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3)
2023(7727)
2022(6329)
2021(5728)
2020(4841)
2019(10874)
2018(10499)
2017(20407)
2016(10810)
2015(12139)
2014(11978)
2013(11651)
2012(10645)
2011(9597)
2010(10026)
2009(10157)
2008(9226)
2007(8384)
2006(7545)
2005(7244)
作者
(28778)
(23969)
(23658)
(22847)
(15145)
(11426)
(10903)
(9303)
(9020)
(8605)
(8262)
(8048)
(7757)
(7686)
(7588)
(7451)
(7065)
(6975)
(6964)
(6753)
(6157)
(5726)
(5612)
(5455)
(5402)
(5379)
(5373)
(5321)
(4799)
(4707)
学科
(38817)
经济(38738)
管理(37877)
(36201)
(32469)
企业(32469)
(26330)
金融(26328)
(23766)
银行(23759)
(23038)
中国(18373)
(17850)
(17526)
方法(14372)
(12337)
财务(12310)
财务管理(12288)
数学(12233)
数学方法(12125)
企业财务(11813)
(11387)
业经(11328)
中国金融(11012)
(10414)
体制(10093)
地方(9047)
(8060)
贸易(8047)
(7927)
机构
大学(150676)
学院(149779)
(66457)
经济(65038)
管理(56394)
研究(49473)
理学(47486)
理学院(47034)
管理学(46488)
管理学院(46196)
中国(46156)
(36794)
(30814)
财经(28012)
(25298)
科学(24974)
中心(24901)
(23683)
(23281)
经济学(22041)
财经大学(20978)
研究所(20723)
(20108)
经济学院(19863)
(19781)
(19743)
北京(19701)
银行(19427)
金融(19386)
(18840)
基金
项目(93772)
科学(74884)
研究(72934)
基金(69335)
(58177)
国家(57673)
科学基金(50366)
社会(48796)
社会科(46506)
社会科学(46498)
(36180)
基金项目(36009)
教育(33249)
(29878)
自然(29470)
编号(29384)
自然科(28791)
自然科学(28784)
自然科学基金(28302)
资助(27939)
成果(25566)
(25035)
(21777)
重点(21242)
国家社会(20748)
课题(20511)
(20497)
(20288)
(20046)
教育部(19600)
期刊
(74360)
经济(74360)
研究(50673)
(34025)
金融(34025)
中国(33247)
(30985)
管理(22758)
(19452)
学报(18339)
科学(17724)
教育(15680)
大学(15500)
财经(14834)
学学(14430)
(12640)
农业(11795)
经济研究(11577)
技术(11323)
业经(11116)
问题(9576)
国际(8389)
理论(8269)
(8247)
财会(8203)
世界(7433)
实践(7327)
(7327)
会计(7209)
现代(6849)
共检索到243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在加权投票制度中,投票人的实际投票力与其拥有的票数并不是线性关系。Banzhaf指数和Coleman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投票人的实际投票力。通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成员实际投票力的计算发现,IMF的投票规则放大了美国的控制力,强化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本文针对IMF投票规则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改革IMF投票制度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高翔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组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在IMF等重大的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制定有利于己的游戏规则,不顾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事实,别有用心地推行金融自由化,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引起的金融危机,西方大国则通过IMF等国际组织提出苛刻的经济援助条件,借此推行金融霸权,严重侵害了他国的经济利益。本文通过分析IMF的规则制定及其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揭示了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金融全球化的实质,并提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霸权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柳永明  
金融霸权是指以大银行和大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金融寡头及其政治代表, 通过控制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条件, 对实际经济活动施以重大影响以牟取暴利或实现其他经济、政治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金融霸权统治, 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很大影响, 而且对国际金融活动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在当前由国际金融霸权主导的国际金融格局中,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具体情况, 逐步、有序地推进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建立起金融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转折点 ,即由美国“独霸”到寻求日本“协作”才能实施有限的金融霸权的“过渡阶段”。但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美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改革 ,减少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增强了金融业的竞争能力 ,尤其重要的是激活了资本市场 ,使其恢复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并恢复了金融霸权的实力 ;另一方面 ,竭力推进金融自由化 ,为其实现新金融霸权营造合适的外在条件。这样 ,美国安全度过了有可能丧失金融霸权的“危险期”,并于 90年代确立了它在世界的新金融霸权地位。在金融霸权的充分施展之下 ,美国终于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邱丹阳  张铁强  
美国的金融霸权并没有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衰落,而是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兴起而形成新的金融霸权。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新金融霸权的新表现和危害后,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因应美国新金融霸权的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逄爱成  黄凤志  
战后以来,强大经济实力始终是美国霸权政治的基础,金融则扮演了美国经济"晴雨表"的角色。2007年后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削弱了美国霸权的经济"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实施了经济优先战略,推动美国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力图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飞  
合作金融组织不仅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而且是一个培养民主精神和民主技巧的宪政载体。而合作金融组织的民主机制集中体现在社员享有的投票权上。社员投票权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社员享有投票权的数量、行使投票权的机构和方式。现代合作金融组织在坚持一人一票的基础上,为积极参与合作社交易或者作出贡献的社员提供附加表决权。另外,社员大会成为社员行使投票权的首要选择,并可以社员大会分别召开或者引入电子投票作为有益的补充。同时,社员通过代理方式行使投票权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永亮  
美国人相信他们的那一套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他们有义务、有权利向全世界推广 ,从而把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用美国的价值观念统一起来。正是这种救世主式的狂妄引起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美国霸权心理产生的根源既来自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 ,也源自于其独特的文化因素。具体来说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⑵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⑶美国独一无二的全球实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辉  
霸权是一个现代概念,在当代这一角色由美国承担,它由资本的三种形式构成,并随主导性资本形式的变换呈泡沫式发展。在霸权发展的每一阶段,资本都与某一对象相结合,以获得增值、扩张霸权,却在下一阶段毫无顾惜地将其丢进霸权他者的垃圾箱。随着他者最高形式的萎缩,霸权也走到了其周期的末端,成为新霸权的他者。而他者能否成为新的霸权,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金融危机后国际上依然难以摆脱重商主义"治国术",这种理念根植于近代强国之梦身后的重商主义历史。如今,美国新自由主义外衣下,推行重金式的新重商主义政策,并具有金融帝国主义的特征。从早期实施贸易战争到当前的货币战争,债务型的美元信用不断自贬,虽然消融了主权债务并窃取了财富,但也导致美国新重商主义最终走上荷兰式衰落之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衰亡规律,依旧深刻而富有生命力。中国应当摆脱美国新重商主义的纠缠,改进中国出口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江山  
"特里芬悖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特里芬预言,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似乎印证了这个结论,然而,事实并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21世纪,金融和科技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金融霸权成为全球霸权的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文章梳理了金融霸权的本质内涵、构成基础与实现途径、霸权演变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战略阻断的内涵、特征及金融战略阻断的逻辑演绎,认为金融战略阻断是金融霸权的重要遏制方式,而金融制裁是金融战略阻断的技术实现路径,后者较前者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与全局性影响。霸权国以其金融霸权对目标国具有战略点性质的国际金融中心发起金融制裁,根本性地打击叠加其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经济发展关键基础,并通过阻断传导效应作用于目标国,从战略层面影响其发展节奏、预期、关键抓手等。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金融战略阻断的潜在对象。基于香港的战略点地位和功能,预判美国对香港可能实施金融战略阻断的战略意图,及具体的潜在阻断目标、时机与路径选择,提出香港反金融战略阻断的策略与路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新谦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保护其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美国不仅要求西欧国家将取得援助的“必要条件”写进总报告,而且还必须体现在双方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和《1948年对外援助法》中。不惟如此,在具体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美国又附加了诸多苛刻的条件。这样,美国的霸权和受援国的主权之间就出现了激烈碰撞。然而,由于西欧国家在战后经济重建中有求于美国,为了获得援助,它们不得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本文在论述信用评级作用和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控制后的五大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世界各国对信用评级业的严格控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如何起草《信用评级法》,如何限制外资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提出建议。同时,也就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崛起、信用评级系统自主研发方法和评级标准等问题提出五点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