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7)
2023(8935)
2022(7394)
2021(6576)
2020(5158)
2019(11636)
2018(11436)
2017(21067)
2016(11134)
2015(12521)
2014(12746)
2013(12796)
2012(12555)
2011(11796)
2010(12290)
2009(11352)
2008(11094)
2007(10170)
2006(9681)
2005(8970)
作者
(34095)
(28565)
(28398)
(27032)
(18378)
(13564)
(12904)
(10997)
(10895)
(10419)
(9997)
(9525)
(9400)
(9252)
(8985)
(8820)
(8311)
(8298)
(8107)
(7796)
(7584)
(7039)
(6974)
(6743)
(6551)
(6525)
(6347)
(6287)
(5911)
(5600)
学科
(74012)
经济(73963)
管理(27264)
地方(26043)
(23803)
中国(22089)
(17140)
方法(16673)
(16356)
企业(16356)
地方经济(15739)
业经(15611)
数学(14045)
数学方法(13969)
(12552)
农业(12113)
(12027)
(11227)
金融(11227)
环境(10462)
(10428)
银行(10420)
(10281)
(10118)
(9012)
贸易(8998)
(8833)
(8811)
发展(8746)
(8722)
机构
学院(167304)
大学(164319)
(79753)
经济(78111)
研究(68811)
管理(56513)
中国(52472)
理学(45782)
理学院(45140)
管理学(44488)
管理学院(44157)
科学(38929)
(36748)
(35505)
(34699)
研究所(31458)
中心(30011)
(28248)
(27057)
财经(25799)
经济学(25305)
(24709)
(24705)
北京(24515)
师范(24491)
(23183)
(22810)
(22392)
经济学院(22256)
科学院(21166)
基金
项目(98937)
研究(77307)
科学(76767)
基金(67478)
(57951)
国家(57380)
社会(49623)
科学基金(47928)
社会科(46954)
社会科学(46946)
(40661)
基金项目(34599)
教育(34287)
(32901)
编号(31659)
(29414)
资助(27379)
成果(26890)
自然(26696)
自然科(25963)
自然科学(25959)
自然科学基金(25453)
发展(24544)
课题(24293)
(24105)
重点(23073)
(20946)
国家社会(20431)
(20146)
(19804)
期刊
(109307)
经济(109307)
研究(61045)
中国(45012)
(27383)
(24959)
管理(24897)
教育(23413)
学报(22269)
科学(21737)
(20470)
金融(20470)
农业(18669)
经济研究(17947)
技术(17603)
大学(17204)
业经(17090)
学学(15787)
财经(13721)
问题(13554)
(12146)
世界(10151)
技术经济(10055)
(9877)
(9750)
图书(9342)
国际(9265)
经济问题(8933)
(8761)
论坛(8761)
共检索到294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乔耀海  
文章认为,战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崛起的历史,无一不是依托城市、借助城乡优势互补,增强城市辐射功能,通过大面积开发"灰色区域"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的。我国80年代以来相继形成的若干经济带和经济走廊等,也是对这一"灰色区域"理论的有力佐证。成都、重庆是全国著名的中心城市,其间城镇密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随着成渝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将成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经济走廊。文章认为,建设这一经济走廊,要以交通线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成渝两市为依托,内江市区为中心,以公路沿线县城和开发区为结点,以乡镇和现有大中型企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并举,突出工商业,开辟大市场,搞活大流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开忠  胡先春  
本文认为,提高四川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加快成渝经济走廊的开发,一是可以把中国西部最大的两座城市─-成都和重庆的优势互补,二是可以把沿线的自贡,宜宾,泸州等带动起来,三是可以推进长江上游战略格局的形成,四是可以为四川对外开放起到大通道的作用。加快成渝经济走廊内江段的开发是关键。必须全方位地推进内江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的突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海贤  
本文从交通与城镇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分析了城市群地区、轴线地区、大都市区内区域交通与城镇互动的一般规律,认为在高度城市化的发展走廊沿线,区域交通与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相互促进。在城镇群体空间形成发展初期,区域综合交通组织以完善城镇之间的联系为核心,同时城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走廊的形成;在城镇群体空间走向成熟过程中,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对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城镇空间紧凑发展、集约利用资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推动了多中心大都市区、网络化的城市群、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双陆  申涛  
在空间经济理论下,实证分析1995-2017年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全域和局域区域关联特征,利用反映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其经济关联和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存在全域范围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这种相关性波动总体较为平稳;局域相关显示出沿线国家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是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374%,超过了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增长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川渝经济开发建设研究》课题组  
川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体 ,是西部三大经济带 (区 )中西北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西南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衔接区和战略接替区 ,在中国西部地区与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本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川渝经济开发建设的发展基础、障碍因素和战略思路 ,提出全面推进川渝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基本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立杰  张亚飞  
选取2007年~2017年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沿线8个国家纺织服装出口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别测算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结果显示:双边GDP、边界对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人均收入差额是抑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主要因素,而人口变量负向作用于纺织品贸易,正向促进服装贸易;中国对走廊沿线国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效率均值在0.30~0.40之间波动;未来中国纺织业最具出口潜力的市场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中国纺织业出口应从边界优势出发,进一步释放中国对走廊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明洪  
"藏彝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民族走廊,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联结我国西北、西南,纵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从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出发,变民族走廊、文化走廊为经济走廊,建成联结西北西南跨国经济通道,拱卫西南边疆特别是西藏,横跨五大藏区,聚合藏、彝、羌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走廊型经济带。从实践上看,国家实施相关政策已经做出了前期探索。推动"藏彝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定位,建立产业支撑,交通、城市建设先行,内外协作与协同机制以及给予政策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炜  
四川沿长江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西南财经大学张炜长江横贯我国大陆中部腹心地带,全长6300公里,其中攀枝花到上海全长3590公里.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布局的重心地带,也是我国资源富集、产业开发、对外开放发展的重要基地。长江联结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维系和衔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志光  杨永建  陈天华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依托两市,抓好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把成渝沿线再次推上了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处成渝经济带中心的内江市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文章认为,加快内江经济发展,对促进成渝经济走廊建设,实施全省"两点两线两翼"战略,推动全川和西部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快成渝经济走廊内江段建设,尽快形成成渝经济高速发展走廊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四川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突出三个目标,一是加快西部发展高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推进向西开放;二是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三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三个目标,需要拓展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开辟向西开放的经贸合作渠道;积极推进大交通网络建设;用足用好西部大开发的倾斜政策和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时期,四川和重庆要紧密合作,把工作重点放在成渝经济区的建设上,使四川和重庆双双成为西部以至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白永平  时保国  
兰渝铁路北起兰州,南至重庆,沿途经过甘肃、四川、重庆,铁路总长823.84km,是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改善沿线地区交通条件,构建兰渝铁路经济带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点-轴开发理论,在分析兰渝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的作用以及沿线14个主要县级区域(含县和县级市)和省辖市市区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兰渝铁路沿线经济带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伟,宋迎昌  
铁路干线在沟通我国区际联系及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独特而重要。本文以国内外大量实例为基础。首次从铁路干线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了铁路干线对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宝瑞  
“发展县经济,先抓一条线”是四川省委与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决策体现了四川的省情,突出了改革的主题,抓住了发展的重点。作者认为,发展“一条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继续加强农业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其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率先实现小康,并推动全省县级经济发展。为此,需采用下放权限,自主发展的措施,将项目、投入与机制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一条线”战略的有效实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相利  
黑龙江省松花江经济走廊开发建设构想吴相利(黑龙江省绥化师专地理系)松花江是我国较大的河流之一,其干流从肇源县三汊河入黑龙江省境内到同江市同江口汇入中俄界河黑龙江。干流长938km,流经7市12县,横切黑龙江省腹地,贯穿松嫩平原、小兴安岭及东南山地和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