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0)
- 2023(12937)
- 2022(10245)
- 2021(9430)
- 2020(7399)
- 2019(16787)
- 2018(16993)
- 2017(31280)
- 2016(17203)
- 2015(19714)
- 2014(19798)
- 2013(19092)
- 2012(17588)
- 2011(16086)
- 2010(16142)
- 2009(14378)
- 2008(14126)
- 2007(12792)
- 2006(11552)
- 2005(10346)
- 学科
- 济(68504)
- 经济(68433)
- 管理(47682)
- 业(37710)
- 企(28299)
- 企业(28299)
- 中国(26030)
- 农(22970)
- 方法(22757)
- 环境(20512)
- 数学(19349)
- 数学方法(19184)
- 学(17093)
- 业经(16852)
- 制(15401)
- 地方(15240)
- 农业(14480)
- 贸(13889)
- 贸易(13877)
- 财(13825)
- 易(13577)
- 发(13271)
- 划(12580)
- 银(12410)
- 银行(12377)
- 和(12115)
- 体(12087)
- 行(12021)
- 融(11836)
- 金融(11829)
- 机构
- 学院(238880)
- 大学(237098)
- 济(100136)
- 经济(98093)
- 研究(91669)
- 管理(83906)
- 理学(70311)
- 中国(70081)
- 理学院(69499)
- 管理学(68232)
- 管理学院(67833)
- 科学(55419)
- 京(52818)
- 所(46380)
- 财(44627)
- 农(43572)
- 研究所(42306)
- 中心(40448)
- 江(37148)
- 业大(35883)
- 财经(34406)
- 北京(34114)
- 院(33964)
- 农业(33835)
- 范(33072)
- 师范(32681)
- 经济学(31442)
- 经(31421)
- 州(29038)
- 经济学院(28200)
- 基金
- 项目(159709)
- 科学(124547)
- 研究(119791)
- 基金(113258)
- 家(100669)
- 国家(99893)
- 科学基金(83524)
- 社会(75573)
- 社会科(71484)
- 社会科学(71463)
- 省(62541)
- 基金项目(58915)
- 教育(54535)
- 划(53132)
- 自然(51124)
- 自然科(49849)
- 自然科学(49831)
- 自然科学基金(48910)
- 编号(47980)
- 资助(45417)
- 成果(39583)
- 重点(37408)
- 发(37190)
- 课题(35629)
- 部(35023)
- 创(33433)
- 国家社会(32294)
- 创新(31549)
- 中国(30658)
- 发展(30153)
共检索到377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刘守临 张瑾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刘守临 张瑾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英杰 陈艳华 林春
基于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入手尝试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且表现出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特征。同时,受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调节效应的影响,绿色金融可提前跨越拐点,赋能制造业服务化。鉴于此,应有重点、分阶段及分区域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加强环境规制,助力绿色金融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任懿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张奕涵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必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曦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闫明杰
绿色税制作为以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目的的一种税收制度,其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中国式现代化对绿色税制设计提出要求,通过从绿色税制设计的目标、主体、动力、方式和效率评价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并在理论框架的约束指导下,主要从以顶层战略为基础的设计目标细化、以多元共参为核心的设计主体组建、以政策激励为突破的设计动力激发、以诱致性设计为主导的设计方式选择、以效率评价为保障的设计效果实现五个方面对绿色税制设计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发挥绿色税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菲 高萍
绿色税制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助于高效提供绿色公共物品、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我国现行绿色税制存在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的调控作用有限、对绿色创新的优惠力度不足、服务人民的内涵体现仍需强化等问题,本文建议强化绿色税制对减污降碳的调控作用、加大对绿色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税收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指臣 张涛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体系中产业、市场、技术、政策等子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锁定效应探讨了传统经济体系运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锁定效应提出了破解经济运行锁定状态的推进路径: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绿色规范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的开放格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完善的经济体制;二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驱动机制、生长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鄢哲明 邓晓兰 陈宝东
文章在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框架下,探讨了绿色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5~2012年中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因果检验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其水平上升的推动力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文章突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回应了已有文献关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省级政府的经济干预对产业结构低碳化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抵消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效果。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目标,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清洁技术发展,促使技术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中文 高朋钊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低碳城市的建设还处在刚起步状态,作为低碳城市建设重要支撑体系的交通体系,与国外比较成熟的低碳交通建设相比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城市低碳化进程中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城市交通的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私家车辆的控制四方面建设低碳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交通体系 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阳 邢文杰 鲍健强
近年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给我国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各级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的重要性。文章基于对我国重点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统计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总结出城市能源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在AHP模型与相关指标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布局,构建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试点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路径做了简单的梳理,以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低碳化 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