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0)
- 2023(13584)
- 2022(11707)
- 2021(10928)
- 2020(8841)
- 2019(20611)
- 2018(20502)
- 2017(38631)
- 2016(21149)
- 2015(23701)
- 2014(23851)
- 2013(23701)
- 2012(22050)
- 2011(19994)
- 2010(20023)
- 2009(18142)
- 2008(17505)
- 2007(15353)
- 2006(13666)
- 2005(12202)
- 学科
- 济(90506)
- 经济(90422)
- 管理(58538)
- 业(56810)
- 企(44991)
- 企业(44991)
- 方法(35751)
- 数学(30468)
- 数学方法(30138)
- 中国(27066)
- 农(26389)
- 地方(25966)
- 业经(21602)
- 财(19384)
- 学(18938)
- 农业(18508)
- 贸(15741)
- 贸易(15726)
- 易(15142)
- 制(14830)
- 环境(14633)
- 和(14315)
- 技术(14270)
- 理论(14227)
- 地方经济(14104)
- 发(14058)
- 银(13853)
- 银行(13812)
- 融(13619)
- 金融(13617)
- 机构
- 大学(298859)
- 学院(298538)
- 管理(118140)
- 济(116999)
- 经济(114310)
- 研究(104955)
- 理学(101708)
- 理学院(100490)
- 管理学(98810)
- 管理学院(98281)
- 中国(77338)
- 科学(65939)
- 京(65859)
- 所(53320)
- 财(52247)
- 农(49940)
- 研究所(48462)
- 中心(46942)
- 业大(45118)
- 江(44230)
- 范(42424)
- 北京(42347)
- 师范(42047)
- 财经(41356)
- 农业(38725)
- 院(38409)
- 经(37519)
- 州(36803)
- 师范大学(34037)
- 经济学(33570)
- 基金
- 项目(204480)
- 科学(160098)
- 研究(151500)
- 基金(145672)
- 家(127052)
- 国家(125931)
- 科学基金(107519)
- 社会(93372)
- 社会科(88370)
- 社会科学(88348)
- 省(80698)
- 基金项目(77932)
- 自然(69655)
- 教育(69133)
- 自然科(67991)
- 划(67982)
- 自然科学(67978)
- 自然科学基金(66719)
- 编号(63068)
- 资助(59553)
- 成果(51290)
- 发(47636)
- 重点(45882)
- 部(44304)
- 课题(43863)
- 创(42245)
- 创新(39300)
- 科研(38638)
- 项目编号(38345)
- 发展(37997)
- 期刊
- 济(134771)
- 经济(134771)
- 研究(91605)
- 中国(61944)
- 学报(47082)
- 农(46726)
- 科学(44266)
- 管理(43974)
- 教育(39160)
- 财(37346)
- 大学(35402)
- 农业(33031)
- 学学(32969)
- 技术(26595)
- 融(26431)
- 金融(26431)
- 业经(23673)
- 经济研究(20806)
- 财经(19313)
- 图书(17859)
- 问题(17392)
- 业(16693)
- 经(16375)
- 科技(15242)
- 理论(14813)
- 技术经济(14437)
- 资源(14036)
- 现代(13768)
- 实践(13704)
- 践(13704)
共检索到449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国力 贾若祥 徐睿宁
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新时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最为明显的区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必须把特殊类型地区高质量振兴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把握不同特殊类型地区的共性特征,强化“统”的力度,加大政策资源等支持力度,又要细化“分”的举措,彰显不同类型的功能特色,精准谋划促进特殊类型地区分类高质量振兴发展的路径,通过特殊类型地区的高质量振兴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确保特殊类型地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跟上队。
关键词:
特殊类型地区 高质量发展 振兴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玲 邓猛 朱志勇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制度构建为主的建设阶段再到普及与提升的发展阶段,正朝向新时代内生式发展的探索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背景赋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带来理论立场、基本特征及实践方式上的内涵转变,秉持“伦理关怀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彰显“多元选择,朝向融合”的基本特征,追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落实“课程整合与差异教学”的实践方式,追求一般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未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理念、路径上明晰行动理路,以构建“适宜”的民族特殊教育本土化理论为引领,将生态融合与内生发展作为行动的两翼,打造“共生”的民族特殊教育发展新样态,指向“普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吉军 戚振宇
2019年1月10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高端论坛暨"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科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燕 赵楷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业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城乡数字鸿沟和生产流通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等的建设与动态调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嵩 姜磊
文章首先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各省份均处于高级协调和特级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省份处于特级协调阶段;(2)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因素,但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周边省域乡村振兴存在虹吸效应;(3)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集聚时空效应,即乡村振兴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另外,还发现存在显著的短期时间滞后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以来,中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还面临诸多挑战。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必须政府主导、深化改革,政府、社会、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颖 王善峰 杜媛 朱振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及办好特殊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北京市历来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期间,以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为着力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六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改革,切实推进首都特殊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特殊教育 首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芳 董蕾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云霞 李峻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平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必然选择、缓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与个性需求的内在要求。应以“创新驱动”系统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维创新;以“自觉协同”有效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方联动;以“样态精准”合理满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以“高度开放”积极践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态融合;以“标准高效”适切衡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重效益,从而展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解题能力。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变革的认知广度;落实以人为本,汇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动力变革的实在温度;依托村镇经济,积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效率变革的强大力度;嵌合乡土文化,归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变革的内驱深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出发,顺应亿万农民新企盼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对新中国70年城乡发展实践的理论思考,凸显了习近平深入乡村、扎根农民的"三农"情怀。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内涵丰富,包括乡村振兴之基、乡村振兴之本、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振兴之擎、乡村振兴之核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蕴含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实践和政策价值。新时代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践行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系列论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东玲 杨弘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经济发展和地域治理方面急需进行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因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特殊性,协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但东北地区在协同推动经济振兴过程中仍面临国企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不足、现有产业协同创新不足、营商环境协作机制有待改善、协同开放深入程度不足等问题,对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形成严重制约。东北地区应协同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改革,协同产、学、研创新打造龙头企业,协同发展特色产业链,协同工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协同开放,以此更好地发挥现有优势,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安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乡村的资源和环境成为重要课题。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孙华主编的《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是一部全面介绍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专业著作,该书系统论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作者在第一章阐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并唤起读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在第二章中,作者系统介绍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到“两山”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阐述,
关键词:
公共资源管理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可 李元鑫 王志丹
辽宁既是农业大省,也是种质资源大省。通过在全面阐述辽宁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当前种业振兴行动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加快推动辽宁现代种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种业 种业振兴 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芳山 李露瑶 陈杰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极大。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创新性地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深入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经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0.4100。(2)数字经济对林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5700,说明数字经济在林业经济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3)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网站数和信息从业人数,重要性分别为13.62和11.61,农村电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4)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分别为东部地区0.6450、西部地区0.2560、东北部地区0.2350、中部地区0.1970。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比较以及林业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的异质性分析,深化了相关研究内容,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林业经济大省数字经济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政策启示: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利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推手,重点推动农村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农村电商,推进林业大省和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