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3)
2023(6769)
2022(5936)
2021(5745)
2020(4945)
2019(11553)
2018(11690)
2017(21728)
2016(12170)
2015(13847)
2014(13817)
2013(13150)
2012(12038)
2011(10746)
2010(11154)
2009(10399)
2008(10345)
2007(9278)
2006(8179)
2005(7213)
作者
(37163)
(31075)
(31001)
(29648)
(19592)
(15342)
(13953)
(12401)
(11854)
(11185)
(10861)
(10611)
(9929)
(9879)
(9771)
(9546)
(9471)
(9308)
(8956)
(8931)
(7751)
(7715)
(7712)
(7127)
(7024)
(7023)
(6901)
(6893)
(6421)
(6272)
学科
(49679)
经济(49640)
管理(31591)
(28966)
方法(26819)
(25033)
企业(25033)
数学(23827)
数学方法(23157)
(12334)
中国(11583)
(11153)
地方(9977)
理论(9894)
业经(9853)
(9115)
(8224)
贸易(8213)
(7904)
(7712)
(7388)
农业(7123)
环境(7093)
技术(6840)
(6800)
教学(6740)
(6244)
(6057)
银行(6042)
(5823)
机构
学院(172729)
大学(171662)
管理(65307)
(61905)
经济(60295)
研究(57995)
理学(56526)
理学院(55817)
管理学(54069)
管理学院(53792)
中国(42979)
科学(41320)
(38183)
(32664)
(30949)
业大(29711)
研究所(28560)
(26767)
中心(26716)
(26333)
农业(26040)
北京(23886)
(23391)
师范(23125)
(21418)
财经(21373)
(21211)
技术(21046)
(19282)
(19132)
基金
项目(120109)
科学(93259)
基金(85495)
研究(80273)
(77482)
国家(76954)
科学基金(65152)
(48947)
社会(48117)
自然(46070)
社会科(45729)
社会科学(45716)
自然科(45110)
自然科学(45095)
基金项目(45006)
自然科学基金(44145)
(41555)
教育(38238)
资助(37067)
编号(31945)
重点(27996)
计划(24887)
成果(24870)
(24850)
(24756)
(24298)
科研(23308)
课题(23263)
创新(22840)
科技(22288)
期刊
(65610)
经济(65610)
研究(44736)
中国(35012)
学报(32554)
科学(28929)
(28847)
管理(24900)
大学(23785)
学学(22535)
(20759)
教育(20302)
农业(20195)
技术(18467)
统计(12769)
(12563)
(11543)
(11197)
金融(11197)
决策(10584)
业经(10431)
经济研究(10290)
财经(9869)
资源(9736)
技术经济(9713)
科技(9440)
(9266)
业大(8960)
图书(8945)
(8581)
共检索到249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桂芬  曹丽英  王国伟  
【目的】改进和提高空间模糊聚类算法。【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属性的权值,然后将权值与空间模糊动态聚类法相结合,最后利用概率统计中的F分布来确定最佳分类,以提高空间模糊聚类算法的智能性。【结果】加权空间模糊动态聚类算法与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方法进行比较表明,当λ取0.993时,F值最大,分类效果最好。此时,加权的F值为4.898,未加权的F值为2.957,说明加权的类间的差距比未加权的明显,即该算法聚类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未加权的模糊聚类算法。【结论】将其改进的算法运用到精准农业的土壤肥力评价中,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侯永辉  周密  同延安  
论文以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杨凌为研究区域,以28个田块为采样的基本单元,选用土壤化学指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用模糊集理论中的贴近度和隶属度概念来识别土壤肥力质量,探讨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域耕地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采用基于层次决策分析权重的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田块尺度上的土壤质量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周勇  于婧  何佑勇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到土壤肥力评价中,利用GIS和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确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系数,按照评价指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然后,根据平移.级差变换法对样点数据标准化,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值,通过分析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值与水稻单产的关系,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研究区土壤肥力级别,并借助ArcGIS实现评价结果图的输出。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整体较高,1、2、3、4级肥力土壤分别占33.430%、35.990%、22.701%、7.879%;引入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是对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回春  张世文  黄元仿  周志明  沈重阳  
【目的】土壤肥力是土壤诸多基本特性的综合反映,科学、合理、实用地评价土地肥力将为指导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其评价过程是一个无决策属性的多属性决策过程,而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重要前提是各属性权重分配问题。【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然而,主观赋权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先验知识,评价结果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而且较少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客观赋权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参评因素对评价的重要度不同,统计数据有相关性也并不意味着两个事件具有因果联系。综合考虑主、客观赋权法各自的优缺点,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知识约简和相对正域理论在消除冗余信息和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等方面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德彩  常庆瑞  刘京  岳庆玲  贾晓娟  陶文芳  
【目的】改进传统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方法】在陕西土壤空间数据库的支持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GIS环境对全省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编制了土壤肥力评价等级图。【结果】陕西省土壤肥力质量较差,以3~6级肥力为主,占总面积的74.5%,其次为2、7级肥力土壤,1、8级肥力土壤所占比例很小,不足5%;陕西省北部土壤肥力偏低,大多在4级以下,关中地区以3、4、5级土壤居多,南部山区以2、3、4级肥力土壤为主。【结论】基于土壤空间数据库的肥力评价,实现了土壤肥力的分级评价自动化,提高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包耀贤  徐明岗  吕粉桃  黄庆海  聂军  张会民  于寒青  
【目的】确定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适宜评价方法。【方法】以湖南望城和江西进贤的长期试验数据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探明适宜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20多年长期施肥下,3种评价方法所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不同: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评价结果相似,而内梅罗指数法与二者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灵敏度较高。经验证,3种评价方法的IFI与作物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内梅罗指数法相关性更高。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低产的不施肥(CK)、偏施肥(NK)处理IF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高产的均衡施肥(NPK、...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 艳1  2  陈兰康2  陈家赢1  张海涛1  张 钶1  
基于桌面的传统肥力评价受到数据更新、运算复杂等影响很难实时获取评价结果。根据工作流技术及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地理信息服务规范,提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所有数据获取和处理功能都包装成符合OGC标准的服务,并在工作流平台中通过调用服务相关操作将各操作转换为标准的活动,连接各操作活动来实现自动处理功能。为验证该方法,对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土壤属性进行分析,将该区域土壤数据部署成数据服务,将肥力评价相关操作步骤制作成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模型中调用数据服务来实现网络环境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理信息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艳  陈兰康  陈家赢  张海涛  张钶  
基于桌面的传统肥力评价受到数据更新、运算复杂等影响很难实时获取评价结果。根据工作流技术及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地理信息服务规范,提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所有数据获取和处理功能都包装成符合OGC标准的服务,并在工作流平台中通过调用服务相关操作将各操作转换为标准的活动,连接各操作活动来实现自动处理功能。为验证该方法,对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土壤属性进行分析,将该区域土壤数据部署成数据服务,将肥力评价相关操作步骤制作成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模型中调用数据服务来实现网络环境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理信息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贵斌  曹福亮  程鹏  陈雷  刘婧  李群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林峰  凌晓晓  黄圣妍  高浩展  吴家森  陈俊辉  黄坚钦  秦华  
【目的】探索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区土壤水解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主产区选取了259个样地,测定了土壤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木糖苷酶(XY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PHOS)等7种水解酶活性和主要的肥力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临安区山核桃林地土壤中7种水解酶活性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AG、BG、CBH、LAP、NAG、XYL、PHOS活性的块基比C_0/(C+C_0)分别为55%、42%、56%、49%、66%、47%、78%,全局莫兰指数(I_g)均大于0。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位于丰富等级的样地数分别占64%、56%、23%、45%,平均pH为5.76。58.7%的样地土壤肥力低于平均水平,仅32.7%的土壤肥力为Ⅰ、Ⅱ等级,大部分土壤肥力处于Ⅲ、Ⅳ等级。【结论】7种土壤水解酶中,AG、BG、CBH、LAP、NAG、XYL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它们的变异情况受人为扰动和地形结构因素的共同影响。PHOS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其活性空间分布主要受人为干扰的影响。7种水解酶活性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高低聚类情况相似。在岛石镇附近出现高值聚集,在清凉峰以及河桥、龙岗、昌化交界处附近出现低值聚集的情况,有机质、pH、碱解氮是影响水解酶活性高低值聚类的关键因素。土壤肥力指标分级和综合肥力得分结果表明:大部分林地土壤养分足以支撑山核桃林正常生长,但综合肥力还有待提高。图3表5参3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提出了模糊数学方法与半定量评价法相结合的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 Arc View GIS3.1地理信息系统和 Visual Basic软件 ,实现了对试验田内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 ,生成了土壤单项养分空间分布图和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图。经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准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顺贵  吕贻忠  成春彦  
土壤肥力(又称地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土壤肥力为题,综述了几种对土壤肥力概念的认识观,肥力的变异性和评判方法比较。从而,为深入开展土壤肥力研究及培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异  汪景宽  张旭东  朱平  王秋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表层(0 ̄20cm)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这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粘粒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效应模型。粘粒、速效钾、有机质、pH的C0/(C0+C)变化范围是37.27%~49.66%,均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目前的评价标准,该地区土壤pH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2~3级;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2~4级;而粘粒则分布在3~4级,说明该地区肥力指标基本上处于中等级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回春  张世文  黄元仿  王胜涛  
【目的】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研究,可为科学施肥、作物布局调整等提供依据。【方法】在以往土壤肥力评价仅考虑常规养分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微量元素养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地统计方法,对北京延庆盆地表层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的综合肥力贡献率分别为0.63和0.37;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0.22—0.97,平均为0.53;其空间变异具有一阶趋势,去除趋势后所剩残差表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总体分布受有机质和全氮分布的影响较大,局部地区分布还受有效铜、有效锌等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菜地土壤单一有效微量元素指标的肥力水平和综合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菲   张佛熠   钟嘉琳   李心   彭辉   邹冰燕   刘玮   王琼  
【目的】为揭示南昌城市森林的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南昌市建成区184个不同森林类型(景观林、单位附属林、道路林和生态公益林)的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有机碳、容重、pH值等7个土壤指标,对南昌城市土壤肥力进行整体评级和因子分析。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昌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各项土壤指标绘制城市空间分布图,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制定的分类标准(6级制)评价各指标含量水平状况。【结果】土壤全磷(0.69 mg·g-1)和速效磷(23.86 mg·k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达到了3级以上,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土壤有机碳(16.76 mg·g-1)和全氮(0.90 mg·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达到4级,含量处于中下水平;土壤全钾(9.70 mg·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达到5级,含量处于低水平;南昌市多数区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1.3~1.5之间,为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表现为景观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高(1.32)。【结论】南昌城市森林的各个土壤肥力指标中,有机碳、全氮、全钾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南昌城市森林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容重偏高,pH值整体中性偏酸,全氮、全钾、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为匮乏,全磷、速效磷含量较为丰富,其中速效磷含量可达二级及以上水平。本研究对南昌市森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南昌城市森林建设与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