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7)
2023(10983)
2022(8876)
2021(8306)
2020(6827)
2019(15309)
2018(14665)
2017(28408)
2016(15016)
2015(17081)
2014(16653)
2013(16476)
2012(15317)
2011(13828)
2010(13871)
2009(13548)
2008(12765)
2007(11286)
2006(10286)
2005(9766)
作者
(40082)
(33479)
(33145)
(31939)
(21242)
(15820)
(15174)
(12961)
(12761)
(11801)
(11653)
(11166)
(10873)
(10698)
(10608)
(10399)
(9852)
(9753)
(9566)
(9186)
(8507)
(8006)
(7839)
(7576)
(7545)
(7513)
(7458)
(7100)
(6600)
(6576)
学科
(63869)
经济(63773)
管理(47764)
(44691)
(37592)
企业(37592)
(27891)
金融(27889)
中国(27521)
(26410)
银行(26405)
(25580)
方法(24634)
数学(22179)
数学方法(22046)
(21734)
(21380)
(16562)
业经(15404)
(14465)
贸易(14447)
(14276)
(13683)
(13663)
财务(13632)
财务管理(13606)
企业财务(13049)
体制(11806)
地方(11779)
中国金融(11505)
机构
大学(211910)
学院(209807)
(102787)
经济(101080)
管理(77984)
研究(76560)
中国(68960)
理学(65971)
理学院(65311)
管理学(64588)
管理学院(64181)
(51651)
(44386)
财经(40083)
科学(38623)
(36911)
(36631)
中心(36383)
经济学(34965)
研究所(32865)
经济学院(31464)
(30367)
财经大学(30192)
(28850)
北京(28781)
(27329)
(25909)
金融(25487)
(24433)
(24336)
基金
项目(133617)
科学(107625)
研究(101944)
基金(101524)
(87068)
国家(86400)
科学基金(74694)
社会(70251)
社会科(66999)
社会科学(66985)
基金项目(52026)
(47949)
教育(45974)
自然(43970)
自然科(42999)
自然科学(42990)
自然科学基金(42286)
资助(41857)
(40856)
编号(38763)
成果(33310)
(32496)
(31901)
国家社会(31169)
重点(30517)
(29193)
教育部(29028)
(28662)
中国(28656)
(27950)
期刊
(111790)
经济(111790)
研究(72721)
中国(46165)
(41117)
(40435)
金融(40435)
管理(31579)
(27472)
科学(27324)
学报(26967)
大学(22183)
财经(21570)
学学(20968)
经济研究(19462)
(18581)
教育(18144)
农业(17410)
技术(15972)
业经(14895)
问题(14704)
(14552)
国际(13557)
世界(12899)
理论(10398)
技术经济(9850)
(9599)
现代(9297)
经济问题(8925)
会计(8924)
共检索到337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熊国平  
金融约束在利率的具体体现,即将存贷款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保证实际存款利率为正值,减低银行成本,创造增加其“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激励其长期经营。只要存款利率控制适度,也即干预程度较轻,金融约束就会与经济正相关。并对我国实施适度利率控制的操作重点作了阐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超  
低碳约束下,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金融产业随之也要战略转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型,就目前来说,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低碳金融产业的规划和政策研究;二是搭建低碳交易平台;三是完善中国的低碳金融体系。本文构建了简明的低碳金融产业与实体低碳产业的互动模型,并首次在低碳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金融参数和企业低碳系数的概念。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高培勇  王朝阳  汪川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既应立足于国内,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的现代金融体系;又要着眼于国际,通过开放与合作致力于推动国际金融治理的不断完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应按照充分市场化和稳步国际化的主线,本着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清利率市场化、汇率体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关键领域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从机构、市场、监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保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代光伦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研究了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控制层级及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通过分析2004-2007年3427家国有上市企业的数据发现,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的问题,但由高级别的政府控制有助于缓解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研究结论表明中央政府控制企业的融资约束低于市级及市级以下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政府控制层级对于融资约束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刘孝红  牛播坤  
本文立足于中国渐进式的转轨路径,分析了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表现和影响。计划轨和市场轨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地方政府在自身改革的不同阶段,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银行改革中的制度缺陷,不断改变对银行金融资源的争夺方式,由初始的直接行政干预到对银行决策施加影响,再过渡到目前通过逃废银行债务等间接争夺银行资源,而中央政府和银行体系则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来抵御地方政府的争夺。双方博弈的结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对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金融微观主体的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建议从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深化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  
金融深化理论与金融约束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丽  
转轨时期中国利率政策选择王兰丽在中国经济逐步迈向市场化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很多人的呼声。市场利率被认为能如实反映资金供求状况,有效地促进储蓄,抵制投资,能促进企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等。似乎利率市场化这一“良剂”已成为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尽早实现利率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黄  孙伟  王丹  陈洁莹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风险治理中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我国国民经济五部门及综合系统性风险,并运用拐点理论的分析方法揭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进路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系统性风险由正常状态到逆向运动的演进路径上,有3个关键拐点:一是系统性风险逆向运动点(A点),此时系统性风险从分散转变为集聚;二是系统性风险集聚点(B点),系统性风险开始在某些经济部门集聚;三是系统性风险演进成为极端情形,即系统性危机爆发点(C点)。2005-2018年间,我国系统性风险于2008年超过B点、达到最高值,其后呈现波动性下降态势,从2015年起增长趋势显现,预计2018年将再次超过A点。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国民经济五部门的风险特征,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控制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率,保障银行存款稳定性;二是继续推进实体经济部门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三是关注居民部门隐性负债,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优化消费结构;四是推进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举债框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补短板的作用;五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凯龙  马君潞  范小云  
中国金融发展悖论特指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传导机制存在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之间的背离。依据分省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宏观传导机制基本存在,但是微观传导机制不存在。为了解释中国金融发展悖论,本文提出了制度演进与改革的"最优制度安排的动态一致性与制度耦合"假说,并依此展开了演绎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时期中国金融体系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均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慧  
本文实证检验控制人行为以及金融关联如何主动调节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研究发现:控制人行为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调节存在长短期反转效应。短期外部融资成本不变,掏空使企业判断融资约束相对降低,支持使融资约束相对增加。长期内掏空使外部投资者提高资金供给条件,融资约束增加,支持则相反降低融资约束,真实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得以体现。金融关联能够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但不同类型金融关联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别。内外两种调节机制交互运用时,民营企业融资决策的权衡不仅考虑融资约束的变化,还表现出强烈的外源融资偏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岷峰  虞鹏飞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科学地研判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内涵,对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将会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由于金融与经济的内在统一性,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会发生深刻的改变,对中国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协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改革来调整金融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以促进实体经济良性运行,成为新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核心内容。要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来定位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以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义奇  
在政策支持,市场也有较强需求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风险控制问题。有关部门应以硬化风险约束和建立良好治理机制为前提,来设计、推广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机构本土化、地方政府干预、监管体制、市场退出以及建立简单透明的机构运作体制等方面,尝试突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难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战明华  王晓君  应诚炜  
以逆向选择理论为基础,在加入了利率控制与银行风险厌恶等新的约束条件后,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中国上市公司可能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融资约束,但利率市场化进程却将强化这种融资约束的假说。然后,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本文通过对投资—现金流关系的实证考察检验了假说。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对具有中国特色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还包含了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防止股票市场变异为信贷资源错配放大器等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