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3)
- 2023(10864)
- 2022(8942)
- 2021(8041)
- 2020(6406)
- 2019(14147)
- 2018(13517)
- 2017(25152)
- 2016(13199)
- 2015(14699)
- 2014(14133)
- 2013(14042)
- 2012(13240)
- 2011(12226)
- 2010(12724)
- 2009(12203)
- 2008(11228)
- 2007(10279)
- 2006(9489)
- 2005(8896)
- 学科
- 济(60929)
- 经济(60887)
- 业(44489)
- 管理(40127)
- 企(35101)
- 企业(35101)
- 中国(27005)
- 融(26117)
- 金融(26117)
- 银(24168)
- 银行(24147)
- 行(23611)
- 地方(22144)
- 农(18700)
- 技术(17410)
- 方法(17267)
- 业经(16913)
- 数学(14323)
- 数学方法(14213)
- 制(14194)
- 财(13651)
- 农业(13541)
- 技术管理(11300)
- 发(11289)
- 地方经济(11211)
- 中国金融(11167)
- 贸(11120)
- 贸易(11101)
- 易(10706)
- 环境(9616)
- 机构
- 学院(187246)
- 大学(182246)
- 济(83886)
- 经济(82160)
- 研究(69749)
- 管理(69697)
- 中国(59948)
- 理学(58092)
- 理学院(57447)
- 管理学(56687)
- 管理学院(56339)
- 科学(39992)
- 京(39822)
- 财(37973)
- 所(35107)
- 中心(33106)
- 农(31819)
- 研究所(31386)
- 江(30385)
- 财经(28864)
- 经(26086)
- 经济学(26015)
- 北京(25926)
- 州(25351)
- 院(25103)
- 业大(25059)
- 范(24928)
- 师范(24693)
- 农业(24269)
- 经济学院(23315)
- 基金
- 项目(118088)
- 科学(93959)
- 研究(91297)
- 基金(82751)
- 家(71379)
- 国家(70675)
- 科学基金(60778)
- 社会(58875)
- 社会科(56106)
- 社会科学(56097)
- 省(49382)
- 基金项目(42984)
- 划(39843)
- 教育(39698)
- 编号(36727)
- 自然(35671)
- 自然科(34894)
- 自然科学(34886)
- 自然科学基金(34257)
- 发(33158)
- 资助(32886)
- 成果(29682)
- 创(28765)
- 发展(27452)
- 创新(27083)
- 重点(26999)
- 展(26986)
- 课题(26904)
- 部(24759)
- 国家社会(24597)
共检索到31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朝霞
<正>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续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会围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监督体系等多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一系列部署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凸显改革力度;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领域,都直接提到金融;其他改革任务也与金融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辉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科技金融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为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南省衡阳市开展了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项调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凌 蔡湘杰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地理区位、政策试点方面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创新人才集聚、服务组织集聚、服务组织与工业协同集聚的显著调节。鉴于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步伐,注重创新要素集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俊华
<正>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要素配置实现结构重组和效率改善当前,以数字技术颠覆式应用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使得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构建对创新更为友好的要素资源支持体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刘翔 李细枚
科技金融处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领衔地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0-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效应与机制逻辑。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由负向替代转为正向协同的时变特征。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赖以形成的重要根基。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通过提升科技创新突破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市场化程度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实现要素创新性配置,成为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应着力做好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文章,畅通科技金融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渠道路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冲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生产要素配置、统筹新老产业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数字经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优势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曾敏
<正>为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通过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助力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新旧产业、新旧模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及发展面临机遇挑战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康 郭起瑞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其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和正确处理金融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简述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从金融双轨运行框架中的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两大方面,以及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机制创新,分别论述勾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工作要领,并结合实务操作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轨金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泛兴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新态势,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潮流,也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本文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金融建设明显加快,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及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发挥着愈加突出的作用。本文从广义范畴出发,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背景,阐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兼论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归纳总结中国科技金融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金融发展的高标准,提出中国需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战略考量,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构建兼具政策引领和市场化配置的科技金融体系,着眼于建立健全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配套投融资服务,再到科技产业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发挥各类金融主体功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科技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以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陈健
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关于科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具有在实践中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内涵特征。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加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此,必须加大顶层布局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宏观指导;大力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拓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中泽
<正>科技保险覆盖了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能为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相应保障,保护科技活动主体的利益,降低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逆全球化盛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尤为突出,适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青 胡通 梁柏林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大要求。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金融、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在需求端形成生产力进步的动力,生产力进步又可以在供给端带来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金融可以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为生产力进步提供资金支持,生产力进步又能够为金融提供良好的回报。同时,金融是把“双刃剑”,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了破坏,加强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三者良性循环的保障。因此,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又要完善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地,一是构建资本市场与银行并重的金融体系,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二是健全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形成金融投资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发展 工业革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