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3)
- 2023(9134)
- 2022(7391)
- 2021(6404)
- 2020(4902)
- 2019(10985)
- 2018(10526)
- 2017(20088)
- 2016(10725)
- 2015(11803)
- 2014(11748)
- 2013(11675)
- 2012(11152)
- 2011(10240)
- 2010(10620)
- 2009(9775)
- 2008(8590)
- 2007(7839)
- 2006(7312)
- 2005(7042)
- 学科
- 济(49973)
- 经济(49933)
- 管理(29652)
- 业(28138)
- 融(25722)
- 金融(25722)
- 中国(24555)
- 银(23302)
- 银行(23291)
- 行(22791)
- 地方(21341)
- 企(21031)
- 企业(21031)
- 农(14833)
- 环境(13313)
- 业经(13250)
- 财(12964)
- 制(12380)
- 方法(11358)
- 中国金融(11076)
- 农业(10813)
- 发(10554)
- 地方经济(10543)
- 数学(9603)
- 数学方法(9545)
- 学(9110)
- 贸(8508)
- 贸易(8492)
- 易(8158)
- 发展(7893)
- 机构
- 学院(146163)
- 大学(141563)
- 济(65330)
- 经济(63894)
- 研究(56204)
- 管理(51149)
- 中国(49926)
- 理学(41903)
- 理学院(41403)
- 管理学(40843)
- 管理学院(40576)
- 财(32570)
- 科学(31718)
- 京(30991)
- 所(28307)
- 中心(27311)
- 研究所(25175)
- 农(24355)
- 江(23950)
- 财经(23856)
- 经(21494)
- 经济学(20695)
- 银(20514)
- 北京(20449)
- 院(20347)
- 州(20321)
- 范(20143)
- 师范(19935)
- 银行(19749)
- 业大(18718)
- 基金
- 项目(90734)
- 科学(71463)
- 研究(71048)
- 基金(63327)
- 家(54076)
- 国家(53553)
- 科学基金(45772)
- 社会(45587)
- 社会科(43479)
- 社会科学(43472)
- 省(38080)
- 基金项目(32845)
- 教育(30907)
- 划(30885)
- 编号(28919)
- 发(27410)
- 自然(26215)
- 自然科(25557)
- 自然科学(25554)
- 资助(25269)
- 自然科学基金(25067)
- 成果(23808)
- 发展(22727)
- 展(22324)
- 课题(21584)
- 重点(21083)
- 创(19757)
- 部(19025)
- 国家社会(18799)
- 创新(18543)
共检索到252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平晓冬
<正>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碳市场和碳金融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笔者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探寻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世亮
一、全球碳交易市场方兴未艾所谓碳交易是世界各国为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效应,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放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功爽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烟台市中支")通过强化政策传导、工具引导、"窗口指导",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银行机构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强化政策传导,为绿色金融发展搭台建制一是强化联合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联合银保监部门将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纳入监管评级和监管问责,督促各金融机构对重点行业按照"有扶有控"要求建立专门授信指引。积极推广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组织辖内23家地方法人机构开展绿色信贷评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兰
碳金融是引导经济低碳转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由此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成为未来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金融市场构建面临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碳排放数据测度、核心要素不足等难点,建议从碳达峰碳中和视角出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解决碳市场核心问题、培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协同角度,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交易 碳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吕家进
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创新给支付清算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认为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应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同时要坚持风险底线,保持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要推进跨界合作,与非银支付机构实现共赢发展,并对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良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判断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浙江的金融产业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浙江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整体而言,当前我省金融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唯有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才是出路,为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各方支持,以做强地方金融为抓手,加速推进浙江金融强省建设。
关键词:
地方金融 金融强省 产业政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朝霞
<正>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续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会围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监督体系等多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一系列部署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凸显改革力度;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领域,都直接提到金融;其他改革任务也与金融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瑛瑛 孙芙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经济金融领域作出了多项新的重要部署,其中金融政策的新动向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3月10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如何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推进利率及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晓春 施卓宏 周燕
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建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阐释了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认清金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地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谋划好下一阶段全省金融工作,发挥金融支撑经济新常态的突出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智敏
近年来,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天水市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有效提升,服务质效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消费者金融素养进一步增强。但普惠金融发展可得性、可持续性方面仍面临困境,组织体系作用发挥不均衡,普惠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不高,本文提出从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加强薄弱领域金融培育、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单一金融服务成本、加大普惠金融保障力度等方面推动普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莉 孙兆东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事实上,碳金融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买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未来5年碳交易量每年都将超过2亿吨。中国新能源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瑞琴 蒋宝晴
以四川碳金融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发展碳金融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认为要健全碳交易机制,并制定相关配套规划和政策,促进碳金融从现有的项目开发模式、信贷模式和中介模式过渡到碳技术收益模式和低碳产业收益模式,促进我国碳金融的长远战略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区域布局 匹配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碳排放强度 低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