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9)
2023(4900)
2022(3935)
2021(3322)
2020(2656)
2019(5914)
2018(5745)
2017(10658)
2016(5452)
2015(6325)
2014(6531)
2013(6615)
2012(6536)
2011(6288)
2010(6583)
2009(6165)
2008(5823)
2007(5606)
2006(5424)
2005(4733)
作者
(17075)
(14484)
(14451)
(13804)
(9430)
(6678)
(6532)
(5580)
(5456)
(5257)
(5178)
(4979)
(4720)
(4715)
(4532)
(4499)
(4331)
(4178)
(4136)
(3944)
(3713)
(3555)
(3527)
(3421)
(3399)
(3354)
(3118)
(3024)
(2985)
(2850)
学科
(51876)
经济(51854)
地方(17468)
管理(15071)
地方经济(12280)
方法(11431)
中国(10926)
数学(10051)
数学方法(10024)
(9100)
业经(8713)
(8069)
(7737)
(6638)
企业(6638)
环境(6490)
经济学(6449)
(5919)
(5488)
金融(5488)
(5480)
农业(5391)
(5320)
产业(5173)
资源(5129)
(4814)
(4687)
及其(4671)
总论(4508)
(4474)
机构
学院(88377)
大学(87613)
(48884)
经济(47995)
研究(36473)
管理(29535)
中国(27371)
理学(23897)
理学院(23582)
管理学(23256)
管理学院(23068)
(20172)
科学(19071)
(18513)
(18257)
经济学(16589)
研究所(16097)
中心(15729)
财经(15267)
(15003)
经济学院(14463)
(13704)
(13181)
北京(12145)
(11790)
师范(11715)
(11707)
(11333)
(11191)
科学院(11151)
基金
项目(50613)
研究(39901)
科学(39423)
基金(35213)
(29711)
国家(29454)
社会(27130)
社会科(25661)
社会科学(25654)
科学基金(24839)
(20126)
基金项目(17846)
教育(17643)
(15929)
编号(15619)
资助(14539)
成果(13350)
(13186)
自然(13123)
自然科(12737)
自然科学(12735)
自然科学基金(12484)
课题(12194)
(12163)
经济(12055)
重点(11768)
发展(11524)
国家社会(11478)
(11355)
(11056)
期刊
(67953)
经济(67953)
研究(33995)
中国(21634)
(14868)
管理(13761)
经济研究(11690)
(10857)
科学(10108)
学报(10080)
技术(10044)
教育(9716)
(9545)
金融(9545)
财经(8897)
业经(8509)
问题(8262)
大学(8225)
(7940)
学学(7544)
农业(7191)
技术经济(6444)
世界(5913)
(5579)
经济问题(5453)
统计(5404)
国际(5122)
经济管理(5093)
改革(4942)
(4942)
共检索到157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逢贤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化趋势,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闽南三角带经济圈、图门江三角带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黄河流域经济带、长江流域经济带等经济合作区或经济发展核心区。区内参与合作的各方在资源配置、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协调竞争等方面受益匪浅,唯北部湾地区至今尚处于无序状态。环北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雪芳  廖国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经旭  
本文通过分析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利弊条件,认为加快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成,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中坚  
北部湾地区包括广西的钦州湾区、已经独立建省的海南岛、广东的雷州半岛以及越南的北部湾沿海地区。北部湾是中国距离东南亚、印度洋、欧洲、大洋洲最近的海域,是中国大西南和印度支那北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北部湾海域及其沿海地区,特别是其辽阔腹地拥有丰富的有待开发的资源。北部湾中国领土部分历史发展具有内部的统一性,历史上长期处在同一行政区域之中,各个地区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曾有密切联系;是中国最早的海外交通门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文晖  王诗华  
1999年,“10+3”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以来进展缓慢,惟有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成果。本文主要分析“10+3”机制的脆弱性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并从这个背景下来考察中国华南地区与越南北部地区正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目前有关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论述几乎都是针对广西或某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展开的,这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应当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换言之,要把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第一,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二,与中国的能源战略结合起来。第三,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结合起来。第四,与中国加强周边国家次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五,与中国开放战略结合起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不仅是相关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而且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最高决策层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蒋团标  
中心城市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出现,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有必要进行跨国的区域整合。通过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问题,探索开放经济下的中心城市跨国区域整合途径是本文的宗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放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构建城市群的实践,表明国内生产力布局模式正逐渐向城市主导型转变。为此,研究环昆经济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加快环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云南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进  
本文从环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说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并提出北部湾合作的领域范畴,如:共同构建交通大网络,发展临海型工业,开发海洋资源和热带亚热带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等。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措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雪芳  
环北部湾经济圈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点,但雷州半岛地区目前并未主动融入其中。本文分析了雷州半岛区域旅游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竞合态势及竞争优势,并提出其参与环北部湾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彭永岸,吴唐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沈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比以前更为频繁。面对世界各地越来越趋于区域一体化的形势,我国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广东、广西、海南的环北部湾地区必须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勤林  闭明雄  
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产生明显的外部性。地方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与市场缺陷、政府理性、行政区划和政府职能等密切相关,它将妨碍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克服地方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是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率,加快地方市场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  兰艳泽  陈臻  
基于文献,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圈城市之间合作的困境:合作主体间合作动机难以协调一致、理论(或政策)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实践中合作内聚力得不到提升。进一步,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圈港口城市合作的经济基础、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发展基础、制度基础。研究认为,要推动北部湾经济圈港口城市的有效合作、发挥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作用、完善沿海发展轴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可借鉴"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采取"多中心、少层级、网络化"城市间合作委员会的合作模式,通过法律化的协调机制和扁平化、高效率的合作模式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港口相关产业、滨海旅游业等领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上舟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四洲两湾”(图门江、长江、闽江和珠江的四个三角洲,以及渤海湾、北部湾的两个大海湾)开发开放的格局。就“两湾”而言,渤海湾经济圈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看好;而北部湾地区则开发较晚,起伏较大。今年9月9日,雄踞北部湾地带战略区位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封关运行。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保税区,事实上的中国第一个自由港。洋浦的经济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外部环境与扩散效应,必须与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形成联动操作。洋浦的开发建设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下了这篇有价值的论文。另据权威人士透露,洋浦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筹组“北部湾与洋浦开发研究所”,并将于今冬明春组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