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2)
- 2023(11962)
- 2022(9928)
- 2021(8939)
- 2020(7614)
- 2019(16910)
- 2018(16538)
- 2017(32964)
- 2016(17593)
- 2015(19299)
- 2014(19255)
- 2013(18972)
- 2012(17370)
- 2011(15491)
- 2010(15913)
- 2009(15487)
- 2008(15822)
- 2007(14584)
- 2006(13243)
- 2005(12327)
- 学科
- 业(86808)
- 企(79265)
- 企业(79265)
- 济(78088)
- 经济(77964)
- 管理(76169)
- 财(32076)
- 方法(31985)
- 业经(27981)
- 农(27034)
- 数学(24018)
- 数学方法(23788)
- 务(22909)
- 财务(22882)
- 财务管理(22856)
- 制(21938)
- 企业财务(21743)
- 农业(19045)
- 中国(18211)
- 策(18102)
- 技术(17393)
- 体(15964)
- 划(15547)
- 体制(13957)
- 贸(13774)
- 贸易(13767)
- 理论(13687)
- 和(13666)
- 易(13429)
- 银(13025)
- 机构
- 学院(260611)
- 大学(254724)
- 济(117711)
- 经济(115539)
- 管理(108254)
- 理学(92378)
- 理学院(91609)
- 管理学(90628)
- 管理学院(90124)
- 研究(80099)
- 中国(65896)
- 财(61773)
- 京(51308)
- 财经(47321)
- 经(42836)
- 科学(42147)
- 江(41466)
- 所(38671)
- 农(38611)
- 中心(36923)
- 经济学(35658)
- 财经大学(34764)
- 研究所(33774)
- 业大(32701)
- 经济学院(32191)
- 北京(32044)
- 州(31715)
- 商学(31597)
- 商学院(31313)
- 农业(29799)
- 基金
- 项目(161115)
- 科学(130894)
- 研究(123330)
- 基金(120437)
- 家(101249)
- 国家(100286)
- 科学基金(89803)
- 社会(82227)
- 社会科(78200)
- 社会科学(78184)
- 基金项目(62844)
- 省(62627)
- 自然(56141)
- 教育(55783)
- 自然科(54939)
- 自然科学(54927)
- 自然科学基金(54040)
- 划(50822)
- 编号(49195)
- 资助(49065)
- 成果(39972)
- 制(37546)
- 部(37183)
- 创(36853)
- 业(36004)
- 重点(35058)
- 发(34127)
- 国家社会(34052)
- 课题(33682)
- 创新(33491)
- 期刊
- 济(139800)
- 经济(139800)
- 研究(82100)
- 财(52844)
- 中国(50377)
- 管理(47310)
- 农(37687)
- 科学(31188)
- 融(30407)
- 金融(30407)
- 学报(29182)
- 农业(25513)
- 财经(24669)
- 大学(24474)
- 业经(24463)
- 技术(23593)
- 学学(23453)
- 经济研究(21858)
- 教育(21513)
- 经(21233)
- 问题(17838)
- 技术经济(15404)
- 贸(15248)
- 业(15031)
- 财会(14687)
- 现代(14209)
- 国际(13667)
- 世界(13466)
- 商业(12774)
- 经济管理(12444)
共检索到403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石绍宾 沈青 鞠镇远
本文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利用2011~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评估2014年和2015年推出的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投资的激励效果。实证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确实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规模。与大型和小型企业相比,中等规模企业的投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与中等融资约束企业相比,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投资受政策激励的效果更佳。为进一步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建议应适当扩大政策的适用范围和优惠力度,进一步推动降成本改革,同时细化差异化政策,突出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还应该不断丰富税收优惠形式,实现税收激励的交叉叠加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妍 杨晓章 王辉 张牧扬
基于2012—2018年各地区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评估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折旧政策带来了未预期的就业效应。一方面,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制造业“机器代人”的进程,提升了制造业劳动力质量。另一方面,政策实施产生的“规模效应”抵消了“机器代人”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制造业劳动力数量。上述两种效应在技术、劳动和资本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产生了差异化效果,使得劳动力资源偏向性地流入技术密集型行业,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加速折旧政策的就业效应会传导至宏观层面,影响地区间和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上述结论将对未来我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扬 李长英
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该政策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间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人力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方面加快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该政策效应存在行业层面和文本层面有着异质性:从行业来看,加速折旧政策没有提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文本来看,加速折旧政策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未来,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强加速折旧政策宣传作用,并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政策,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企业层面应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畅通人才输送通道。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谦 毕文静 金才淇
本文以2014年、2015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并主要通过加大创新资本投入以及优化研发团队结构等渠道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效果评估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经济效益。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内部环境而言,税收激励对高融资约束以及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创新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对于高管学历较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大型企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对外部环境而言,低补贴收入以及第二产业企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为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宣琳琳 高瑞元 袁晨新
基于GMM估算方法构建的联立方程,全面分析了资产折旧、金融贷款和制造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制造业贷款的增加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贷款资金主要流向非实体经济,而折旧率的提高对制造业投资和金融贷款均有乘数效应,利用加速折旧新规刺激制造业投资和贷款的潜力巨大。制造业企业应挖掘自身内源性资金潜力,金融机构则需要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而政府应给予其完善内部资金补偿制度的政策支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唐飞鹏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税收政策。通过问卷调查"世界工厂"东莞市967户企业,发现新政实施普惠度和企业满意度均不高。Logit模型回归显示,微观企业的内在特征、经营条件和政策认知会影响其对新政的应用度;新政实施呈现出显著的受众特征。根据对15户典型企业的实地访谈,剖析各类企业抵触新政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对策。企业大多预期新政的未来作用很有限,效果评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六个特定行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研究结论可为新政的事后评价、管理服务及后续应变调整提供参考指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唐飞鹏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税收政策。通过问卷调查“世界工厂”东莞市967户企业,发现新政实施普惠度和企业满意度均不高。Logit模型回归显示,微观企业的内在特征、经营条件和政策认知会影响其对新政的应用度;新政实施呈现出显著的受众特征。根据对15户典型企业的实地访谈,剖析各类企业抵触新政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对策。企业大多预期新政的未来作用很有限,效果评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六个特定行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研究结论可为新政的事后评价、管理服务及后续应变调整提供参考指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红娜 孙美玲
绿色技术创新是“双碳”背景下制造企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弥补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双重外部性”缺陷。以2011—2021年制造企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工具变量法(IV)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进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从时间维度分析了该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作用的有效期。从产权异质性角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在混合所有制和非国有制企业中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现金流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影响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从税收优惠政策角度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志帆 刘诗源
本文借助财税[2014]75号、[2015]106号文件推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识别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专利申请、终止、引用信息和财务报表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回归发现:数量维度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质量维度上,高创新含量的发明申请增长幅度大于"短平快"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企业专利结构改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还显著减少了授权专利的未到期终止数量、提高了发明申请的平均被引次数。拓展检验显示,该政策显著提升了处理组企业的盈利绩效与资本市场价值,且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较重)与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加速折旧的潜在收益较大)的激励更大。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能够激励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研发创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直 吴非
税收政策工具会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实体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上市企业2007—2020年的数据分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加速折旧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对于资本密集度高、大规模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政策效果更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激发其创新活力、优化企业市场预期,进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动力。较好的外部市场化环境是发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创新转型驱动力的重要基础条件。本文为理解税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政府工具-市场环境”相结合以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灿 刘啟仁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当前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资本偏向型减税政策,兼具鼓励投资、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多重作用。现有文献集中研究税收激励政策的投资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研发创新效应等,文章则从要素配置效率视角评估了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微观企业层面的资本配置效率,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背景下研究了资本偏向型税收激励政策对试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试点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主要通过激励企业更多地配置高端资本要素,降低资本要素边际产出价值和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进而改善资本要素错配问题。此外,文章还发现,税收激励政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异质性企业之间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即加速折旧政策对融资约束较高企业、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率较低企业、规模较大企业、盈利较高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度较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效应更大。据此,文章认为,政府应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加速折旧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以从根本上改善供给侧扭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鸿蕾 刘志勇
精准核算制造业资本存量是有效测度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先决条件,而对总量、产业或区域层面折旧率的动态精准估计是资本存量核算的关键和难题。文章在永续盘存法的思路框架下,引入AK型生产函数,构建充分体现折旧率的产业特质及时变特征的制造业可变折旧率的测度模型,并利用非线性最优化思路求解。基于该测度模型,文章估算了2002—2020年中国制造业折旧率,进而核算资本存量。结果显示:在分阶段均值递增和先减后增两种假设条件下,制造业折旧率的测度值与实际情况最为相符,折旧率逐年波动的方向性并不明显;制造业资本存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存量增速总体处于下降状态。
关键词:
制造业 可变折旧率 资本存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翔 乔艺柯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政策效应受企业规模、股权性质、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所在地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中介效应作用于企业价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郑家兴 王乔
为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我国自2014年起对高端制造业实施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选取了2014~2018年A股466家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考察了该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带来的激励效果。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财力投入存在正向激励效应,但对其创新人力投入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兼顾厂商特征的分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显著,私营企业、小型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效果偏弱。为此,应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税收优惠长效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多维度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降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 高端制造业 创新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