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6)
2023(7952)
2022(6234)
2021(5503)
2020(4724)
2019(10802)
2018(10991)
2017(21694)
2016(11828)
2015(13391)
2014(13523)
2013(13397)
2012(12567)
2011(11489)
2010(12035)
2009(11714)
2008(11529)
2007(10554)
2006(10092)
2005(9627)
作者
(34870)
(28647)
(28640)
(27713)
(18389)
(13635)
(13097)
(10997)
(10975)
(10455)
(9744)
(9453)
(9320)
(9229)
(8986)
(8758)
(8513)
(8377)
(8370)
(8254)
(7495)
(7078)
(6977)
(6552)
(6526)
(6498)
(6480)
(6366)
(5899)
(5606)
学科
(55498)
经济(55437)
管理(30357)
(27838)
中国(22434)
(19418)
企业(19418)
方法(17559)
(16854)
数学(15408)
数学方法(15215)
地方(15157)
(13072)
业经(11983)
(11445)
农业(10948)
(10596)
银行(10587)
(10218)
(9743)
贸易(9731)
(9487)
(9402)
(8957)
(8932)
金融(8931)
(8483)
城市(7813)
环境(7746)
产业(7053)
机构
大学(175014)
学院(172522)
(74376)
经济(72566)
研究(63536)
管理(61463)
理学(50879)
中国(50503)
理学院(50199)
管理学(49289)
管理学院(48938)
(39528)
(37764)
科学(36026)
(31844)
中心(28967)
(28599)
财经(28597)
研究所(28104)
(26244)
北京(25896)
(25673)
(25322)
师范(25146)
经济学(23625)
(23296)
(23036)
业大(21744)
经济学院(21298)
财经大学(20873)
基金
项目(103136)
科学(80960)
研究(78208)
基金(74440)
(64067)
国家(63546)
科学基金(53636)
社会(50910)
社会科(48160)
社会科学(48146)
基金项目(38808)
(38329)
教育(35458)
(32997)
编号(32304)
自然(31901)
自然科(31136)
自然科学(31126)
自然科学基金(30503)
资助(29689)
成果(28255)
(23714)
重点(23255)
课题(23118)
(22968)
国家社会(21478)
(20005)
(19945)
教育部(19789)
发展(19773)
期刊
(91629)
经济(91629)
研究(62802)
中国(38343)
(27322)
(25145)
管理(24566)
学报(23617)
科学(22949)
(22056)
金融(22056)
教育(22034)
大学(18640)
学学(16860)
农业(16184)
问题(14780)
经济研究(14751)
业经(14675)
技术(14466)
财经(14432)
(12554)
(11320)
图书(10289)
国际(9548)
(9508)
现代(9166)
理论(9047)
商业(8324)
技术经济(8309)
实践(8089)
共检索到286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毅  
5个因素决定了西北地区必须加速城市化,即该地区较低的城市化水平,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西北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保护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其作法主要是重视现有大城市的增容;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普及和提高的力度;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合理的城市布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晓燕,于立新  
西北对外开放滞后,既有外部缺乏开放政策倾斜的原因,又有内部存在认识"误区"、开放模式选择不当等原因。以新的开放思路确定"亮点辐射"型开放战略,主要是通过培植外向型经济"亮点",辐射周边地区,来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发挥口岸经济优势,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建立功能不同的对外开放示范区是加快西北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峰,何新胜  
文章对内陆地区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推进区域开发的基本途径进行了较系统地探讨。首先分析了国外内陆地区以城市化促进区域开发的典型经验;接着,客观评价了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展和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良  
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对策张志良1西北地区城市化现状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与其高速新干线分不开;美国西部的开发与环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密不可分。同样,陇海──兰新铁路及其交叉的兰青──包兰铁路是西北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北疆铁路与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彩云  陈宾  
本论文把城市化作为背景研究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以西北地区五市于1993年到2011年之间在耕地面积的变化、人口相关数据的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西北地区五市耕地数量变化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急剧增加—缓慢减少—不断增加"的波动式变化过程;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存在近似"kuznets"曲线型关系;人文驱动力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等因素,对于城市化条件下的地区耕地数量变化作用显著。最后,结合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的现实状况,对于如何保护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从人文、政策、法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措施,以资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子量  
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增长—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视角,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导致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滞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产业发展落后,而是由就业增长较为缓慢引发的产业与就业相偏离;导致西北地区产业就业偏离的原因既包含产业发展方面的内部因素,也包含就业环境方面的外部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仁才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必然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据资料,世界城市人口比重1800年时还只有2%,1900年就增长到13.6%,1950年增长到28.6%,至1980年进一步增长到41.3%。美国一位专家预测,至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53%。这一加速度与近20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加速度基本上是同步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云  裴怀涛  
西北地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重视教育研究"文化氛围,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建设滞后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高等教育有关部门、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和高等学校以及高教研究机构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西北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张延川  周竹  
西北地区旅游发展资金及相关问题思考□厉新建张延川周竹在旅游业全国大势增长强劲的同时,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已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然而西北地区①的旅游经济发展却不容乐观。从旅游外汇收入全国排名看,除陕西名列第9外,新疆仅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明辰  林军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北省会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从不同住宅面积、不同收入家庭和影响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因素的敏感性诸方面,探讨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结合前人对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资料,阐明了西北二类城市与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西北省会城市之间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城市居民购买适合的住宅支付能力仍然较差,购买小套型面积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好,大部分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较差,西北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低于我国东部一类城市,并且住宅面积越大和收入越低的家庭,这种差距越大。研究认为,房价收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伟  孙玉霞  
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中流入农业等基础产业的不多,由于我国农业目前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进一步利用外资加快农业发展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加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扩大农产品国际市场,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状况。根据一些发展中国家及我国一些地区的尝试,非盈利性的国外贷款援助应主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项目;外国私人企业投资大多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高,基础好、预期收益高的地区可加以考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冯兆星  吴喆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