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5)
2023(11308)
2022(9205)
2021(8573)
2020(7257)
2019(15858)
2018(15907)
2017(30075)
2016(15853)
2015(18015)
2014(17734)
2013(17367)
2012(16152)
2011(14645)
2010(15211)
2009(14521)
2008(13561)
2007(12762)
2006(11524)
2005(10268)
作者
(45376)
(37406)
(37132)
(35254)
(23588)
(17569)
(16854)
(14267)
(14154)
(13540)
(12641)
(12502)
(12052)
(11899)
(11639)
(11543)
(11000)
(10869)
(10829)
(10543)
(9612)
(9137)
(9032)
(8593)
(8520)
(8491)
(8380)
(8218)
(7620)
(7541)
学科
(58040)
经济(57982)
管理(50334)
(50281)
(41980)
企业(41980)
中国(28142)
(26727)
金融(26720)
(25659)
银行(25628)
(24902)
技术(21141)
方法(21101)
(18769)
(18290)
(18064)
数学(17865)
数学方法(17733)
业经(15581)
地方(14419)
技术管理(13410)
农业(12400)
(12324)
理论(11706)
(11577)
贸易(11561)
中国金融(11349)
(11322)
(10981)
机构
学院(220582)
大学(218170)
(91731)
经济(89552)
管理(82413)
研究(75173)
理学(68816)
理学院(68119)
管理学(67152)
管理学院(66716)
中国(65108)
(47001)
(46911)
科学(42521)
(37353)
中心(36554)
(35858)
财经(35535)
(34499)
研究所(33145)
(32074)
北京(30326)
业大(29606)
(29189)
经济学(28212)
(27870)
(27580)
师范(27538)
技术(26897)
农业(26719)
基金
项目(137075)
研究(107282)
科学(107163)
基金(95227)
(81966)
国家(81180)
科学基金(69036)
社会(66874)
社会科(63375)
社会科学(63362)
(56641)
基金项目(49863)
教育(49571)
(46251)
编号(44890)
自然(40866)
自然科(39923)
自然科学(39910)
自然科学基金(39228)
成果(37938)
资助(37771)
(34906)
课题(32814)
创新(31680)
重点(31136)
(31084)
(29935)
项目编号(27920)
国家社会(27321)
(27308)
期刊
(107265)
经济(107265)
研究(72779)
中国(55587)
(38280)
金融(38280)
(35925)
管理(34861)
教育(32838)
(32300)
学报(30782)
科学(28483)
大学(24096)
技术(23796)
学学(22231)
农业(21143)
业经(18354)
财经(17940)
经济研究(17509)
(15526)
问题(13722)
科技(13151)
技术经济(12593)
(12331)
论坛(12331)
图书(12086)
理论(11811)
(11665)
职业(11118)
(10779)
共检索到362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艳林  
我国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但是,目前我国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金融体系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支持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和政策措施,实现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发展,有效满足科技创新各阶段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鼎立  
金融支持体系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其不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筹融资,帮助企业获取大量的信息,还能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金融支持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协调、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进一步促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健全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提高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优化金融支持体系的外部制度环境,使金融支持体系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讴歌  王满仓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空间集聚视角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成长以及产业空间集聚。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机制表现为技术创新机制、中小企业成长机制、产业融合机制以及产业空间集聚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市场性金融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范红  
一个创新型国家必定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必须更大程度发挥直接融资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更多的民间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型经济。只有从融资结构、监管方式、金融创新等方面入手,改革我国的金融系统,才能使金融服务的重点真正转向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课题组  
本文分析了金融体系支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商业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保险、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政策性银行等不同论述了制度设计和监管要求以及服务模式和产品提供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对如何完善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构建支持技术创新的银行服务体系、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卞志村  王宇琨  笪哲  
(一)完善支持创新的银行业体系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重接近70%,足见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突出地位。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持与其突出地位是不对等的,要以金融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确保银行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应着力推动银行业在机构设立、业务开展、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提升银行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持作用。第一,要提高对创新型企业的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杨峰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碳金融首先要通过创新,开发出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服务。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文章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构建碳金融体系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飙  
<正>科技金融是党中央要求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首,我国初步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但远远满足不了科技产业发展所需。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具有与科技产业发展所需适配的资金属性,可以精准助力复合型、多层次、高水平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关键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骏  安国俊  刘嘉龙  
目前,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得到政府、市场、企业、学界等多方重视,绿色技术创新有望成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我国面临着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绿色产品和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这将制约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加快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必须解决绿色技术企业面临的一系列融资问题,构建一个有效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1])。该体系应该包括如下特点:(1)多层次的融资和风险管理模式,包括股票市场、PE/VC、投贷联动、担保和保险机制,以解决银行不愿贷、风险资金不到位的问题;(2)政府提供一定的激励机制,包括孵化、担保、贴息等,以降低绿色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溢价,缓解绿色项目的环境外部性问题;(3)提供有较长期限的资金,以满足部分绿色技术项目回报周期长的特点;(4)建立一套适合于绿色技术和绿色PE/VC基金的界定标准和环境效益评估标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绿色评估能力,降低评估成本。基于此框架提出十条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毕克新  郭文刚  
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较少,又很难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政府对其支持的力度也不够,使中小企业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资金。实践证明,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所以,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大龙  
地方金融是指由地方政府审批设立的各类准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或是地方政府控股、掌握人事任命权的各类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促进地方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基于此,江苏省盐城市积极作出尝试,探索发展地方金融业新道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劲   潘信然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了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法律制度完善及有效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推进政策支持、实施合作社模式和专业化经营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和体系。中国需精准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畅  王湛  刘嘉琦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协调高效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时序立体数据因子分析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全国统计数据构建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试图从宏观角度探究这一时期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8—2018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长期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而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滞后是制约两系统耦合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绿色金融长期滞后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结构、加强绿色风险控制、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推动两系统协调优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