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8)
- 2023(1497)
- 2022(922)
- 2021(885)
- 2020(731)
- 2019(1519)
- 2018(1542)
- 2017(2683)
- 2016(1615)
- 2015(2045)
- 2014(2071)
- 2013(1758)
- 2012(1608)
- 2011(1355)
- 2010(1450)
- 2009(1377)
- 2008(1511)
- 2007(1377)
- 2006(1212)
- 2005(1139)
- 学科
- 管理(5560)
- 济(5433)
- 经济(5419)
- 业(4630)
- 制(3389)
- 企(3339)
- 企业(3339)
- 农(3136)
- 财(2954)
- 体(2809)
- 中国(2782)
- 体制(2342)
- 农业(2181)
- 业经(2122)
- 预算(1809)
- 地方(1670)
- 决算(1550)
- 银(1512)
- 财政(1511)
- 银行(1511)
- 制度(1465)
- 度(1465)
- 行(1439)
- 理论(1416)
- 务(1396)
- 教育(1387)
- 财务(1385)
- 财务管理(1369)
- 融(1338)
- 金融(1336)
- 机构
- 学院(21443)
- 大学(20950)
- 研究(8792)
- 济(8399)
- 经济(8137)
- 管理(6754)
- 中国(6641)
- 财(6172)
- 理学(5195)
- 理学院(5117)
- 管理学(5058)
- 管理学院(5004)
- 京(4966)
- 科学(4836)
- 所(4442)
- 江(4151)
- 农(3959)
- 研究所(3885)
- 中心(3771)
- 财经(3747)
- 省(3404)
- 经(3393)
- 北京(3279)
- 院(3266)
- 范(3236)
- 师范(3212)
- 州(3060)
- 技术(2947)
- 农业(2899)
- 职业(2882)
共检索到40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光远
一是公开性。公开性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部过程,不仅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同时还要通过新闻媒介向广大公众公布宣传。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相对于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改革是整个财税改革的基础,地方自主权也更大一些,有必要、有条件率先取得突破。2014年11月28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山东预算管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是山东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弯海川
2014年8月底,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新预算法,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照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新疆各级财政部门以新预算法的出台为契机,将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相结合,及时研究出台《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从六个方面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为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物质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岚 马海涛 秦强
一、制约人大行使预算权的内在因素目前我国预算决策实质上还是掌握在政府及其各部门手中,政府既得预算的执行者又是预算的编制者,政府与纳税人之间预算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纳税人及其代议制机构——各级人大难以对政府预算实施有效的审查和监督。可以说,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家林
财政预算是国家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都必须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这不仅说明预算的重要性;从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又说明,预算活动是人民参与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的宪政活动。因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诚实
近年来,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山东省泰安市财政局在预算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新预算法出台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和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立足源头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先行先试,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一)规范细化预算编制,透明预算制度逐步建立。坚持以规范、细化促进透明、高效,逐步完善预算标准体系、细化编制内容,为预决算公开奠定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龙
当前,预算在治理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当做一种效率工具和控制工具。通过政府收支的预算管理,包括绩效评价、中期预算、跨年度平衡机制以及编制和执行管理等措施,提高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政府运行效率。同时,又可通过预算权力的配置,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增强政府对系统内部行为的控制,防止政府理性异化,打造负责任的政府,提升其治理能力。预算的这种治理作用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工具理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施正文
作为调整预算关系和规范收支行为的预算法被各国普遍视为"经济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是发挥和实现预算的理财治国功能的制度保障。新预算法在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的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突破和创新。新预算法的法律精神和根本宗旨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洪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程瑜
法律约束力是政府预算存在的根本。如果政府预算不能对政府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即为预算软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支出软约束。现代预算管理的灵魂是硬化预算对政府支出的约束,而硬化预算支出的关键在于不能随意开财政收支的口子。为此,新预算法做出了规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硬化预算约束尤其是支出约束,以新预算法为基础构建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政府预算是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全面推进政府预算管理的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我国财税改革的基本目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8月31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预算法》,为我国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指明了方向。一、新预算法的实践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预算绩效管理等制度改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广君
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财政成为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新《预算法》的修订和实施,则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石。本文结合辽宁依法理财改革实践及成效,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贯彻新《预算法》为契机全面推进辽宁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广君
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大战略、大思路中,财政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现代财政制度,也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作为推进这一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不仅是财政经济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新预算法: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基石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顾名思义,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广君
新《预算法》发布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相继出台。这些重大举措彰显出中央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决心和战略构想。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预算的法定性、完整性、规范性、透明性、科学性、绩效性和问责性等必将稳步提升,并成为财政的一种"新常态"。以此为契机,辽宁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燕
我国近几年通过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构建完整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搭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平台。但2005年国家审计署对32个中央部委审计揭示出的种种"屡审屡犯"的违规问题,使人们不禁对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提出了疑问。这一方面反映出制度改革与创新还远没有到位,但问题更主要的表现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要想真正杜绝"屡审屡犯",除继续完善现有的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快从法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