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6)
2023(5772)
2022(4745)
2021(4017)
2020(3352)
2019(7394)
2018(7235)
2017(14260)
2016(7227)
2015(8296)
2014(8443)
2013(8810)
2012(8633)
2011(8336)
2010(8637)
2009(8117)
2008(7747)
2007(7137)
2006(6809)
2005(6230)
作者
(23588)
(19919)
(19881)
(18989)
(12663)
(9218)
(8997)
(7707)
(7505)
(7106)
(7017)
(6616)
(6471)
(6441)
(6190)
(6038)
(5775)
(5639)
(5609)
(5322)
(5219)
(4868)
(4769)
(4533)
(4522)
(4452)
(4188)
(4070)
(3984)
(3798)
学科
(64448)
经济(64418)
管理(20972)
地方(19176)
(17414)
方法(16672)
地方经济(14363)
数学(14244)
数学方法(14199)
(13471)
企业(13471)
业经(12295)
中国(12228)
产业(11242)
(10412)
(9792)
资源(8284)
(8100)
环境(8039)
(7817)
经济学(7709)
(7418)
农业(7361)
结构(6562)
(6558)
金融(6558)
(6524)
(6094)
贸易(6089)
技术(5947)
机构
学院(122806)
大学(121307)
(68478)
经济(67411)
研究(49308)
管理(45696)
理学(38413)
理学院(37992)
管理学(37575)
管理学院(37329)
中国(36262)
科学(26855)
(25949)
(25845)
(25304)
研究所(22723)
经济学(22458)
中心(20949)
财经(20607)
经济学院(19893)
(19092)
(18469)
(17089)
北京(16936)
(16734)
科学院(16168)
(15361)
师范(15282)
(15112)
财经大学(14933)
基金
项目(75241)
科学(59732)
研究(56656)
基金(54433)
(46581)
国家(46270)
科学基金(39464)
社会(39239)
社会科(37471)
社会科学(37462)
(29560)
基金项目(28288)
(23364)
教育(23105)
自然(22327)
资助(22220)
自然科(21587)
自然科学(21581)
编号(21497)
自然科学基金(21215)
(20135)
成果(17257)
发展(17223)
重点(17139)
国家社会(17106)
(17001)
(16402)
(16031)
经济(15903)
(15457)
期刊
(87282)
经济(87282)
研究(41489)
中国(25131)
管理(19933)
(18109)
科学(15726)
(15545)
经济研究(15054)
学报(14900)
业经(12259)
财经(11452)
技术(11390)
问题(11314)
大学(11009)
(10699)
金融(10699)
农业(10676)
学学(10367)
(10357)
技术经济(9129)
(8216)
世界(8017)
资源(7541)
经济问题(7522)
统计(7466)
国际(7414)
经济管理(7099)
商业(6839)
(6713)
共检索到201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婷婷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我国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将其列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和国家的战略元素,被称为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作为高科技的重要基础资源,稀土在国家安全和战略中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虞秉均  
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东县土地管理局局长虞秉均我县地处南黄海之滨,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粮棉生产都是全国的先进县。每年通过大力复垦和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管理等工作,人均耕地每年保持在1.27亩左右,基本保持动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欧阳溥蔓  
西部旅游资源富甲天下。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必须解放思想、加快开放开发步伐 ,大力引进资金 ;突出旅游产品特色 ,保护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级景区标准打造世界级精品 ,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 ;提升旅游产品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强势宣传促销 ,提高旅游产品国内外知名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忠泰  
陕西具有显著的科技教育优势,但经济发展却严重滞后,科教优势始终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其内在原因在于陕西科技知识生产的性质来源和成果结构本身有问题,科技优势实际上是远离生产实际的基础研究成果(论文)的优势、壮国威型的国防科技优势和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这些成果和优势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也不可能转化为当地的经济实力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善科技知识生产的类型和结构,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大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上下游顺畅的互动与联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术桐  黄贤金  李璐璐  陈美  
分析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内的基础资源优势度。对非物质性的气候资源采用气候资源综合指数法予以评价。将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进行线性加权以比较基础资源优势度。中国资源优势差异明显。云南、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贵州等省份资源优势明显,由于资源组合状况良好,云南省资源优势最明显。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海南、浙江等省市资源优势不明显,其中上海市最弱。对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行了对比研究。经济优势较明显的省份资源优势往往并不好,而资源优势较明显的省份经济优势却很微弱。经济发展重心与资源赋存重心显著错位。经济优势不仅受资源分布的限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敏俊  黄文  李娜  
随着煤炭资源开发重心的向西转移,能源资源的成本优势将可能吸引能源密集型产业和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向西转移,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利用DMRCGE模型和情景分析定量模拟了煤炭开发重心西移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开发重心西移,通过成本驱动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的作用,将促进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转移,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密集型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资源富集区域与经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但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制造业的优势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疆煤炭生产比例的提升,将带动新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份额增加,有利于新疆依托本地市场提升制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饶华敏  
西部地区要缩小乃至消除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步伐,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当前的关键是要走好第一步,即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六盘水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得天独厚的矿产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只有确立正确的资源开发战略原则,才能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殿发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李殿发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总面积8648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场),总人口33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人。通榆县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关东的一块宝地,十大资源得天独厚。耕地资源。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00万亩,平均每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正  
湖南省永州市是矿产资源大市,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矿业在全市经济中起着十分显著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但永州市矿产资源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及其附加值率不高,同时环境污染、安全隐患严重。因此,利用好、发挥好矿产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丽颖  麻元元  唐明  
西部是我国煤炭、天然气、有色、稀有、稀土金属、石棉、磷、钾肥的主要蕴藏地,更是石油、煤炭战略后备资源之所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累计探明储量潜在价值87万亿元,中西部地区占91%且分布集中,非常有利于资源工业与高耗能原材料加工区位配置,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乃武  李佩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巨大,社会再生产的根基受到严重侵蚀。2015年,中国创造的GDP占全球的15%,却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54%的铁矿石和60%的水泥。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资源环境成本占GDP的12.3%。多年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当前中国存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空间分离与非对称现象。改革开放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乃武  李佩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巨大,社会再生产的根基受到严重侵蚀。2015年,中国创造的GDP占全球的15%,却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54%的铁矿石和60%的水泥。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资源环境成本占GDP的12.3%。多年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当前中国存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空间分离与非对称现象。改革开放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