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
2023(201)
2022(153)
2021(180)
2020(143)
2019(296)
2018(315)
2017(618)
2016(304)
2015(314)
2014(323)
2013(308)
2012(247)
2011(211)
2010(256)
2009(168)
2008(195)
2007(194)
2006(166)
2005(170)
作者
(771)
(659)
(610)
(609)
(352)
(271)
(260)
(236)
(228)
(215)
(208)
(207)
(203)
(201)
(201)
(196)
(191)
(189)
(182)
(173)
(161)
(157)
(145)
(141)
(138)
(132)
(131)
(131)
(130)
(121)
学科
管理(630)
(435)
经济(435)
(419)
企业(419)
(415)
银行(413)
(408)
(398)
(372)
(310)
制度(309)
理论(308)
业务(302)
银行制(272)
教育(266)
中国(263)
(251)
金融(251)
(220)
业经(203)
(162)
方法(153)
(148)
(138)
贸易(137)
政治(133)
(133)
生产(132)
思想(130)
机构
学院(2875)
大学(2844)
中国(1578)
研究(1069)
管理(990)
中心(934)
(917)
银行(901)
人民(877)
(856)
国人(849)
中国人(848)
中国人民(838)
科学(773)
人民银行(753)
(734)
中国人民银行(732)
(722)
理学(718)
理学院(711)
管理学(694)
管理学院(692)
经济(664)
(563)
支行(535)
(522)
(513)
研究所(503)
(499)
(491)
基金
项目(1913)
科学(1371)
研究(1326)
基金(1257)
(1169)
国家(1160)
科学基金(881)
社会(765)
(757)
社会科(702)
社会科学(702)
基金项目(675)
(663)
教育(630)
编号(591)
自然(567)
自然科(548)
自然科学(548)
成果(541)
自然科学基金(539)
资助(455)
重点(435)
项目编号(427)
课题(413)
科研(395)
大学(386)
(380)
科技(380)
计划(378)
(368)
期刊
研究(926)
(884)
经济(884)
中国(835)
(764)
(761)
学报(659)
(651)
金融(651)
科学(606)
教育(568)
大学(547)
学学(504)
林业(429)
(424)
管理(385)
(369)
图书(328)
会计(230)
书馆(224)
图书馆(224)
(203)
农业(200)
技术(200)
科技(192)
情报(188)
财经(173)
理论(171)
(168)
业大(163)
共检索到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宗鱼  
一、中国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影响中国企业缺信的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而制度方面又有三个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现阶段政策多变和法律制裁不力。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当经理对公司设有乘余索取权时,即不持有公司股份时,他们就会选择风险较小、收益较低、能短时间见效的项目而回避风险较高、收益较高长期才能见效的项目。但即使所有者经营企业,也不能杜绝失信问题。第二个制度缺陷即政府的政策多变。如果所有者经营企业,按利润最大化目标,他考虑的应该是长期利益。但是,考虑长期利益就要面对未来的预期,未来的预期是建立在有一段很长的可延续的政策背景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可延续的政策,那么企业就会不考虑长远利益,不讲信用的情况就会越多。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如果对不讲诚信的惩罚力度并不足以使失信者害怕,也会在客观上纵容不诚信,建立不了诚信的制度环境,这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最为明显,对企业制假售假的处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从文化方面来说,在中国社会建立信任的首要障碍是家庭主义,家庭之外的不信任比较普遍的存在;另一个障碍是存在于国人头脑中的“无奸不商”观念,认为商人是通过投机取巧获得利润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跃  
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前不久,在由科技部、教育部等高层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参加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发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联合行动,共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的最强音。专程与会的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更可谓是丝丝入扣,语重心长。会议向社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东  唐德鑫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内蒙古松正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松正事务所)成立于1994年,现有注册会计师12名,从业人员34人,2008年总收入120万元。党支部始建于1998年,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财政局党总支,现有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松正事务所党支部参加了赤峰市松山区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其做法得到地方党组织的肯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莉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为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有效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建立价格信用档案,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海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经济发展中大量诚信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从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基础和信用形式等方面入手。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红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以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征信系统建设中还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征信产品比较单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征信队伍整体素质,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仁厚  韩雨霏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缺信息、缺产品、缺机构、缺评级、缺动力、缺机制等问题而陷入发展困境。究其原因是在传统经济思维影响下支持征信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且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逐步引导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走向规范化、人格化,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速建起小微企业征信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钰  
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诚信体系的途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岳上植  汤洪亮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经济秩序。诚信缺失已经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顽疾。本文研究了会计诚信治理的具体对策,对我国的会计诚信治理体系进行了探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俊明  梁贝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98号),将重点领域和相关职业人群纳入诚信体系,通过收集和动态更新等机制推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会计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国家税收、市场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构建会计诚信是推动社会整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对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桂堂  闫盼盼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与金融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诚信的基础会产生影响。为确保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释放出最大的"正能量",应稳步推进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建设,健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文太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诚信流失,现行企业信用机制日渐弱化,致使银行信贷风险效率,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一方面,大量银行应收贷款收不回来,国家信货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迫使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近使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减弱或银行惜贷,许多迫切需要信贷支持的企业得不到贷款。如何树诚信理念,建信用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爱民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国务院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促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能。几年来,人民银行对如何加强信贷征信管理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