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6)
2023(9800)
2022(8018)
2021(7357)
2020(6383)
2019(13884)
2018(14043)
2017(27469)
2016(14696)
2015(16409)
2014(16482)
2013(16873)
2012(15565)
2011(13881)
2010(14482)
2009(14111)
2008(14292)
2007(13326)
2006(12236)
2005(11163)
作者
(42813)
(36080)
(35967)
(33771)
(22472)
(17115)
(16078)
(13912)
(13558)
(13010)
(12232)
(11795)
(11588)
(11425)
(10989)
(10807)
(10504)
(10468)
(10403)
(10344)
(8976)
(8941)
(8780)
(8230)
(8215)
(8130)
(8090)
(7994)
(7215)
(7116)
学科
(82538)
(69611)
经济(69518)
(65008)
企业(65008)
管理(55697)
(45315)
农业(30003)
业经(28055)
方法(27934)
(23374)
数学(20740)
数学方法(20637)
中国(20145)
(18258)
(16854)
财务(16848)
财务管理(16826)
技术(16739)
企业财务(15859)
(15198)
(13630)
(13388)
贸易(13378)
(13095)
(12592)
(12411)
地方(12070)
(11729)
银行(11714)
机构
学院(225904)
大学(216810)
(103182)
经济(101381)
管理(94331)
理学(80329)
理学院(79691)
管理学(78957)
管理学院(78562)
研究(70495)
中国(60219)
(50154)
(48651)
(44773)
科学(38700)
农业(38054)
财经(37716)
(36506)
(35204)
业大(35198)
(33985)
中心(33363)
研究所(30982)
经济学(30035)
经济管理(28486)
(28305)
北京(27937)
经济学院(27354)
财经大学(27045)
商学(26130)
基金
项目(137528)
科学(109885)
研究(106778)
基金(99772)
(84448)
国家(83490)
科学基金(73032)
社会(70570)
社会科(66637)
社会科学(66619)
(55768)
基金项目(53334)
教育(45755)
编号(44647)
(44242)
自然(43807)
自然科(42771)
自然科学(42754)
自然科学基金(42053)
资助(38986)
成果(34988)
(34978)
(32441)
(31634)
(31391)
重点(29641)
(29618)
创新(29467)
(29235)
课题(29046)
期刊
(127755)
经济(127755)
研究(67837)
(54062)
中国(46329)
(38900)
管理(37826)
农业(36247)
科学(29348)
业经(28070)
学报(27418)
(27291)
金融(27291)
大学(22395)
学学(21678)
技术(21015)
财经(18815)
(18808)
经济研究(17952)
问题(17937)
(16267)
教育(15888)
技术经济(14643)
农村(14365)
(14365)
农业经济(14099)
世界(12798)
商业(12522)
(12450)
现代(12310)
共检索到353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雍兰利  
第一,加强科技投入。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种全社会都能普遍受益的特殊公共产品。一般说,农业科技比一般科技成果具有更典型的公共消费性,因此,农业科技供求市场调节功能低下,私营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等非政府部门不可能为农业科技许多领域提供充足的投资,所以,政府必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家洪  项桂娥  王延寿  郑晓琴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农业科技进步各系统需要改革的政策方向。提出农业科技投入的强度应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之间,并由农业部门对农业科研实行统一管理;在科研立项中实行面对农户的目标管理制度;高校应与政府合作共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引导科研机构、高校设立营销公司以推广农业科技;尊重农户意愿,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公开的土地流转市场;根据农户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类型的产业化合作等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明利,赵芝俊  
本文重新界定了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论述了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关系,据此得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突出因素在于科技水平不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林杰  王红涛  
本文采用Cobb-Douglas函数建立因素分析模型,测得"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表明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增强,但仍存在土地分散经营制度和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成果及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障碍;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强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小云 ,王纺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举世公认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牧渔业生产持续增长。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1984年以来,以粮食生产徘徊为标志的农业生产发展现状,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的增长、特别是种植业的增长难以适应工业的高速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难以满足人口和国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等方面,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环节之一。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应该认识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失误所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实际上已经对农业发展造成了消弱。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调整发展战略,以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必须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该说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问题是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使调整工作顺利地进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充分估计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现实困难。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旭昌  
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内涵不仅是指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或提高,而且还包括农业科技意识、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科技效益等主要方面的发展或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所林,张琳,龙江舫,刘静,尹建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秋霞  杨妍妍  高齐圣  
文章利用邹突变点检验对我国1990-2006年的农业数据非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每阶段建立协整模型以避免伪回归问题,进而由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计算各自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得到前后两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7.69%和42.83%,最后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敬学  毛世平  王志丹  王琛  
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进程,完善农业科技进步相关体制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建设的根本目标。本文在总结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构想与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农业部科技司 1 997年 1月 2 3日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 ,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 ,测得我国“九五”期间 ( 1 995-2 0 0 0年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 45% ,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42 %。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刘延风  
本文在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并对"八五"期间全国及各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际测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玲  徐桂祥  
农业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水平的有效测度,无疑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潜力,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国际间和地区间进行比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化指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胜民  邹先定  席与芳  应铁进  
通过对我国产后农业现状及开发潜力的评估,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提出了21世纪我国发展产后农业的思路和对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合和稳定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基础上,重视现有技术装备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注重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产业的开发,并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对我国产后农业的改造,以抓住产后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使我国农业在21世纪初再上一新台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