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0)
2023(6051)
2022(5030)
2021(4465)
2020(3729)
2019(8039)
2018(7584)
2017(13993)
2016(7822)
2015(8232)
2014(7827)
2013(7663)
2012(6969)
2011(6150)
2010(6018)
2009(5518)
2008(5112)
2007(4468)
2006(3735)
2005(3079)
作者
(24815)
(20844)
(20613)
(19356)
(12924)
(10216)
(9076)
(8244)
(7877)
(7156)
(7100)
(6792)
(6623)
(6569)
(6392)
(6312)
(6237)
(6179)
(5981)
(5923)
(5389)
(5082)
(4845)
(4838)
(4605)
(4545)
(4471)
(4417)
(4303)
(4126)
学科
(27714)
经济(27681)
管理(22001)
(21002)
(16021)
企业(16021)
方法(12996)
数学(11869)
数学方法(11788)
(8865)
(7995)
(7590)
贸易(7590)
(7430)
中国(7286)
(6939)
业经(6661)
农业(6228)
环境(5323)
(5196)
技术(5016)
(4987)
财务(4977)
财务管理(4971)
企业财务(4696)
(4580)
银行(4535)
地方(4519)
(4310)
产业(4277)
机构
学院(107946)
大学(107910)
(43756)
经济(43013)
管理(40607)
研究(39660)
理学(36170)
理学院(35701)
管理学(35043)
管理学院(34871)
中国(29104)
(28011)
科学(27577)
(22709)
农业(22705)
业大(22672)
(21343)
研究所(20070)
(18071)
中心(17674)
农业大学(15380)
(15102)
财经(15033)
(14479)
(13907)
北京(13793)
经济学(13292)
科学院(13170)
(13085)
(12588)
基金
项目(82315)
科学(63922)
基金(61290)
(57671)
国家(57212)
研究(51656)
科学基金(47481)
社会(34009)
自然(33650)
基金项目(33354)
自然科(32894)
自然科学(32878)
社会科(32341)
社会科学(32331)
自然科学基金(32322)
(31388)
(27905)
资助(23809)
教育(22726)
重点(19155)
编号(18549)
计划(18177)
(17551)
(17431)
(17276)
科研(16773)
创新(16399)
科技(16172)
(15723)
国家社会(14823)
期刊
(41879)
经济(41879)
研究(25899)
学报(25834)
(23929)
科学(21512)
中国(19023)
大学(18096)
学学(17707)
农业(16082)
(13286)
管理(12918)
(9024)
(8897)
金融(8897)
业大(7697)
经济研究(7667)
业经(7279)
财经(6954)
技术(6709)
(6683)
农业大学(6601)
资源(6445)
科技(6215)
教育(6030)
(5948)
问题(5799)
(5389)
商业(5378)
国际(5210)
共检索到147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奔  
从"渐进式"加息到"正常化"加息次贷危机后,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中率先实现复苏的国家,CPI和核心PCE曾先后于2010年、2011年就到达美联储的2%加息目标区间(图1)。以泰勒为首的"鹰派"经济学家最早于2010年就提出美联储应当开始加息。进入2013年后,加息已构成市场主流声音,但美联储一直按兵不动,直至2015年12月17日才决定加息。就在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将频频加息时,美联储仅加息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正国  许树正  
2022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应对高通胀问题,美债收益率在紧缩预期和衰退预期的双重影响下大幅震荡上行,期限利差经历了从缩窄到倒挂的过程,信用利差明显走阔。2023年随着美国紧缩性政策对其需求的抑制作用逐渐加深,美国经济可能会呈现出通胀问题缓解但衰退风险加深的特点,在此背景下美债利率中枢或将回落,但从当前的利率水平上看美债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近期外汇市场伴随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猜测,出现日元价格变化扩大趋势,进而使美元和欧元汇率也有波折。同时国内外金融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再掀高潮,尽管我国央行以及决策官员明确表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程与问题,但是市场炒作人民币的势头仍难以抑制。仔细分析这些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王汀汀  
2016年底美联储加息已经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本文回顾了美联储历次加息及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的背景下,美元加息对我国资产价格、外债偿还、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流动的影响。本文认为,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冲击尚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应当客观看待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朱昱昭  
2018年6月14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1.75%~2.0%。自2018年3月美联储加息以来,截至6月13日,美元指数累计涨幅达到4.1%,一度突破94关口。随着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货币贬值压力。其中,阿根廷比索的表现最为糟糕。5月7日至6月13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下跌超17.88%,最低下探至25.86的历史低点。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元短期内大
关键词: 美联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天龙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其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关注焦点。美联储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以及主要官员在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信息表明,美国将于今年10月份退出购债计划,随后可能加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给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应高度关注,早定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杰拉尔丁-奥德里斯科尔  沈仲凯  
本文探讨了美国央行在现实意义上能够做些什么,并分析了三条美联储不能加息的理由:第一,美联储希望提升国内短期利率可能面临金融阻力;第二,加息会带来一些不合意的后果;第三,在技术层面上可能就无法实现加息。上述所谓金融阻力是指来自其他国家央行的措施。当下已有超过20家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这本身使得更多国家陷入其中。如果美联储加息0.25%,那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利军  
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符合市场主流预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此次加息,美联储虽然只上调了25个基点,但标志着美国退出量化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佳俊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站在国际视角考虑,美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我国近年来与美国之间的经济来往十分频繁,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密切联系。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联储加息给中国产生的影响比其他国家更大,有必要分析这一影响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蔡喜洋  
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当前进展,并对未来路径进行研判,认为美元所具备的全球基础货币属性决定了美联储的重要行动必将产生外溢效应,未来应注意其他主要央行的决策反应,与全球金融条件是否恶化,并阐述了美联储缩表以及其外溢效应对中国的启示。美国全面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将联邦隔夜基金利率升息25基点至1%1.25%,预计2018年底目标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永中  
在全球经济向好和新兴市场基本面强健的背景下,美联储本轮加息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较小。从中期角度看,随着加息常态化和缩表进度加快,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对新兴市场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显著影响,一些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常项目长期逆差、外债负担沉重、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将遭受严重的负面冲击。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对中国的冲击有限,主要体现在中美利差缩小、出口需求抑制和影响海外投资收益。作为大型开放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有鑫  赵雅婧  
3月16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提高25个基点至0.75%1%。本文分析美联储加息意图、前景及对中国外溢影响。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正常化背景下的加息周期,与以往相比,本轮加息周期经济复苏基础尚未完全稳固,主要是为防范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未来加息还面临新兴市场溢回效应冲击和特朗普新政不确定性影响。本次加息将对我国经济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外溢影响,对我国跨境资本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剑  王勇  
本文采用1996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4季度美国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定量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的产出增加,进而提出了应对美国推进加息周期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彭承亮  
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连续九次加息,美国的加息对中国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美国加息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全面的结构性影响,以及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路径,因此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本文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检验了美国加息可能存在的通过利率、汇率、股价和物价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显示:美国加息导致了中国国内投资下降、消费减少、进出口增加,而且中资企业会比外资企业承担更大的压力。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央行应向市场适度地定向补给流动性,政府应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继续发挥进出口对于产业和需求结构的拉动作用,同时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贸易转嫁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庆伟  卜凡玫  岳绍冬  李燕超  
美联储退出QE,将改变过去几年宽松的国际环境。借助美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环境改善的契机,我国应牢牢把握改革与转型的机会,加大改革与结构调整力度,适时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保持货币投放渠道通畅,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加强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沟通和政策协调,积极应对QE退出带来的冲击,实现经济成功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