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3)
- 2023(2180)
- 2022(1944)
- 2021(1792)
- 2020(1627)
- 2019(3566)
- 2018(3507)
- 2017(6315)
- 2016(3621)
- 2015(4106)
- 2014(4207)
- 2013(4073)
- 2012(3937)
- 2011(3641)
- 2010(3802)
- 2009(3579)
- 2008(3508)
- 2007(3242)
- 2006(3130)
- 2005(3110)
- 学科
- 济(14114)
- 经济(14092)
- 业(10186)
- 管理(9550)
- 农(8128)
- 地方(6237)
- 农业(5963)
- 企(5933)
- 企业(5933)
- 制(4423)
- 中国(4272)
- 学(3560)
- 业经(3508)
- 方法(3411)
- 银(3312)
- 银行(3311)
- 行(3187)
- 财(2997)
- 数学(2817)
- 地方经济(2816)
- 数学方法(2742)
- 制度(2724)
- 度(2724)
- 贸(2702)
- 贸易(2695)
- 易(2587)
- 土地(2510)
- 体(2480)
- 融(2458)
- 金融(2457)
- 机构
- 大学(50241)
- 学院(49755)
- 济(19921)
- 管理(19785)
- 研究(19491)
- 经济(19389)
- 中国(16221)
- 理学(16032)
- 理学院(15868)
- 管理学(15610)
- 管理学院(15516)
- 农(12719)
- 科学(11548)
- 京(11405)
- 中心(10347)
- 江(10224)
- 财(9820)
- 所(9606)
- 农业(9429)
- 业大(8986)
- 省(8523)
- 研究所(8460)
- 州(7846)
- 范(7563)
- 师范(7507)
- 北京(7334)
- 院(7025)
- 财经(7002)
- 经(6173)
- 经济管理(6168)
共检索到89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莉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国家多年来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已经启动,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今后,在认真总结典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多方面着力,确保目标任务扎实顺利地完成。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模式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推进城市化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必须要完成的重大任务。应实施"有序拆迁-货币补偿-自主选房"的新模式,让棚户区居民自主选择购房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促进人口流动,防止形成新的棚户区,消化过剩住房供给;建立棚户区改造补偿资金,加大棚户区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及其就业创业帮扶力度,高标准编制并公开城市规划以及棚户区改造规划。
关键词:
城市化 棚户区改造 实物补偿 货币补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8年以来,四川省着力改善民生,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有效缓解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08—2013年,共改造各类棚户区58万套(户),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78亿元,城市区域内的低洼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等得到全面改造,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得到大幅提升;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煤矿企业和单位的危旧住房也同步改造,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4年实施的"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40万套(户),进一步加快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晓兰 倪鹏飞
辽宁省棚户区治理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客观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旨在建立棚户区改造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棚户区改造的实际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棚户区居民在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条件、社区环境、社会福利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上都有显著提高。在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治理模式下,政府行为直接影响居民对棚户区改造的认同度,其中评估公正性对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影响最大。此外,工程时间、规则清晰度及政府遵守承诺程度都影响居民对居住环境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满意度的正面评价。
关键词:
辽宁省 棚户区改造 居民满意度 绩效评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耀平
为消除我国旧城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居民安置不到位、改造规划欠周及腐败等突出问题 ,必须加强规划监督 ,搞好社区建设的空间因素与社会因素整合 ,加强文化经济建设 ,发展城市综合服务经济 ,建设好社区综合体小区 ,优化综合服务经济发展环境。只要我们理论认识上高度重视与实践创造紧密结合 ,旧城棚户区改造任务将胜利完成 ,城市现代化步伐必然加快。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在怡 罗茜 王守清
一、商品房与棚改一体化开发。目前,多数地方政府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均为回迁安置房,不可包含商品房。若存在满足本项目原址回迁外的剩余面积,有两种处理方法:可用于提供给其他棚户区改造项目居民作为安置房或临时周转用房;或切割为独立地块,须单独入市进行招拍挂,可用于商品房开发。第一种处理方法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尽可能让棚户区改造的居民回迁的原则;而且,对于具有优越区位优势的地块而言,如位于中心老城区或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郑生钦 马光德 司红运
根据棚户区改造特点和PPP模式的适用性,探讨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然后构建棚户区改造项目PPP结构、运作流程并提出运作的关键问题。最后根据其运作的关键问题给出应用PPP模式改造棚户区项目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融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PPP模式 融资 可行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明
基本情况棚户区改造节奏不断加快。为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有关棚户区改造政策精神,2016年,景德镇市政府出台了20172019年三年棚改规划,进一步加快了各类棚改项目进度。据统计,2017年,景德镇市棚户区改造计划任务数为13126户,较上年增加1596户,增幅达13.9%。2017年全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8个,项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彪
2015年北京市明确集体土地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的模式和审批程序,以此为标志,棚户区改造与传统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融合,成为北京市土地一级开发的重要形式。经过若干年的实施,近年陆续有集体土地棚户区改造项目整理完成的经营性土地入市,意味着改造工作成效初显。结合集体土地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践,从实施主体的角度,探讨集体土地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重难点、投资风险等内容。希望通过实践案例的总结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对于其他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棚户区改造 投资风险 案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截至2013年,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余万户,帮助几千万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在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已经启动,各地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为棚户区改造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使更多棚户区居民从"忧居"到"乐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寇元虎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还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棚户区改造存在着拆迁难度大、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下一步,应坚持依法拆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疏解社会矛盾;创新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规划方式,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空间。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创新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齐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就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和解决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05年8月,曾培炎副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谢俊
本文对29个省级政府2005~2014年间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事件史分析。实证分析显示: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外部因素中的中央政策、同级地方政府压力、新闻报道数量以及学术文章数量均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扩散明显正相关。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应把握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制度背景与政府间关系,构建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逻辑;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强智库建设,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参考;棚户区改造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代表,其他类型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可借鉴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的成功经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智鹏
棚户区改造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城市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将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棚户区房东(改造方)和租户(外来人口)等市场主体引入,考察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房屋租金、住房购买价格的内生决定机制以及各个市场主体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成果将为评估和解释现实中棚户区改造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提供很好的微观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丽晶 张平宇
棚户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开展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然而大多数改造工作重心仍以拆建房屋为主,对棚户区的系统改建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从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再生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内外大量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强调棚户区的改造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再生,更是涵盖经济复兴、社区重构、文化重建的社会再生。以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实证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棚户区改造中,需要将建筑、就业、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融合一起,以促进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再生 棚户区 社区重构 阜新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