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3)
2023(3568)
2022(2542)
2021(2519)
2020(2093)
2019(4715)
2018(4508)
2017(8234)
2016(5031)
2015(5781)
2014(5867)
2013(5902)
2012(5592)
2011(4713)
2010(5100)
2009(4792)
2008(5004)
2007(4494)
2006(4137)
2005(4071)
作者
(12688)
(10315)
(10303)
(10266)
(6554)
(4867)
(4792)
(4053)
(3911)
(3822)
(3532)
(3505)
(3479)
(3469)
(3397)
(3068)
(3066)
(3038)
(2997)
(2911)
(2729)
(2563)
(2494)
(2458)
(2433)
(2430)
(2406)
(2361)
(2110)
(2100)
学科
管理(21140)
(20759)
(16165)
经济(16136)
(16019)
(14178)
企业(14178)
财政(11965)
(9474)
(8407)
(8338)
财务(8330)
财务管理(8290)
中国(8113)
企业财务(7901)
地方(5947)
制度(5928)
(5928)
(5580)
(5321)
(4893)
银行(4893)
业经(4766)
体制(4694)
(4604)
方法(4579)
(4512)
教育(3758)
数学(3655)
及其(3599)
机构
大学(60134)
学院(59815)
(23814)
(23447)
经济(23132)
管理(21510)
研究(20738)
中国(19380)
理学(17039)
理学院(16854)
管理学(16619)
管理学院(16496)
(13334)
财经(13241)
(13099)
(11770)
(10837)
科学(10800)
中心(10668)
(10561)
(9654)
财经大学(9259)
财政(9099)
北京(8858)
研究所(8458)
(8114)
师范(8070)
(8029)
(7993)
银行(7703)
基金
项目(31217)
研究(25867)
科学(24297)
基金(21757)
(17703)
国家(17484)
社会(16343)
社会科(15411)
社会科学(15406)
科学基金(15315)
教育(12391)
(12210)
编号(11016)
成果(10913)
基金项目(10862)
(9732)
资助(9041)
自然(8430)
课题(8267)
自然科(8234)
自然科学(8232)
自然科学基金(8085)
(7880)
项目编号(7126)
(7080)
(7039)
重点(7005)
(6734)
(6695)
(6688)
期刊
(34134)
经济(34134)
研究(26996)
(24519)
中国(21371)
教育(11025)
(10146)
金融(10146)
管理(9661)
学报(7651)
财经(7441)
会计(7403)
(7240)
财政(7240)
(7024)
大学(6489)
(6329)
科学(6006)
财会(5884)
图书(5618)
经济研究(5599)
学学(5458)
技术(5078)
(5058)
业经(4699)
书馆(4584)
图书馆(4584)
问题(4119)
通讯(4012)
会通(3995)
共检索到123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志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原则,遵循"预则立"的工作准则,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体系更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曾志权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广东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目标。这不仅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东财政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把创新理念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全面转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可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论断,同时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财政工作必须把创新观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财政工作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财政收入组织要由"重总量"向"重质量"转变,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努力打造实力财政。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株洲市财政收入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春林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及其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财政税收工作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登高远望,胸怀全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抓住主要矛盾,增强财政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能力,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唐先  
财政是"庶政之母"。做好财政工作对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民生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防通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新形势、新要求下,要更加重视财政工作的"六性",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财政部党组坚持领导带头,带领财政党员干部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各项工作,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明确改进提高的参照坐标,边学边改、立行立改,务求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取得实效。深入学习研讨,加强理论武装。思想自觉才会行动自觉。财政部紧紧围绕强化宗旨意识、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凯  
2014年,在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迈入新常态之际,成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上千亿元台阶,正式跨入经济总量万亿、财政收入千亿的城市行列。同时,成都财政运行的产业基础、法制条件、政策环境等正在发生一系列具有趋势性、转折性的深刻变化。"新常态、千亿级、再出发",是成都财政面临的现实课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其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和劳务消费的减少。而非竞争性则是指当一个人更多地消费一种产品时并不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在公共产品的覆盖范围内,原有消费者享用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由此获得的效用程度,并不会因新消费者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或损失,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旭人  
立足全球经济形势,审视改革发展全局,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进一步加强财政科研工作,紧紧抓住当前财政工作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突出及时性与深度,为我国财政科研事业进步和财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建民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财政部党组对专员办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嵌入财政主体业务、融入财政管理大局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视。推进职能和工作转型是当前专员办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专员办承前启后大发展、发挥优势大作为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如何适应新常态、找准新目标、转变新思路,走好转型这盘大"棋",念好预算监管这本真"经",是专员办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我认为,需要从专员办机构的本质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从救中国到发展中国,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继而也致力于为全人类进步的宏伟蓝图而奋斗。党领导的财政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历经供给型财政、生产建设型财政、改革开放后的分权型财政的演变,又进而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和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代财政制度的创新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在理论层面可总结的"四论":基于"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人民中心论";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济—财政系统论";基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宇宙观的"财政发展阶段论";以及基于共产党人"吸收人类文明一切积极成果"宽广胸怀的"财政工作专业论"。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将在继往开来中更为成熟、坚强、卓越地作为"核心力量"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事业,在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继续深化改革,在新时代坚持与贯彻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并以中国特色"大国财政"结合创新型"数字财政"支持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内嵌于党的事业的国家财政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人类社会的福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春兰  许卓云  
财政职能是一个重要的财政基础理论问题,它制约着财政理论体系逻辑框架的构建,关系着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路径和重点。我国转型时期的财政职能定位,既要辨清西方主流财政职能理论和实践对我国财政职能定位的参照意义,又要充分考虑影响它的主要因素,即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转型、财政压力。在这一时期,我国财政应承担的重要职能是:承担改革成本,平滑转型过程;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国企社会责任;改善资源配置,增加公共投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经济稳定,推进社会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郝传萍  
一、财政的职能定位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轨时期,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首先应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公共支出(既财政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建勋  
201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市财政局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不折不扣执行勤俭节约各项规定,全力推动财政工作跨越发展,努力开创和实现财政工作"六新"格局。(一)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建强  刘传洋  
县乡财政是财政工作的末端,也是支撑基层事业发展的基石。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吹响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集结号,也奋勇冲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时代使命的第一线。实际工作中,县乡等基层财政工作状况如何,是不是如同流传的其他基层部门一样可有可无很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