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8)
2023(6901)
2022(5542)
2021(4920)
2020(4322)
2019(9584)
2018(9555)
2017(18931)
2016(10196)
2015(11263)
2014(11138)
2013(11333)
2012(10231)
2011(8738)
2010(8940)
2009(8651)
2008(8886)
2007(8047)
2006(7130)
2005(6664)
作者
(28924)
(24481)
(24217)
(22685)
(15598)
(11502)
(10854)
(9484)
(9081)
(8868)
(8212)
(8079)
(8054)
(7598)
(7572)
(7202)
(7126)
(7114)
(6979)
(6828)
(6078)
(5992)
(5941)
(5576)
(5420)
(5397)
(5375)
(5299)
(4899)
(4656)
学科
(71536)
(67640)
企业(67640)
(53426)
经济(53361)
管理(50015)
方法(24547)
业经(24099)
(20654)
(20272)
(17598)
财务(17594)
财务管理(17586)
数学(17259)
数学方法(17203)
企业财务(16674)
农业(15741)
技术(14540)
(12093)
企业经济(11857)
(11476)
经营(11136)
中国(10869)
(10733)
(10421)
理论(10044)
技术管理(10016)
(9091)
决策(8756)
(8353)
机构
学院(155364)
大学(147741)
(70351)
经济(69358)
管理(67081)
理学(58002)
理学院(57480)
管理学(56852)
管理学院(56579)
研究(44692)
中国(37959)
(32830)
(30288)
(26826)
财经(26405)
科学(25780)
(24031)
(23990)
(22784)
业大(21669)
农业(21189)
经济学(20822)
商学(20752)
商学院(20567)
研究所(20339)
中心(19963)
财经大学(19286)
经济学院(18945)
经济管理(18854)
北京(18699)
基金
项目(97932)
科学(80046)
基金(73776)
研究(71891)
(62845)
国家(62199)
科学基金(56225)
社会(48312)
社会科(45894)
社会科学(45883)
基金项目(39466)
(38956)
自然(36749)
自然科(36008)
自然科学(36001)
自然科学基金(35454)
教育(31700)
(30958)
资助(29623)
(28910)
编号(28276)
(24096)
(21803)
创新(21442)
重点(21342)
(20773)
成果(20496)
国家社会(19927)
(19918)
人文(19340)
期刊
(81719)
经济(81719)
研究(42369)
管理(30529)
(29701)
中国(28071)
(25715)
科学(20594)
学报(18217)
农业(17878)
业经(16221)
技术(15202)
大学(14528)
学学(14299)
财经(13780)
(13246)
金融(13246)
经济研究(12522)
(12208)
(11992)
技术经济(10949)
问题(10417)
财会(9938)
商业(9220)
现代(9108)
世界(8987)
教育(8049)
(7977)
经济管理(7861)
会计(7688)
共检索到230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向东  
在西方企业现代管理的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受到重视及带来劳动关系上的重大变化,其理论根据应归于行为科学。本世纪初,泰罗发表了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提出了一般工业管理的14条原则。他们主张围绕提高生产率和管理的效率重新组织生产过程和行政控制,并将其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从而奠定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随后,自梅约的“霍桑试验”开始到50、60年代行为科学基本确立,企业管理逐步从单纯重技术向重社会心理的方向发展,从重物向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振声  
加拿大的劳动保护组织李振声加拿大十分重视劳动保护问题,政府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对劳动者的劳动安全提供法律保护,加拿大的宪法有劳动保护的专门条款,联邦政府以及有立法权的各级地方政府依据宪法精神又分别制定出适用各不同行业和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灿荣  
企业改制后劳动关系变化的思考王灿荣最近我们对嵊州市部分国有、市属大集体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的劳动关系变化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研究相应的对策。一、企业改制后出现的新问题1离岗、下岗、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增加。我们调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立富  王兴化  
本文在企业劳动关系中研究雇员的适度劳动问题,分析在传统企业组织和现代企业组织中适度劳动的不同形成机制与特征。与传统的被动过劳相比,在现代企业组织中,雇员过劳的形成过程更为复杂,雇员的适度劳动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企业劳动关系的民主化是有效控制雇员过度劳动并实现新型适度劳动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炳炎  李期坚  张培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微波  
我国理论界尚缺乏对公营部门的劳动关系进行专门研究。从国外的现状看,一般把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员工的劳动关系归为公营部门劳动关系的调整范围。就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性质进行分析,由于政府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具有"隐性雇主"的角色,同时,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机构,因此,我们可以将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重新定位为公营部门劳动关系。在理论上将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重新定位有利于强化政府的雇主意识,有利于建立双轨制的企业劳动关系治理机制。针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在理论上的重新定位,一个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是在适当时机进行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单独立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伍美云  格莱格·莫里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劳动争议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劳资冲突,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预防处理劳资冲突、协调劳资矛盾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加拿大劳动关系历史发展及其建立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要回答企业如何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情形下企业可以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内容;二是企业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此我们就《劳动合同法》提到的五种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及实施步骤与大家做一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向阳  魏佳琪  
本文分析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期限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企业应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调整劳动合同期限结构,从而发挥劳动合同期限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性与灵活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培   娜梅雅   李琳   艾阳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下降趋势,虽然2010年后略有提升,但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演变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但鲜有学者从高端服务投入视角探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端服务投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加突出。机制检验表明,高端服务投入有利于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和提高员工平均薪酬,但显著降低了就业水平并加快了资本深化速度,这意味着高端服务投入引发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导因素。此外,文章还探究了高端服务投入对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有助于缩小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政府重新审视企业投入结构服务化,谨防其可能造成的初次分配失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泽洪  尤强林  
劳动关系的演变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后危机时代的特殊性使这一时期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力市场力量、劳动契约和中小企业劳动关系风险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变化。文章认为,应通过多渠道开发企业人力资本、"内外兼修"降低中小企业劳动关系风险和完善"三方四主体"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举措解决劳动关系变化带来的新问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亚琳  申广军  姚洋  
收入分配是极其重要的政策议题,劳动收入份额是初次分配的核心指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研究。我们首先整理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五个基本事实,特别指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出现止降为升的新趋势。然后,我们主要从结构性因素、经济波动、技术进步偏向性、不完全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特别是梳理了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金融危机前后劳动收入份额U形变化趋势的文献。最后我们展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潜在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