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8)
2023(2136)
2022(1788)
2021(1749)
2020(1442)
2019(3617)
2018(3614)
2017(6915)
2016(3530)
2015(4091)
2014(4209)
2013(4097)
2012(3828)
2011(3445)
2010(3305)
2009(3079)
2008(3410)
2007(2856)
2006(2618)
2005(2472)
作者
(9111)
(7591)
(7319)
(7240)
(4900)
(3583)
(3506)
(3061)
(2839)
(2666)
(2664)
(2588)
(2515)
(2402)
(2345)
(2323)
(2296)
(2272)
(2112)
(1962)
(1927)
(1916)
(1808)
(1764)
(1728)
(1678)
(1665)
(1620)
(1593)
(1502)
学科
(14525)
银行(14380)
(14333)
经济(14318)
(13186)
(10792)
业务(8594)
管理(8318)
(8287)
(7854)
制度(7853)
银行制(7489)
(7274)
金融(7274)
方法(7257)
(6977)
企业(6977)
数学(6838)
数学方法(6830)
中国(4193)
(4096)
(3249)
贸易(3241)
(3235)
(3206)
体制(3033)
(2806)
财务(2806)
财务管理(2799)
企业财务(2701)
机构
大学(47024)
学院(44715)
(23843)
经济(23433)
中国(20116)
管理(17435)
(16406)
银行(15718)
研究(15349)
(14501)
理学(14141)
理学院(14032)
管理学(13974)
管理学院(13883)
(12727)
财经(10006)
(9727)
(9491)
金融(9365)
(9283)
经济学(8674)
中心(8366)
经济学院(8028)
财经大学(7860)
人民(7202)
(7152)
(7138)
国人(6528)
中国人(6516)
中国人民(6453)
基金
项目(27476)
科学(22078)
基金(21609)
研究(21429)
(17941)
国家(17814)
科学基金(15790)
社会(14739)
社会科(14184)
社会科学(14183)
基金项目(11006)
教育(9891)
资助(9470)
自然(9093)
(8982)
自然科(8879)
自然科学(8877)
自然科学基金(8742)
编号(7914)
(7750)
(7271)
成果(6901)
国家社会(6847)
教育部(6772)
人文(6275)
重点(6142)
中国(6018)
(6001)
(5992)
大学(5851)
期刊
(22506)
经济(22506)
(22118)
金融(22118)
研究(18668)
(9816)
中国(9693)
管理(6235)
财经(5779)
(5589)
国际(5337)
(4892)
学报(4651)
科学(4370)
(4233)
大学(4095)
经济研究(4082)
学学(3900)
理论(3536)
教育(3471)
世界(3421)
实践(3228)
(3228)
农村(3200)
(3200)
问题(3129)
农村金融(2748)
技术(2742)
会计(2734)
(2551)
共检索到8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朗星  顾朔南  徐滇庆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可以借鉴加拿大的经验,有序地对外开放金融领域。在没有完成国有银行自身改造,民营银行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允许外国银行在境内建立子公司,但不允许直接建立分行。等到本国银行培养起较强的竞争力之后再相应放宽外国银行准入标准。由于外国银行子公司要比外国银行分行缺乏弹性,比较容易监管,外国银行子公司的竞争压力要比直接开设外国银行分行小得多,对本地金融体系安全得多。即使允许外国银行分行进入,也应该像加拿大一样严格限制它们在个人金融服务领域的业务,让它们成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专业银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彬  
在经济和金融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开放次序,以使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降至最低,经济绩效得到稳步发展,已成为问题的核心。在这方面,新加坡和波兰的银行业开放经验值得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德旭  王文汇  
银行业开放是金融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自主渐进安全可控的扩大化、纵深化开放历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政策上的全面开放。然而在实践中,银行业双向开放水平不及政策预期,开放活力有待激发,开放结构亟需调整。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之际,中国银行业要与时俱进,与金融业各领域改革开放相协调,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自主安全开放为原则,以改善开放结构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坚持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相结合,有效防止金融风险,充分把握开放的"时"与"度",将银行业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政府通过逐步深化银行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使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2003年银监会成立七年多来,高度重视银行业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改革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胜华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忠生  李东  
金融安全是一国金融的良性运转及对于其国内金融的有效控制。因此,国内银行的低效经营及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金融的过度影响力都会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实证数据反映,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缺乏效率,如果不加以解决,最终将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银行业对外开放使国内银行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适当地应对不仅不会危及金融安全,相反会改善国内银行的经营效率,加强金融安全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立君  
我国的改革开放战略已经实施二十多年,总体来说,在推进导向市场化、机制民营化、空间国际化方面实现了很大进展,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普遍地认为:金融行业和高等学校可能已成为改革的最大瓶颈,连铁路、民航、电信等行业的改革也走在了前面,金融业的最大特征依然是计划集权,高度集中,垄断经营,呈现出严重的金融结构不对称,具体体现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东明  
日本银行业经历的"道奇计划"、"金融自由化"、"金融大爆炸"和"金融再生计划",表明其对外开放进程的特殊性。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体现开放背景下银行与经济的对应关系,以及它在同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日本银行业对外开放所历经的如上四个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通过比较论证的方法逐步展开,可显示出日本经济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相辅相成,为今后日本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基于日本银行业对外开放效应的研究,可使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得到诸多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高宇辉  甘煜  
国际上对银行业开放的争议尚无定论。本文在简述这些争议内容的基础上,全方位地评析了国别差异对银行业对外开放风险的影响,论证了对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阶段,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不同的意义。小国对大国政治、经济的依附性,决定了大规模对外开放,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外资银行占主导都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政策选择,而大国之间的对抗性,及政治、经济的非依附性,使大规模引进外资的长期结果难以预料,利弊的分野在于推行开放政策的国家管理经济金融的水平。所以,国家间的差异性应当成为我们科学评判银行业对外开放风险的基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原  马志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梅  
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对外开放既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依法对外开放和监管,促进中国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在5年过渡期结束之际,中国政府在广泛调研、征求并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Alicia Garcia-Herrero  Daniel Santabarbara  
实证数据表明,由于外国投资者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系统效率都得到了改善。在各种外资参与方式中,包括拥有中资银行的小额股权(这与新兴市场的典型做法并不相同),战略投资者的效果看起来最为卓著。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研究还发现,私人投资者比公共投资者更有影响力,无论公共投资者是国际组织还是主权财富基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捷  李冠一  金雪军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提供的特定研究环境,对2000~2006年内资银行针对外资潜在进入的行为反应做了经验研究。本文发现控制银行与地区的固定效应、时间趋势以及银行承受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资潜在进入显著地促进了国内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内资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收益率和税前资产利润率大幅下降,非利息收入收益率和资产费用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面对外资潜在进入,内资银行主动调整了金融产品价格,并增强了新业务的开拓力度和对先进业务技术及管理方法的投资力度。外资潜在进入的上述竞争促进效应是稳健的,不受银行国有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制度差异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润中  
提高本国银行业效率,是一国政府放弃部分金融控制权,实施银行市场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随着2006年底我国给予外资银行以国民待遇时间的逼近,我国应注意处理好打破国有银行垄断与巩固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集中度之间的关系、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及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等问题,以实现银行市场对外开放预期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