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
- 2023(86)
- 2022(56)
- 2021(48)
- 2020(33)
- 2019(79)
- 2018(66)
- 2017(121)
- 2016(65)
- 2015(64)
- 2014(54)
- 2013(65)
- 2012(52)
- 2011(52)
- 2010(62)
- 2009(46)
- 2008(35)
- 2007(34)
- 2006(35)
- 2005(40)
- 学科
- 济(302)
- 经济(302)
- 管理(171)
- 制(151)
- 业(136)
- 中国(127)
- 地方(123)
- 体(114)
- 农(109)
- 业经(105)
- 企(105)
- 企业(105)
- 体制(104)
- 财(92)
- 农业(70)
- 融(67)
- 金融(67)
- 财政(66)
- 制度(63)
- 度(63)
- 行(63)
- 银(63)
- 银行(63)
- 发(61)
- 税(56)
- 发展(52)
- 展(52)
- 地方经济(50)
- 结构(50)
- 产业(48)
- 机构
- 大学(642)
- 学院(636)
- 济(410)
- 经济(404)
- 研究(394)
- 中国(302)
- 管理(232)
- 财(232)
- 省(200)
- 发(175)
- 理学(173)
- 理学院(172)
- 院(172)
- 所(168)
- 管理学(168)
- 管理学院(167)
- 发展(164)
- 展(164)
- 中心(162)
- 委(158)
- 科学(152)
- 江(149)
- 研究所(147)
- 京(132)
- 研究院(128)
- 家(127)
- 部(127)
- 农(124)
- 财经(118)
- 经济学(117)
共检索到1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杜飞轮 刘雪燕 肖潇
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基本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继续得到改善,但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调整风险、财政金融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突显。2015年,多重因素导致经济下行风险依然较大,预计GDP增长为7%左右。为此,应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加快释放内需潜能,协同推进各项改革,防范各类风险,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有许多限定和暗含的条件,体现的是严格的市场经济标准,中国在政府支出与企业资本投入分配、资金供给竞争中性、人口迁徙和劳动力流动、土地要素配置、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和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等方面与假设条件存在较大偏差,实际是这些方面体制的扭曲。因此,可用这些市场经济假设条件“应有但没有,应有多少但没有那么多、或者比应有的多” 的还原逻辑,分析体制扭曲导致的产出损失,以及收入、消费与生产过剩的关系,将改革红利模糊的定性“猜测”变为量化测度。本文估算了理顺各项体制扭曲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潜能,以及2019—2035年形成国民产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环境需要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应有的增速。研究发现,应当继续推进市民化的城市化,快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八亿多农村居民和目前城镇非户籍居民对工业品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延长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工业化时间。以前20年人口增长影响后20年经济增长的定律看,如果不进行有关方面的改革,中国难以在2035年前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而分低高力度不同方案进行配套改革,则可以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获得经济增长潜能最大的改革,是还原土地要素市场交易配置和土地资本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丽君
随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的错配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但有效供给尤其是高端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消费市场的机制体制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极大影响了有效供给的增加,使得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升级不匹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消费领域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充分释放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扩大国内消费。本文通过对制约我国消费潜力进一步扩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消费的必要性,并从供给结构、基础设施、消费环境以及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四个方面提出释放消费潜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消费潜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新立
推进经济改革进而释放发展潜力,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释放城市化潜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业现代化潜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释放资本潜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释放民间投资潜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推进税收体制改革释放就业需求潜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释放自主创新潜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立坚
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将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将再次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通过以政府自身职能转变为基石的"制度红利",来替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所采用的、为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而实施的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政策红利"的方式,探索和确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厉以宁 蒋承
40余年的改革历程表明,第二类非均衡经济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构建具有充分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市场主体逐步建立的过程,既是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市场中发挥更大价值、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这也是人力资本的潜力得到释放的过程。在市场主体的建立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家的成长,都在新的制度条件下逐步实现了人力资本的释放。未来的人力资本理论更应关注如何利用人们创造出来的制度和财富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类需要。
关键词:
深化改革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释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占斌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开放35年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中国改革发展重大历史使命,体现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目标和经验。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一系列新目标、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措施。我们必须强势突围当前的改革困境,敢于啃硬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子扶
本文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在治理结构、管理机制、风险承担、经营方式、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结构、规范发展的目标方向,同时,阐述了实现这些目标应该改革和完善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提出了通过全面、持续、深入的改革、完善,使农村信用社能够真正适应市场,契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服务"三农",做出贡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改革发展 服务“三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小平 何江波
当前,投资项目选择往往局限于单个项目之间的比较,或止于项目组合的研究,而对于企业如何同时选取多个项目组建高协同效应项目群的问题研究较为缺乏。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出发,阐述项目群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影响项目群协同效应的潜能素质,建立项目群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项目群协同效应素质预测模型模型,以利于企业有效构建高协同效应的项目群并成功的实施项目群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来,随着土地供需矛盾加大、用地成本上升和"土地财政"趋紧,土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现行土地制度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正经受重大考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积极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这些实践表明,支撑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土地制度优势依然存在,在坚持土地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完全可以释放更多土地红利。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保障稳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以服务实体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为理念,主动出击,推动各项外汇改革措施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改革红利惠及外向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94年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从一片郊区鱼塘洼地迅速蝶变为全国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苏南经济改革开放的样板。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江苏外汇管理部门的重要服务对象,在其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张小莉
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营改增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深化营改增试点、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等工作。从2012年1月1日上海率先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始,到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到如今各项改革平稳运行,营改增改革秉承大胆突破与稳健运行、深化改革与促进增长相结合的理念,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以及试点行业企业等进行了相关评估。此次营改增座谈会为营改增改革深化指明了方向,将推动营改增改革释放更多红利。
关键词:
营改增 营业税 服务业 抵扣范围 增值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耿仲钟 肖海峰
2014年以来,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实施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三项补贴改革和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本文测算并比较政策改革前后黄箱支持水平的变化情况,认为目标价格补贴和生产者补贴并不能降低黄箱支持水平,且如果补贴标准不降低反而还存在"破箱"风险,三项补贴改革释放的特定产品支持空间在1%左右,但大大降低了非特定产品支持水平。基于"黄转绿"的目标考虑,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
农业支持政策 黄箱 WTO规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来测算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土地制度改革贡献了1.72个百分点。对"十三五"时期的情景预测表明,相对于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部署,只是延续制度惯性,土地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22个百分点而言,完全落实改革部署能达到0.45个百分点,部分落实也能达到0.3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未来应加快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和城镇土地"内涵挖潜",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用途转换和出让中的决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增长红利 增长核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