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5)
- 2023(5567)
- 2022(4282)
- 2021(3938)
- 2020(3155)
- 2019(7010)
- 2018(6603)
- 2017(12205)
- 2016(6171)
- 2015(6985)
- 2014(6995)
- 2013(6735)
- 2012(6200)
- 2011(5549)
- 2010(6075)
- 2009(5845)
- 2008(4780)
- 2007(4680)
- 2006(4250)
- 2005(3778)
- 学科
- 融(24445)
- 金融(24445)
- 济(23777)
- 经济(23764)
- 银(21584)
- 银行(21584)
- 行(21071)
- 中国(18104)
- 业(17893)
- 管理(17118)
- 企(14252)
- 企业(14252)
- 中国金融(10894)
- 地方(10702)
- 制(8986)
- 财(8775)
- 农(8568)
- 业经(7245)
- 农业(6435)
- 方法(6208)
- 务(5892)
- 财务(5864)
- 财务管理(5859)
- 企业财务(5666)
- 技术(5473)
- 数学(5400)
- 数学方法(5359)
- 体(5256)
- 事业(5162)
- 理论(4633)
- 机构
- 学院(77077)
- 大学(75660)
- 济(33452)
- 经济(32456)
- 中国(29150)
- 研究(27883)
- 管理(27571)
- 理学(22058)
- 理学院(21837)
- 管理学(21559)
- 管理学院(21406)
- 财(18238)
- 中心(16131)
- 京(15947)
- 银(15838)
- 银行(15306)
- 科学(14493)
- 行(14375)
- 融(14105)
- 金融(13824)
- 财经(13102)
- 所(12907)
- 江(12848)
- 人民(12342)
- 经(11875)
- 州(11275)
- 研究所(11210)
- 国人(11014)
- 农(11007)
- 中国人(10931)
- 基金
- 项目(47743)
- 研究(40073)
- 科学(37101)
- 基金(32060)
- 家(26428)
- 国家(26126)
- 社会(24603)
- 社会科(23357)
- 社会科学(23352)
- 科学基金(22592)
- 省(19782)
- 教育(17430)
- 编号(16962)
- 基金项目(16531)
- 划(16036)
- 成果(14821)
- 课题(12805)
- 资助(12703)
- 发(11945)
- 自然(11899)
- 自然科(11604)
- 自然科学(11601)
- 创(11515)
- 自然科学基金(11392)
- 重点(11063)
- 年(10998)
- 创新(10788)
- 融(10723)
- 项目编号(10611)
- 性(10598)
共检索到143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鹏辉
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传统金融行业。拥抱金融科技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入思考:首先,全社会应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接纳金融科技;其次,需要从应用场景、底层技术、经营主体三个维度去讨论金融科技;再次,金融科技也须注重防范风险。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可借金融科技中心之力,实现弯道超车。
关键词:
上海 金融科技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在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其中尤以法制环境建设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以法制环境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目标聚焦如何尽快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点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WTO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文件《金融服务协议》为脉络,以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操作性强、规范高效为原则,提出一套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立法需求和司法、执法策略,以促进和保障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关键词:
上海 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明志
文章指出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诸多优势也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创新作用,进一步调动境内外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尽快提高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扩大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我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服务。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业 国际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宾晖
碳金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经济手段,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配额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碳减排项目的投融资,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活动。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在碳金融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应深入思考总结前期建设国际碳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加快国际碳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延礼
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出台《意见》,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曾在中资保险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杨
上海是中国保险业的重要发祥地。1865年,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义和保险行在上海成立。1875年,保险招商局在沪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船舶保险之先河。1980年国内商业保险业务全面恢复以来,上海着力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全国首家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宏人寿、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首个专业性航运保险协会均在沪成立,首笔投资连结险、单项风险防范技术标准、
关键词:
现代保险服务业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系统在一定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包括金融系统及其所处环境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的总 和。决定金融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系统的状况与金融系统所处环境的状况。从某种角度讲,金融系统所处环 境往往对生态的状况具有基础和根本的作用。 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创建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金融生态区,这是金融中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 基础。国际金融中心主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标志,这些金融市场往往具有交易量大、交易工具丰富、交易品种流动 性强、交易成本低等特征。与金融中心相适应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市场发达,经济活跃,法制健全,各类基础设施完 备,政府行政高效廉洁,具有包容的、海纳百川的多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排名稳步上升。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市委提出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政委 方琦
全球各金融中心在绿色金融的标准制定、市场定价等方面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最快、又最具市场潜能,需要上海担当这样的历史责任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金融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6)排名中已跻身第五位。从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如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欲进一步提升,必须明确地将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纳入战略规划与行动之中。而作为上海对标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实践者,伦敦与香港均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排头兵。上海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全部要素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幼文 刘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费方域 许永国
201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建设"六大中心",包括金融科技中心。本文回顾了全球开放银行革命的涵义、背景、特征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梳理了领先国家或地区的开放银行监管与实践,并指出:以客户金融数据安全、高效共享促进市场竞争与创新为宗旨的开放银行探索,对上海打造国际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并驱动原有"两个中心"升级具有战略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欧阳卫民
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与工商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是与实体经济互动关系较为密切的现代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在国际金融领域应用广泛,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国内不少城市都在着力加快融资租赁创新和发展的步伐。广州实体经济发达,融资租赁拓展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州要把加快发展融资租赁放在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努力形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纯福
银行总部是金融中心的标志。金融市场与银行总部互为条件,银行总部圈的层级决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能量。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率先成立以及大型商业银行营运机构在上海的逐步集聚,为发展银行总部圈奠定了必要基础。比较若干模式,交易、创新型功能总部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功能型总部为突破,形成中外资银行共同参与合作竞争的高层级银行总部圈,增强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并走向综合化、国际化,这是积极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银行总部圈 战略突破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结束之年,也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运作的起步之年。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将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金融竞争与合作,我国金融开放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去年8月10日,上海总部正式挂牌成立。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部组建工作进展平稳顺利,目前基本架构已搭建完成。今年重点是加快总部建设,更好地发挥总部功能,提升总部整体工作水平。在这新的一年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宏观意识,树立本外币一体化观念,重点围绕金融市场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围绕金融中心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积极谋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发挥其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际科创中心的形成、更替与转移,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制度创新、经济长波等多种因素历史性演变的共同结果。结合技术革命进程和全球科创中心演进、代表性全球科创中心发展的路径特征,全面把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发展的关键要素,并立足我国发展情境以及新时代国家战略要求,结合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提出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举措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