的生存与发展。为促进第三部门组织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增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国第三部门组织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领导机制、监督机制、财务机制以及决策机制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完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华  于凌云  
“第三部门”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列维特(Levitt,1973)提出的。以往人们总是将社会组织一分为二——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忽略了一大批事实上存在的,处于政府与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社会组织,它们从事的是政府和企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列维特将这类组织统称为“第三部门”。近几十年来第三部门飞速发展,已经在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中确立了自己重要的地位。现在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也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宏伟  徐福缘  何建佳  
通过对我国第三部门现状的分析,评述当前有关第三部门理论,认为第三部门勃兴是各种供需网团簇基于供需关系演进的结果,它是供需网团簇应对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寻求共赢、共生、合作的自组织性和创新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第三部门现存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探讨了基于这一发生理论对我国第三部门现存制度改善的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总的趋势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力度逐渐减轻,高等院校的自主权不断增大;换言之,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控制逐渐减少,市场介入越来越多。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兴起的“国有民营”办学模式便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制度创新,是我国高等学校从事业单位走向非营利组织的有益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第三部门的有效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波  
在漂绿的治理中,消费者个体存在参与不足、对抗力量不足、诉讼困难、"羊群效应"等问题,在满足珍惜信誉的条件下,消费者组织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个体治理漂绿存在"囚徒困境"问题,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合作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治理漂绿中的作用,需要使消费者组织和行业协会回归其民间性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为避免商业化的潜在倾向变为现实 ,有必要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定位。第三部门是指政府与企业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的集合。在组织定位上 ,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是第三部门性质的。整个高等学校组织群体会一直朝着理想的第三部门组织——高自治、非营利的方向迈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