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
- 2023(842)
- 2022(545)
- 2021(458)
- 2020(358)
- 2019(769)
- 2018(783)
- 2017(1414)
- 2016(818)
- 2015(849)
- 2014(900)
- 2013(938)
- 2012(944)
- 2011(846)
- 2010(852)
- 2009(799)
- 2008(882)
- 2007(977)
- 2006(934)
- 2005(470)
- 学科
- 济(3525)
- 经济(3521)
- 农(2951)
- 业(1941)
- 管理(1795)
- 农业(1792)
- 业经(1671)
- 地方(1649)
- 中国(1480)
- 企(1195)
- 企业(1195)
- 发(963)
- 农业经济(942)
- 方针(926)
- 策(924)
- 及其(862)
- 政策(842)
- 述(818)
- 阐(818)
- 阐述(818)
- 发展(814)
- 展(814)
- 方针政策(808)
- 村(776)
- 农村(775)
- 建设(688)
- 和(620)
- 制(614)
- 环境(598)
- 财(596)
- 机构
- 学院(10156)
- 大学(9398)
- 济(4021)
- 经济(3896)
- 研究(3783)
- 中国(3566)
- 管理(3413)
- 理学(2622)
- 农(2590)
- 理学院(2590)
- 管理学(2534)
- 管理学院(2516)
- 京(2231)
- 科学(2218)
- 中心(2065)
- 财(2038)
- 江(1991)
- 农业(1838)
- 所(1830)
- 省(1727)
- 州(1650)
- 研究所(1571)
- 业大(1542)
- 范(1531)
- 师范(1523)
- 北京(1446)
- 院(1430)
- 发(1376)
- 银(1374)
- 人民(1349)
共检索到1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丽
加速实现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事关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革命发展的战略性需求,更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安全、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集体学习时,针对食品安全提出了“四个最严”指示,其中首要的即为最严谨的标准。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强调指出,要“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伟
我国金融标准化事业为服务改革而生,经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标准化发展迅速纵观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发展历史,金融标准化与其他行业的标准化进程相比起步比较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指出,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要求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并提出到2022年,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标准 标准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飞
文章在论述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发扬光大伟大的建党精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晓辉 刘亚荣 赵延安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通过对241名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发现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家庭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状况、社会支持网络、乡土情结及身份认同的影响,而身份认同在家庭经济收入和乡土情结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了积极的中介效应。市民身份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和缓解因经济收入低、乡土情结浓厚对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影响。建议城镇化建设中应注重提供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保障,并从心理层面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美好生活 身份认同 城镇化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青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时代越向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契合。
关键词:
教育优先 重要先手棋 人民的美好期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嵩 范斐 王雪利
通过测度区域、城乡和产业三个层面的平衡与充分发展水平,以平衡充分发展耦合协调度为门槛变量,分析了区域、城乡和产业平衡充分发展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影响机制,并从这三个层面量化了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度和广度,提出相较于充分发展,区域、城乡和产业的平衡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正>长期以来,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动力转型,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孙豪等著《从消费增长到消费升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路径研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探索了消费从水平提高到结构升级再到美好生活实现的递进性发展。整体而言,该书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框架系统。该书主要包括消费增长、消费升级与美好生活三篇。消费增长部分有七章,围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开展了系列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 张树华 郑建君 王阳亮 陈承新 韩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和首都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系列讲话精神,以群众诉求为驱动,扎实推进接诉即办改革,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本文系统回顾了5年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以五个“坚持”总结北京以接诉即办牵引超大城市治理的具体做法和实践创新。同时,概括、提炼了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成效与经验及其在全国的示范意义与价值。目前,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形成了党建引领、主动治理、法治保障、协同共治、科技赋能等共同支撑的崭新城市治理体系,据此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接诉即办改革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彬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国际旅游业 旅游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仁仁
追求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消费成为当前国内消费的重要转变趋势之一。本文采用SEN-G模型,评估选取的我国31个省份的美好生活消费质量情况。研究发现:首先,大多数省份美好生活消费质量得到提升,但提升幅度有限,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次,美好生活消费质量影响要素均衡性表现较优的省份多位于东部地区,而均衡性以及单项要素表现较差的多位于西部地区;最后,SEM-G模型在凸显评价对象间的发展关系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美好生活消费质量评价。基于此,文章从做好美好生活消费顶层设计、推动消费结构向美好生活型消费升级、持续加强美好生活消费观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美好生活消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项久雨 王志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全局性、规律性、创造性的社会历史活动,既服务于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擘画,又适应于创造人的美好生活的实践需要。美好生活是客观现实的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期盼的生活,是蕴含时代要求和实践规定的生活,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式现代化契合美好生活的本质属性,突出美好生活的实践原则,阐释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标示美好生活的世界向度,揭示美好生活的文明深蕴,积极推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以美好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方法论自觉,明确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历史要求,发挥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主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成圆 徐文涛
本文基于四川省苍溪县、山东省寿光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利川县等地的案例调研,系统分析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大建设主体(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对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标准化建设、3大建设主体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是提出在政策支持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在项目资金审批管理上给予适当放权,对中西部地区实施"精尖项目"支持的措施;在土地流转上,创新流转方式,保证土地承租人对土地的长期投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在融资方面,充分利用各个建设主体内源融资及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吸引工商资本、金融资金等投向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是...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建设主体 发展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