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5)
2023(18485)
2022(15510)
2021(14525)
2020(12009)
2019(27078)
2018(26871)
2017(51909)
2016(28137)
2015(31762)
2014(31698)
2013(31685)
2012(29370)
2011(26611)
2010(27016)
2009(25043)
2008(24897)
2007(22517)
2006(20450)
2005(18566)
作者
(83096)
(69183)
(68655)
(65026)
(43872)
(33113)
(31086)
(27044)
(26298)
(24871)
(23492)
(23481)
(22198)
(22013)
(21267)
(20973)
(20267)
(20263)
(19838)
(19765)
(17303)
(17203)
(16721)
(16006)
(15518)
(15487)
(15435)
(15426)
(13913)
(13777)
学科
(124103)
经济(123957)
(103519)
管理(89046)
(84105)
企业(84105)
(50128)
方法(48028)
数学(37935)
数学方法(37512)
业经(36321)
中国(35116)
(33623)
农业(33564)
地方(30691)
(25535)
(23157)
(22634)
财务(22558)
财务管理(22520)
技术(22178)
(21689)
贸易(21671)
(21384)
企业财务(21310)
(20984)
理论(20686)
(19481)
银行(19436)
(19101)
机构
学院(407674)
大学(402706)
(168079)
经济(164450)
管理(163227)
研究(140424)
理学(139163)
理学院(137617)
管理学(135528)
管理学院(134776)
中国(109660)
(87432)
科学(85063)
(77157)
(76842)
(71551)
中心(64530)
研究所(64197)
(64078)
业大(62266)
财经(59744)
农业(58802)
北京(55704)
(54304)
(54115)
师范(53859)
(51344)
(50606)
经济学(48176)
(45550)
基金
项目(266848)
科学(210817)
研究(199759)
基金(191947)
(166051)
国家(164455)
科学基金(141850)
社会(126389)
社会科(119386)
社会科学(119351)
(106449)
基金项目(102111)
自然(90347)
教育(89652)
自然科(88201)
自然科学(88181)
(87586)
自然科学基金(86606)
编号(83304)
资助(77815)
成果(67450)
(61157)
重点(59502)
(58404)
课题(56845)
(56833)
创新(52498)
国家社会(51245)
科研(49922)
教育部(49678)
期刊
(201973)
经济(201973)
研究(123979)
中国(87076)
(75474)
管理(63223)
学报(60581)
(59965)
科学(58492)
农业(51064)
大学(46720)
教育(46325)
学学(44037)
(41843)
金融(41843)
业经(37524)
技术(36790)
经济研究(29267)
财经(29023)
问题(26631)
(26404)
(24895)
技术经济(21854)
图书(20235)
科技(19749)
现代(19705)
理论(19507)
(19390)
世界(19358)
资源(19156)
共检索到633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廷武  盖豪  青平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和食品安全的追求,健康农业发展形态呼之欲出。健康农业是伴随生态农业的兴起及发展而产生的,以提供并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为使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形式。实践中,健康农业发展的核心是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湖北作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份,具有在全国率先推行健康农业开发的先天优势。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将湖北省划分为江汉平原健康农业推进区、鄂北岗地健康农业推进区和鄂东大别山健康农业推进区三大优势农业产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宜三类区域发展的健康农业运行模式,分别是江汉平原区稻渔(禽)共生健康农业推进模式、鄂北岗地区粮畜(禽)互利种养一体化模式、鄂东大别山区畜(禽)经共作种养一体化模式。最后从明确健康农业开发的基本内容、设立健康农业开发的组织机构、制定健康农业开发的管理规范、应对健康农业开发的潜在影响等方面给出了湖北省健康农业有序开发的推进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廷武  盖豪  青平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和食品安全的追求,健康农业发展形态呼之欲出。健康农业是伴随生态农业的兴起及发展而产生的,以提供并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为使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形式。实践中,健康农业发展的核心是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湖北作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份,具有在全国率先推行健康农业开发的先天优势。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将湖北省划分为江汉平原健康农业推进区、鄂北岗地健康农业推进区和鄂东大别山健康农业推进区三大优势农业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海川  王宇波  孟祥海  
中心村在发挥最初的人口、耕地、资金集聚效应后,出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亟需升级与环境污染严重、辐射能力受限、就业吸纳效应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诸多问题,通过健康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划分健康村功能布局、分区探索中心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和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利用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主产区及湖北省16个市州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主产区相比,湖北省具有柑橘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和十堰市;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湖北省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成  杨树旺  易明  
本文选择了区位商作为测定指标,但与传统的区位商指标不同的是,作者分别选用了两个指标值——经济总量和消费量计算区位商值(Q值和Q'值)。随后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了湖北省主要产业的1991年、1999年、2001年和2003年的区位商值,并对此作了相应的分析、比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敖荣军  李浩慈  杨振  张涛  
基于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103个县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自评健康数据,以老年健康率为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测度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显著,老年健康率的高值县区主要是地级市的市辖区,次高值县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域,低值县区则广布于省域边缘。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但随着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武汉城区及其周边为HH类型县区集聚区,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边缘则是LL类型县区集聚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曹明宏  
笔者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对1990年~2005年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作出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亮  陶红军  
可以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HAUSMAN检验以及F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产函数是固定效应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地区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的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则表明1990-1998年期间的时间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积极效应持续增强,1999-2004年期间的时间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微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艳华  
地方性小型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趋势。文章分析了地方性小型旅游景点开发的作用与意义以及湖北省地方性小型旅游景点的特点和类型,同时着重提出了湖北省地方性小型旅游景点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丹璞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龚胜生  
土壤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以土壤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尺度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微量元素与人口健康相关性进行探讨.结论如下:1)县域尺度上Zn、B、Mo、Mn、Fe、Cu 6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均存在明显空间聚集特征,B元素的Morans I值最大,其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好,Zn元素的Morans I值最小,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差;空间分布模式中以高值聚类(HH)所占比例最高,同时正热点区域比例均高于负热点区域,不同微量元素之间的正、负热点区域空间分布存在某些一致现象.2)县域尺度上人口健康水平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非在整个区域内随机散发分布,长寿指数的集聚性要略高于死亡率,表明县域尺度上湖北省长寿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长寿指数和死亡率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同时发生高值或低值聚集的县域个数和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分布特征.3)Mo和Cu两种元素与人口健康指标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人口健康状况;适量的Zn和Mn元素是已被证明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但在本次研究的县域尺度上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与人口健康的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范丽霞  
本文利用经济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有关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通过求解农民收入增长与教育、健康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收益做出了比较有效的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和健康投资不足确实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并由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青青   穆麒麟   刘越   胡玉婷   刘洋旋   严鹏   陈龙周   田小海   黄永平  
湖北省优质稻灌浆期常在高温下完成,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开展优质稻气候适宜性区划,规划优质稻在不同地区的合理灌浆期,是发展优质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湖北省7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法确定各地水稻灌浆期的高温、缓温和适温等3类适宜界限日期;以各地缓温和适温栽培期时长为主指标,采用模糊聚类统计方法完成湖北省不同区域优质稻适宜栽培期类型划分,并对不同区域影响优质稻的主要气象资源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适宜栽培期的季节分布和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湖北省全域上适于优质稻灌浆的时间普遍较短,是其发展优质稻的一个重大缺陷。湖北省优质稻适宜栽培期可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鄂西山地短季优质稻区,鄂西北适温高光优质稻区,鄂中东高温秋短优质稻区和鄂东南高温秋长优质稻区。该区划图在地理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鱼鳞状次第衔接分布。其中,前二区域适于和较适于优质稻。不同区域发展优质稻在气候上的差异,主要可以归结为气温及其适宜性栽培期限和日照时数及光热熵等参数的差异。总之,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应将抗热避热和区域合理布局作为其技术发展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豹  张大东  
为促进全省农业区域化布局、提升区域农业发展层次,该文根据浙江省区域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提出了着力建设四大农业区:浙北浙东都市型、外向型农业区,浙中盆地丘陵综合型特色农业区,浙西北浙西南山区生态型绿色农业区,沿岸海域、岛屿和港湾海水渔业型蓝色农业区,并提出促进区域化布局的六项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