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8)
2023(6485)
2022(5414)
2021(5005)
2020(4070)
2019(9271)
2018(8758)
2017(18129)
2016(9760)
2015(10520)
2014(10489)
2013(10342)
2012(9825)
2011(8847)
2010(9122)
2009(8381)
2008(8175)
2007(7550)
2006(6750)
2005(6171)
作者
(26293)
(21982)
(21600)
(21144)
(14012)
(10300)
(9932)
(8384)
(8358)
(8085)
(7422)
(7186)
(7082)
(7066)
(6974)
(6838)
(6622)
(6351)
(6290)
(6247)
(5624)
(5365)
(5356)
(4994)
(4972)
(4954)
(4789)
(4783)
(4364)
(4320)
学科
(44517)
经济(44480)
(31050)
管理(29154)
(24952)
企业(24952)
方法(15769)
(13941)
数学(13851)
数学方法(13687)
(12481)
中国(12233)
业经(11333)
地方(11172)
产业(9964)
(9895)
农业(8987)
(8750)
贸易(8745)
(8670)
(8506)
技术(7762)
(7283)
银行(7277)
结构(7178)
(7176)
财务(7165)
财务管理(7148)
(7122)
(7050)
机构
学院(137662)
大学(134068)
(65666)
经济(64488)
管理(54731)
研究(48113)
理学(46843)
理学院(46400)
管理学(45862)
管理学院(45595)
中国(37077)
(31214)
(27584)
科学(25745)
财经(23745)
(23171)
(22013)
中心(21880)
(21547)
研究所(20600)
经济学(20546)
(19502)
经济学院(18611)
(17887)
财经大学(17506)
北京(17494)
(17258)
师范(17112)
(16802)
业大(16776)
基金
项目(88648)
科学(71843)
研究(69058)
基金(65064)
(55043)
国家(54588)
科学基金(47839)
社会(45579)
社会科(43538)
社会科学(43533)
(34844)
基金项目(33348)
教育(30843)
自然(28694)
(28621)
自然科(28001)
自然科学(27996)
自然科学基金(27556)
编号(27526)
资助(27072)
成果(22805)
(21515)
(20477)
重点(20068)
课题(19684)
国家社会(19029)
(19006)
发展(18368)
(18088)
(18040)
期刊
(76036)
经济(76036)
研究(45446)
中国(26634)
(22762)
管理(21706)
(18745)
(16726)
金融(16726)
科学(16345)
学报(15301)
教育(13848)
业经(13594)
经济研究(12971)
农业(12849)
大学(12733)
财经(12124)
学学(12057)
技术(11909)
(10668)
问题(9979)
(8653)
国际(7476)
世界(7458)
技术经济(7405)
商业(7163)
现代(7010)
经济管理(6516)
(6383)
经济问题(6379)
共检索到213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迟明园  石雅楠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目标。数字经济作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兴经济形态,与各产业的融合正引发新的产业变革,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动力。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从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流通方式方面促进农业产业优化,从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和销售管理方面促进工业产业优化,从创新服务模式和丰富服务内容方面促进服务业优化,并从基础层、支撑层和整合层三个层面促进三大产业融合优化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并推动产业融合;完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速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依托数字经济推动新业态发展;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建清  陈思  
本文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分析,为我国转型时期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顾强  
过去20多年时间里,我国已经由玩具、服装、鞋帽等轻纺产品出口国,迅速成长为规模巨大、门类齐全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制造基地”,目前我国生产制造的各类工业制成品在全球市场上随处可见,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低劳动力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外国买家到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贺光  盛月  
我国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弊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显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政府决策部门拟通过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努力扩大进口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政策目标。然而,新一轮进口鼓励政策主要围绕扩大消费品进口、拉动内需展开,进口对产业升级的间接作用尚未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骆惠宁  
本文论述了继续实施国债投资拉动政策需要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国债投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集中度三个方面的基础上 ,分析了培育、发展风险投资机制 ,提高国债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 ,就国债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合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金永花  
我国需警惕美国试图重构国际规则、升级对我国的打压政策、加速我国产业链外迁等问题,需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把握产业链调整规律,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制造业内生创新动力,加快重点领域补短板步伐,建立评估与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体富  任强  
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状况都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应在促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武岭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实现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加大。必须通过改造重组、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加强行业管理等多种措施推动浙江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洲  
中日韩三国间经济联系紧密,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且对外直接投资都呈稳步增长态势。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应该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优化贸易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扩大与日韩间的投资规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权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公共支出效率的产业结构升级一般静态均衡模型,考察了公共支出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机制。理论研究发现:通过影响家庭收入,公共支出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恩格尔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升级;满足约束条件,在制造业内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服务业内部,促进生活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业升级。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分析,本文验证了理论发现和实现机制,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建议,政府应当把思路从重视"支出规模"转变到重视"支出规模与支出效率"上,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地区的公共支出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春丽  相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力地支撑了消费结构升级。受发展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当前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一、当前产业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症结(一)产业结构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胜强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产业面临的同题,并提出了近期内从产业结构调整求发展,从技术进步求效益的战略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