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5)
- 2023(11809)
- 2022(9854)
- 2021(8899)
- 2020(7499)
- 2019(17058)
- 2018(16403)
- 2017(31415)
- 2016(17628)
- 2015(19511)
- 2014(19516)
- 2013(19361)
- 2012(18003)
- 2011(16315)
- 2010(16424)
- 2009(15360)
- 2008(15362)
- 2007(14287)
- 2006(12331)
- 2005(10804)
- 学科
- 济(75435)
- 经济(75362)
- 业(54877)
- 农(46534)
- 管理(45374)
- 企(33359)
- 企业(33359)
- 方法(32711)
- 农业(30612)
- 数学(29617)
- 数学方法(29394)
- 业经(20006)
- 中国(19929)
- 财(19326)
- 贸(15600)
- 贸易(15593)
- 易(15222)
- 地方(15188)
- 学(15116)
- 制(14498)
- 发(11300)
- 技术(10968)
- 务(10939)
- 财务(10924)
- 财务管理(10895)
- 银(10886)
- 银行(10833)
- 环境(10684)
- 企业财务(10322)
- 农业经济(10282)
- 机构
- 学院(259843)
- 大学(256045)
- 济(108528)
- 经济(106475)
- 管理(97911)
- 研究(88415)
- 理学(85793)
- 理学院(84847)
- 管理学(83419)
- 管理学院(82960)
- 农(72403)
- 中国(66678)
- 科学(57643)
- 农业(56689)
- 京(52552)
- 业大(50890)
- 所(46831)
- 财(45938)
- 研究所(42951)
- 中心(41990)
- 江(39122)
- 财经(37224)
- 农业大学(35718)
- 经(33925)
- 经济学(32996)
- 范(32359)
- 北京(32005)
- 师范(31915)
- 州(30455)
- 省(30381)
- 基金
- 项目(178422)
- 科学(138648)
- 基金(128860)
- 研究(125046)
- 家(115048)
- 国家(113996)
- 科学基金(95728)
- 社会(80106)
- 社会科(75602)
- 社会科学(75575)
- 省(72116)
- 基金项目(69419)
- 自然(62792)
- 自然科(61317)
- 自然科学(61291)
- 自然科学基金(60228)
- 划(59858)
- 教育(56082)
- 资助(50996)
- 编号(50690)
- 重点(40342)
- 发(39758)
- 成果(39415)
- 农(39312)
- 部(39253)
- 创(37220)
- 科研(34917)
- 创新(34781)
- 计划(34673)
- 业(34624)
- 期刊
- 济(118961)
- 经济(118961)
- 农(73835)
- 研究(67962)
- 学报(49925)
- 农业(49689)
- 中国(49156)
- 科学(42699)
- 大学(36778)
- 学学(35456)
- 财(34301)
- 管理(28674)
- 业经(26256)
- 业(24470)
- 融(24081)
- 金融(24081)
- 教育(21415)
- 技术(19863)
- 问题(17720)
- 财经(17715)
- 经济研究(17599)
- 版(16084)
- 经(15134)
- 业大(14480)
- 农村(14199)
- 村(14199)
- 农业经济(13911)
- 世界(13455)
- 技术经济(13220)
- 农业大学(12845)
共检索到371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中建 袁璐璐
跨区务工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城镇流动人口数据,估计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务工距离与个体特征变量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务工距离与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正U型"曲线关系,务工在本县范围内,务工距离增加会引起就业质量下降,引起工资水平上升、工作时间缩减,并无益于就业稳定性增强及工作福利获取;务工一旦超出本县,务工距离的加大将有助于就业质量的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变量与务工距离之间的交互效应并不突出,表明农民工的家庭形态差异及居住地异质性在背后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民工 务工距离 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中建 袁璐璐
跨区务工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城镇流动人口数据,估计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务工距离与个体特征变量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务工距离与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正U型"曲线关系,务工在本县范围内,务工距离增加会引起就业质量下降,引起工资水平上升、工作时间缩减,并无益于就业稳定性增强及工作福利获取;务工一旦超出本县,务工距离的加大将有助于就业质量的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变量与务工距离之间的交互效应并不突出,表明农民工的家
关键词:
农民工 务工距离 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焕广 陆岐楠 张崇尚 曲晓睿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的重要因素,而风险规避与社会资本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不考虑这一相关性会导致社会资本对务工距离影响的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误。本文选择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和家族是否有祠堂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资本,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民工的风险规避程度,并将两者同时引入有序Probit模型,基于全国8省24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风险规避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其务工距离越近;外出务工具有"同群效应",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其远距离务工的概率越高;家族祠堂具有"社会网络效应",家族有祠堂的农民工倾向于远距离务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海岚 黄秋妍
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作用机制基础上,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进行匹配,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体表现为减少劳动时间、改善福利保障和提高工作满意度,但对其工资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呈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升信息获取便利度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且该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据此建议,优化数字经济平台,完善薪酬保障和支付体系;注重数字技术推广,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推动公平就业机会和福利保障,促进行业间协同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 就业质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小勇 黄静 郭慧颖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外来务工住户数据,考察了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了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工就业质量越高,表现在教育能够提高工资、降低工作时间、提高稳定性和改善福利;接受职业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但不同类型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教育更能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工作经验、务工距离和工作获取方式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也存在代际差异。提出政府部门应重视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丹 魏佳朔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务工距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程度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务工距离对农地转出存在差异化的推动效果。省内务工对农地转出的推动效果最大,省外次之,本乡镇最弱。(2)相较于本地务工,外出务工通过增加务工收入,能够对农地转出发挥更大的推动效果。相较于省内务工,省外务工家庭更容易以代际或性别分工的方式维系农地生产经营,对农地转出的推动效果因而相对较弱。因此,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地有序引导农地流转,深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农村劳动力在本省范围内务工,并着力解决跨省务工农户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秦立建 陈波 秦雪征
本文基于大规模的调查数据,使用Heckman模型研究了健康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文章使用滞后一期健康状况作为农民工当期外出务工收入的初始影响因素,解决了健康与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健康状况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外出打工收入,健康状况较差农民工的年均外出打工收入仅达到健康状况较好农民工的63%。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对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的负向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健康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随着年度的推移而逐步减弱。
关键词:
健康 农民工 外出务工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农民工的迁移距离与职业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农民工的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显著相关,随着农民工职业类型的上升,迁移距离增加;超过一半的农民工选择近距离迁移,长距离迁移的农民工比例较小,但职业类型较高;具有某些专长、能够从事更高收入职业的农民工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更有可能长距离迁移;男性农民工比女性迁移距离更远;有两个孩子的农民工比其他农民工的迁移距离更远。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类型 迁移距离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凤 魏后凯
农民工永久迁移决策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本文以落户意愿作为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以定居意愿作为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无论对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还是对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方言距离通过阻碍农民工在流入地区的经济整合、社会参与、文化适应、身份认同4个层面的社会融入,降低其永久迁移意愿。异质性检验表明,随着学历增加,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负向作用逐渐减弱;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方言距离主要影响跨省流动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意愿。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推动就近就地城镇化可以避免方言距离在农民工永久迁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融入问题。
关键词:
方言距离 社会融入 农民工 永久迁移意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万霞
我国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技能,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理论基础上,实证分析职业教育和不同类别的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对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多重选择logit概率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工从事技术岗位及管理工作;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类别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义科 王林 杜海峰
笔者利用山西省L市370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OLS和Ordinal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的工资更高、工作时间更长且工作更不稳定;人力资本不利于提高男性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延长了其工作时间、不利于其工作稳定,但有利于女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社会资本不利于男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可能延长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蔚蔚 刘立坤
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从不同方面提升自身"可雇佣"性,保证工作的延续性。文章以"可雇佣性"为突破口,重点探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质量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丽 王战 朱韦明 周密
作为双重弱势群体的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边缘化问题是中国农民工家庭迁徙的重要阻碍。在政府多次强调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背景下,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上,使用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揭示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目前国内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研究特点,提出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理论方法提升空间。旨在丰富女性农民工就业管理领域的研究理论体系,拓展劳动力就业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发展,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女性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政策设计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女性农民工 就业质量 政策因素 研究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宏伟
由劳动力歧视引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从市场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所受的歧视待遇;从传统思想、市场因素、制度措施等几点试讨论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
农民工 歧视 政策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慧敏 高更和 李二玲
规模巨大的农民工流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而其微观基础是农民工对务工地的选择。基于河南省33个样本村1091位农民工田野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微观个体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区域农民工的流动方向和务工地选择具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特征,距离决定着社会网络密度和家务管理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工资水平的高低和就业机会的多少,二者成为决定农民工整体流动方向的基本因素。影响农民工务工地选择的显著因子为:务工者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劳动力数量、人均耕地面积、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年龄较小者、教育程度较低者、已婚者、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者、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者选择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务工的概率较大,由于地形、交通状况因素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者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务工的概率亦较大,反之亦然。家务管理是务工地选择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务工地 农民工 选择 影响因素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