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9)
- 2023(6678)
- 2022(5485)
- 2021(5381)
- 2020(4415)
- 2019(10283)
- 2018(10100)
- 2017(18966)
- 2016(10061)
- 2015(11887)
- 2014(11876)
- 2013(11611)
- 2012(10906)
- 2011(10196)
- 2010(9965)
- 2009(9367)
- 2008(9285)
- 2007(8250)
- 2006(7399)
- 2005(7065)
- 学科
- 济(41084)
- 经济(41030)
- 管理(23401)
- 业(20108)
- 银(18999)
- 银行(18854)
- 制(17918)
- 行(17669)
- 方法(17373)
- 中国(16212)
- 数学(15681)
- 数学方法(15603)
- 企(15332)
- 企业(15332)
- 融(11758)
- 金融(11751)
- 贸(10846)
- 贸易(10833)
- 度(10795)
- 制度(10790)
- 易(10487)
- 农(10109)
- 体(9922)
- 业务(9616)
- 财(9063)
- 学(8387)
- 银行制(8320)
- 业经(7551)
- 体制(7301)
- 关系(6330)
- 机构
- 大学(145007)
- 学院(141495)
- 济(67097)
- 经济(65925)
- 研究(58031)
- 中国(53317)
- 管理(49255)
- 理学(40648)
- 理学院(40152)
- 管理学(39638)
- 管理学院(39367)
- 京(32916)
- 科学(32248)
- 财(31693)
- 所(29786)
- 研究所(27136)
- 农(26892)
- 中心(26231)
- 财经(24788)
- 经(22867)
- 经济学(22763)
- 北京(21687)
- 农业(21443)
- 银(21427)
- 江(21368)
- 院(20785)
- 银行(20545)
- 经济学院(20469)
- 行(19074)
- 业大(19019)
- 基金
- 项目(90656)
- 科学(71064)
- 基金(67753)
- 研究(66491)
- 家(60414)
- 国家(59991)
- 科学基金(49600)
- 社会(43656)
- 社会科(41473)
- 社会科学(41466)
- 基金项目(34290)
- 省(31404)
- 自然(30140)
- 教育(30095)
- 自然科(29482)
- 自然科学(29468)
- 资助(29074)
- 自然科学基金(28980)
- 划(28086)
- 编号(25029)
- 部(21838)
- 成果(21554)
- 中国(21033)
- 重点(20927)
- 国家社会(19754)
- 发(19618)
- 教育部(18687)
- 创(18535)
- 课题(18445)
- 创新(17602)
共检索到238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英隽
建立商业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世界金融新格局正在形成;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规范化商业银行,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关键点是完善新型商业银行的改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芳 秦天保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从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出发,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体系的构筑,制度安排是保障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的条件,是基础要素,组织架构则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得以提升的依托要素,而内部的经营管理是影响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起着根本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制度 组织 经营管理 盈利模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2006年12月8日,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家》杂志(英国)及本刊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后WTO时代中国银行市场:竞争、合作、共赢”的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中国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渣打银行、瑞银证券、高盛(亚洲)及《银行家》杂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金融界的高管,就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讨论。本刊特辟专栏刊登各位嘉宾的演讲内容,以飧读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晓静 董慧 吴比 林思闪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庆 曹金爽
基于CAMEL评级体系选取用于测算银行成本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2008—2014年中国65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分析了3个投入分解项的实际投入量与理想投入量的差异,并根据DEA方法中的规模报酬判断定理分析了样本银行的规模经济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相对较高;从投入分解项看,成本效率低下主要源于中间业务收入投入无效,其次是利息支出过度消耗;2008—2014年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年均值最高,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最低;成本效率高的商业银行多处于规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学锋 王岩
目前全球银行业面临着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过股份制改造上市后更面临着急需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问题。从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成因与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虑,本文认为通过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方法,建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业中的竞争力,有效地防范全球金融危机。
关键词:
中国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管理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江 刘丽平
宏观压力测试,作为压力测试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提供极端事件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前瞻性信息。随着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系统性风险的日趋重视,宏观压力测试方法逐渐成为检验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的首选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宏观压力测试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在已有的模型成果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以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贷款违约率作为评估银行系统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信贷违约风险构成冲击的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其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GDP)和通货膨胀率指标(CPI)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表现冲击力较强...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宏观压力测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帆 邓晓卓
银行再造日益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关注的热点 ,不少银行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 ,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整体上进行再造的时机还未成熟。本文从银行再造理论、动因、客观技术条件等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银行再造 动因 技术条件 冗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君
使用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度量方法度量1997~2006年间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对效率进行回归,考察中国商业银行在产权结构改革中引入的外资股份是否对银行的效率产生了正的效应。度量出的效率表明:国有四大银行在成本效率上具有优势,但是在利润效率上不具有优势。这反映出国有银行存在的政府补贴优势和收入管理效率低下。回归结果显示:外资股份的存在的确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效率,但是这种效率并不显著。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本效率 利润效率 外资银行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郑婷
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布现状,设计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9-2013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较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相对较低。并以此为依据,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规模水平、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等层面给出了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有振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仅以资产管理为主和仅以负债管理为主的突破,强调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及金融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达到银行经营管理所要求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发展的目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制历经多次改革,虽然已建立了运作框架,但在操作和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仍需要在管理方法及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萧松华 谭超颖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为公正评价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提供客观依据,也是商业银行改善其社会责任表现的行动指南。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原则的指导下,从商业银行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结合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以及中国的国情,设计了含有股东、客户、员工、政府、社区、环境和监管机构等7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子目标和指标的权重,以全面而科学地反映和评价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郦君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纷纷撰文,介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它山之石,固可攻玉,但我国近代商业银行历尽坎坷而累积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 我国商业银行兴起于甲午战后,发达于民国初年(1912——1927),本世纪20年代走向鼎盛,不仅形成了“南三行”、“北四行”、“四小行”等银行集团,而且涌现出了张嘉璈(公权)、陈光甫(辉德)、李铭(馥荪)、周作民、徐新六、钱新之等金融巨子,他们筚路蓝缕,开中国商业银行之先河;其壮举可歌可泣。笔者因此不揣浅陋,将其业绩写出来,以示来者,不妥之处,敬请更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