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7)
- 2023(5428)
- 2022(4331)
- 2021(3941)
- 2020(3233)
- 2019(7092)
- 2018(7164)
- 2017(13258)
- 2016(7364)
- 2015(8466)
- 2014(8882)
- 2013(8515)
- 2012(7999)
- 2011(7362)
- 2010(7452)
- 2009(6596)
- 2008(6460)
- 2007(6354)
- 2006(5519)
- 2005(4604)
- 学科
- 济(30990)
- 经济(30959)
- 管理(18308)
- 业(15302)
- 企(11974)
- 企业(11974)
- 地方(11056)
- 中国(10347)
- 农(10301)
- 业经(9171)
- 产业(8865)
- 方法(7746)
- 制(7675)
- 体(6875)
- 学(6755)
- 农业(6422)
- 地方经济(5951)
- 理论(5912)
- 数学(5865)
- 技术(5822)
- 数学方法(5812)
- 结构(5675)
- 财(5618)
- 教育(5184)
- 融(5000)
- 金融(4993)
- 银(4987)
- 银行(4968)
- 和(4957)
- 行(4853)
- 机构
- 学院(100702)
- 大学(97520)
- 济(39158)
- 研究(38632)
- 经济(38142)
- 管理(34766)
- 理学(28518)
- 理学院(28176)
- 中国(28110)
- 管理学(27628)
- 管理学院(27445)
- 科学(23941)
- 京(22244)
- 农(20169)
- 所(19738)
- 财(18380)
- 江(18165)
- 研究所(17758)
- 中心(17451)
- 业大(16038)
- 农业(15672)
- 院(14853)
- 技术(14712)
- 省(14592)
- 范(14274)
- 州(14097)
- 北京(14066)
- 师范(14066)
- 财经(13046)
- 经(11663)
- 基金
- 项目(66215)
- 研究(51785)
- 科学(50672)
- 基金(43378)
- 家(38201)
- 国家(37836)
- 科学基金(31145)
- 社会(30788)
- 省(29162)
- 社会科(29032)
- 社会科学(29029)
- 划(23391)
- 教育(23360)
- 基金项目(22720)
- 编号(22261)
- 成果(18805)
- 自然(18130)
- 自然科(17630)
- 自然科学(17621)
- 课题(17355)
- 自然科学基金(17297)
- 资助(16983)
- 发(16727)
- 重点(15391)
- 创(14227)
- 年(14057)
- 发展(13808)
- 展(13595)
- 部(13413)
- 创新(13282)
共检索到168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王云平 蓝海涛 涂圣伟 盛朝迅 张义博 韩祺 任继球
当前国际产业发展态势是:现代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仍然保持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新的制造范式和商业模式正在形成,产业融合正在成为新趋势,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要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态势,从解决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加强存量调整和增量拉动相结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工业中高端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大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新质生产力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新提炼和新概括,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需要从发展理念、构成要素、产业形态和宏观态势上进行理解和把握。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应从把握和利用新时代要素禀赋升级、技术创新逻辑、产业分工逻辑、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逻辑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出发,以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龚克 庄丽君 吴荫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华
我国当前各种形式的创新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程度不一,融合度不高,创新人才队伍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全面创新体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应加快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营造全面创新社会氛围,强化各类创新形式有机融合,加大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关键词:
全面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莉雅 顾为东
近年来,江苏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市场化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但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长期以来"两头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操龙灿 杨善林
本文围绕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思路,在分析产业共性技术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指出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模式是建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提出了政府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组织形式和主要政策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典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专业镇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林生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 创新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登峰 王丽萍
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创新体系 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连维良
一、巩固可喜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归纳为"三个更加"和"四个重大进展"。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刚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今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红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以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征信系统建设中还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征信产品比较单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征信队伍整体素质,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仁厚 韩雨霏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缺信息、缺产品、缺机构、缺评级、缺动力、缺机制等问题而陷入发展困境。究其原因是在传统经济思维影响下支持征信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且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逐步引导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走向规范化、人格化,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速建起小微企业征信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莉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为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有效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建立价格信用档案,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鹏 侯建国 邵玉昆 严会超
粤桂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尚显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粤桂琼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科技合作对策措施包括:三地政府建构协调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行业联盟;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体系等。
关键词:
粤桂琼 科技合作 区域创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