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3)
2023(5496)
2022(4484)
2021(4228)
2020(3516)
2019(7949)
2018(8089)
2017(15119)
2016(8489)
2015(9440)
2014(9889)
2013(9359)
2012(8778)
2011(7968)
2010(8097)
2009(7375)
2008(7246)
2007(6965)
2006(6179)
2005(5272)
作者
(24840)
(20849)
(20500)
(19547)
(12801)
(9797)
(9407)
(7995)
(7989)
(7553)
(7060)
(7058)
(6824)
(6643)
(6595)
(6327)
(6058)
(6001)
(5949)
(5914)
(5399)
(5111)
(5064)
(4817)
(4719)
(4682)
(4569)
(4519)
(4252)
(4227)
学科
(31976)
经济(31944)
管理(21732)
(16613)
(13335)
企业(13335)
中国(11170)
(10555)
(10166)
(9297)
方法(9287)
地方(8993)
(8661)
土地(8365)
(8173)
数学(7531)
数学方法(7441)
业经(7100)
理论(6327)
农业(6089)
(5879)
银行(5860)
结构(5846)
(5807)
金融(5800)
体制(5726)
(5681)
教育(5559)
产业(5271)
(5010)
机构
学院(112998)
大学(111379)
研究(42147)
(40551)
经济(39425)
管理(38637)
中国(32400)
理学(31823)
理学院(31369)
管理学(30634)
管理学院(30424)
科学(26863)
(25720)
(23188)
(21573)
(20799)
(19889)
中心(19577)
研究所(19470)
业大(18604)
农业(18164)
(16463)
(16359)
师范(16206)
北京(16013)
(15645)
技术(15607)
(15379)
财经(15291)
(13822)
基金
项目(74486)
科学(57101)
研究(56303)
基金(50376)
(44685)
国家(44275)
科学基金(36677)
社会(33335)
社会科(31333)
社会科学(31324)
(31077)
教育(26691)
基金项目(26337)
(25866)
编号(24538)
自然(22808)
自然科(22180)
自然科学(22170)
自然科学基金(21754)
成果(21168)
资助(20206)
课题(18598)
重点(17518)
(16546)
(15904)
(15118)
(15114)
项目编号(14350)
创新(14229)
(13981)
期刊
(52293)
经济(52293)
研究(34039)
中国(33800)
(21926)
学报(20521)
教育(19734)
科学(18144)
(16713)
大学(15317)
管理(14868)
农业(14474)
学学(14154)
技术(11405)
(10355)
金融(10355)
业经(9648)
图书(8129)
经济研究(7870)
财经(7708)
职业(7158)
(6945)
问题(6866)
(6807)
(6112)
书馆(5976)
图书馆(5976)
(5912)
论坛(5912)
资源(5513)
共检索到185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佳星  
研究目的:土地权利冲突研究是构建、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而权利冲突源自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解决土地权利冲突的关键,在于厘清土地上两种不同权利边界,构建中国本土化土地权利体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权利冲突表现为土地权利部分缺失的消极冲突和同地不同权的积极冲突;冲突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结构的基础性变革;从权利的本源考量,则根源于民法理论对人身权与财产权内在逻辑、伦理结构区别的漠视。研究结论:通过将土地上冲突的权利分析、定性,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权利内涵,构建边界清晰的土地权利,为农地"三权分置"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惊鸿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集体经济面临组织性质、土地所有权属性和集体与成员间产权关系的多重变革,对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历史变革为基本线索,探讨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由"政社合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兼有准公权与私权属性向单一私权属性回归,集体成员土地权利由一般用益物权向股权转化的逻辑链条。依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静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集体土地处置方式,提出集体土地权益保护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导致增减挂钩试点中集体土地权益价值未得到全面体现。研究结论:建议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权利地位、全面实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规范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农村地价管理体系等措施完善增减挂钩政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玉瑶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丽娜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而制约该项工作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地权属争议问题。一、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存在的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聂家荣  李贵才  刘青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认知权利理论和协调博弈理论,对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博弈,是城市政府和原村集体及其成员,以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边界为基础,在各自的认知权利边界存在重叠、但未能被法定产权有效覆盖的区域,进行利益协调的过程。其中,存在两种权益明晰的模式,一种是城市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进行产权安排实现收益边界的明晰,另一种是通过收益分配博弈自下而上推动产权边界的明晰,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出台正是后者得以实现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博弈形成各方认可的收益分配方案,进而通过更新改造活动完成空间重构,将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峥嵘  杨省庭  
法律经济学认为,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追求效率最大化为目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要使其在农村市场化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应当以其权属形式的特殊方式,在建立好现行市场法治的框架内,进行新的模式构建,有效整合并且自由流通。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农民对集体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私产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石忆邵  
集体土地权属的继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遇到的产权变动形式之一。集体土地的继承包括所有权继承、承包权继承和使用权继承 ,三者有本质的区别。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的继承 ,应该也明文规定承认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继承权。土地权属的继承和撤销是对立的统一 ,文章重点对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属的继承和撤销作了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雄  郭泽喆  
"三权分置"思想发端于承包地,而后针对宅基地阐发,体现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全局改革中的理论兼容和制度弹性。当前,"三权分置"研究呈现块状化特点,有必要开启全景视角,审视和应对推行"三权分置"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可在自物权和他物权二分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再解构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担保权三个层次,结合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主要农村集体土地特殊性的分析,提炼能够反映、重构和化简农村集体土地生产关系复杂性的立法思路。具体而言,所有权是原权利,农村集体土地的次级权利和各项权能均由其衍生。作为次级权利,使用权的实现包括初次分配和复次流转两种形态。担保权是次级权利的延伸,其存在基础是使用权的可流转性。立法远景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理人"均应逐渐过渡为一元化,国家应克制对所有权的僭越以及垄断同类土地市场的冲动,方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名实相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复次流转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去身份化和对价化;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复次流转取得的权利是可行路径,使用权流转的行政管制逐步退出是大势所趋。若以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担保属性为立法意旨,则其复次流转取得权利的物权化立法方向务必坚持,今后立法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曦  
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改革试点县,甘肃省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积极谋划、科学推进,实现了85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420.5亩,成交价款达7693万元。笔者调研了解到,该县通过这项改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陇西县的典型做法摸清家底、制定方案,夯实改革基础。早在2012年,陇西县就结合农村土地"三权"登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曦  
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改革试点县,甘肃省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积极谋划、科学推进,实现了85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420.5亩,成交价款达7693万元。笔者调研了解到,该县通过这项改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陇西县的典型做法摸清家底、制定方案,夯实改革基础。早在2012年,陇西县就结合农村土地"三权"登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辛一  高伟  
由于我国目前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和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等问题在立法和司法上尚无完善的规定,造成近年来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和与土地不能分离的农民房屋的拆迁安置问题,已成为最易产生矛盾的主要社会问题。所以,笔者试图从物权法角度探讨农地征用拆迁中的有关法律问题,从司法角度考察当前征地拆迁中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护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设想和思考,以期对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由建勋  
计划经济时代沿用至今的模糊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土地一级市场征地与二级市场供地之间形成巨大利差,诱导地方政府乐此不彼地过度行使征地权。在国家作为土地权形式上的管理者缺位,农民又无权维护自身土地权益的制度安排下,造成了耕地资源流失的难以遏制。对此,及时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民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成为从源头上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的最佳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青贵  王祎  
农村集体土地权益配置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权和发展权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经营制度惯性等因素引致集体土地权益配置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缺失。重振互助合作文化,健全公平配置的法律保障机制、损害救助与转移机制以及实现配置行为的可归责性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权益配置失衡的制度矫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