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7)
- 2023(8748)
- 2022(7252)
- 2021(7124)
- 2020(5978)
- 2019(14069)
- 2018(14128)
- 2017(26089)
- 2016(14449)
- 2015(16388)
- 2014(16290)
- 2013(15466)
- 2012(14303)
- 2011(13100)
- 2010(13103)
- 2009(12167)
- 2008(11886)
- 2007(10178)
- 2006(9072)
- 2005(8347)
- 学科
- 济(59640)
- 经济(59550)
- 管理(34757)
- 业(30003)
- 方法(27905)
- 数学(25748)
- 数学方法(25371)
- 企(24226)
- 企业(24226)
- 中国(19868)
- 制(14388)
- 农(14347)
- 财(13881)
- 贸(11964)
- 贸易(11957)
- 易(11748)
- 学(11630)
- 体(11562)
- 业经(10770)
- 银(10751)
- 银行(10730)
- 融(10611)
- 金融(10604)
- 行(10470)
- 理论(9242)
- 体制(8564)
- 农业(8455)
- 地方(8444)
- 环境(7961)
- 和(7736)
- 机构
- 大学(197665)
- 学院(194025)
- 济(87303)
- 经济(85833)
- 研究(76104)
- 管理(70136)
- 理学(59860)
- 中国(59292)
- 理学院(59168)
- 管理学(57910)
- 管理学院(57541)
- 科学(43854)
- 京(43406)
- 财(41266)
- 所(38942)
- 研究所(35408)
- 中心(32970)
- 农(32652)
- 财经(31912)
- 经(29452)
- 经济学(28539)
- 北京(28429)
- 江(27951)
- 院(27553)
- 业大(26937)
- 范(25854)
- 经济学院(25584)
- 师范(25570)
- 农业(25515)
- 财经大学(23937)
- 基金
- 项目(129546)
- 科学(102395)
- 基金(95720)
- 研究(95389)
- 家(84944)
- 国家(84293)
- 科学基金(70766)
- 社会(61891)
- 社会科(58621)
- 社会科学(58611)
- 基金项目(48324)
- 省(47370)
- 教育(45066)
- 自然(44012)
- 自然科(43067)
- 自然科学(43051)
- 自然科学基金(42295)
- 划(41515)
- 资助(41170)
- 编号(36743)
- 成果(31559)
- 部(30464)
- 重点(29883)
- 发(27777)
- 课题(27235)
- 国家社会(27177)
- 中国(26743)
- 创(26594)
- 教育部(26325)
- 创新(25038)
共检索到305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琳 张栋
作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相对均衡、保障水平较为充分的典范,加拿大养老金体系改革的核心经验在于多管齐下、循序渐进。一方面,加拿大通过优化缴费基数和征缴方案,以及建立早减晚增的领取退休金年龄机制为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拿大通过税收优惠等缴费激励机制、灵活的账户制等参与机制、多元化投资等运营机制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二三支柱私人养老金的参保水平和保障水平。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首先需要明确不同支柱养老金制度在整个养老金体系中的定位,同时要重视私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者内生动力培育和政府激励机制建设,此外还需要重视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和投资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栋
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全球大多数国家养老金体系都面临巨大挑战,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养老金改革探索。除了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降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提高缴费年限等参量改革措施之外,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性改革被实践证明更为可行且十分必要,其本质是重塑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责任共担的理念。当前,在公共养老金一支独大的背景下,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着充足性受限和可持续性不足的双重困境,未来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强化激励机制等方式补齐私人养老金制度短板,优化多元主体责任,实现我国养老金体系的优化和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倩 崔彩贤 季旭 陈海英
加拿大是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建立在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正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前进,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借鉴加拿大的成功经验,形成以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保基金投资渠道。
关键词:
加拿大 多支柱 农村养老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栋 张琳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养老金体系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基本框架。但由于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均衡,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在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待遇充足性方面面临着挑战。作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相对均衡、保障水平较为充分的典范,加拿大养老金体系在结构性改革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尤其是其税收优惠等缴费激励机制、制度的灵活安排等参与机制、多元化投资等运营机制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二三支柱私人养老金的参保水平和保障水平,同时其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缴费端和待遇端的参量改革也为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需在明确不同支柱养老金制度在整个养老金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激励机制设计、灵活性安排、投资效率提升等方式促进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娄飞鹏
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实质是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全球多个国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就我国的情况看,建立发展养老金三支柱体系是发展养老金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养老金的积累过于依赖第一支柱,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较慢。后续要进一步明确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发展,既要改革完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筹集和管理,又要扩大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的覆盖面,还要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计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秉文
<正>主持人语: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发行研究报告《防止老龄危机》,向相关国家推荐养老金三支柱理念,倡导三支柱制度架构。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养老金体系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支柱理念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三十年里,中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一个支柱起步到三个支柱落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早在1991年印发的被称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里程碑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理念: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比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理论提前了三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雷克·戈拉 米哈伊·茹特科夫斯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光大集团课题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补齐养老金体系短板,多措并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是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完善优化养老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发掘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潜力、畅通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多方发力,为增强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积极应对老龄化夯实基础。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Jamie Jenkins Malcolm Winter
引言近年来,英国进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涉及层面甚广。这既出于制度设计的需要,也出于现实需要。很多人认为,新出台的干预性政策在制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促使民众为日后养老作充足储备。但也有不少人表示,这些政策姗姗来迟。诚然,除了那些曾受惠于"固定收益计划"的人士及现在正加入"固定缴费计划"的人士外,还有一些人们并未加入任何计划,不知该如何选择。就大多数英国就业人口而言,想要有足够的养老金退休,还需很多年的时间。不过制度框架已经就位,收获指日可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连芬 刘德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保障财务危机,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多支柱"模式是世界银行倡导的养老保障改革最佳方案。为了应对"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我国逐步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模式,但"三支柱"模式无法解决现存的许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吸取世界银行的思想和建议,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五支柱"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继军 张为付 张二震
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包括养老金因素的OLG模型,以考察养老金体系改革对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的影响。基于1997—2017年省际数据,本文运用SYS-GMM方法研究发现,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对储蓄生成了显著的"挤入"效应,助长了资本过度积累的物质基础,不利于中国经济动态无效的改善;2005年推行的养老金改革强化了养老金缴费与养老金受益之间的关系,使居民在资产结构方面对养老金缴费率的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更敏感,放大了对经济动态效率的冲击。此外,本文还发现,当养老金缴费率降低,资本积累水平过高以至于损害经济动态效率时,资本的国际流动有助于缓解这一负效应。在开放条件下,中国实施养老金改革要占优于封闭状态。因此,在我国的政策制定时需要协调养老金体系改革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实现多重目标的统一;加强养老金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实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放开资本市场,提高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董克用 张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了快速发展,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长期来看,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正确认识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进程,探讨制度变迁过程中受历史及其他因素影响形成的困境与矛盾,是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内容。一、中国养老金体系变迁与阶段特征(一)传统养老阶段:个人、家庭责任自给自足的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都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从本质上来看,并不属于养老金体系的范畴,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段家喜
中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正在推进过程中,养老金管理体系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的不足,并从体系创新、职责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四方面给予相关建议。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即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1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娜 马红坤 毛世平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相似困境的韩国,通过新村运动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助推韩国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将韩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五个阶段,总结韩国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为:政府引导并撬动社会资本,为建设和管护提供强力资金支持;正向激励和培育农民素质相结合,畅通农民意见表达机制;设立建设管护带头人,建立村庄数据库,避免村庄代理问题等。中国村庄基础设施正处在提质增效发展阶段,应提高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村庄热心公益乡贤的带头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提高工作透明度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鹏飞 张健明
2011年波兰启动新一轮养老金结构性改革,组建了"二支柱"养老金模式。此次改革背离了世界银行提倡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改革后波兰养老金发展的系列指标表明,此次养老金改革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反观我国多支柱养老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内在矛盾,基于波兰新一轮养老金结构性改革的教训,深刻反思我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建设中的内在矛盾,对于健全我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多支柱养老金制度 波兰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