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7)
2023(4021)
2022(3403)
2021(3019)
2020(2754)
2019(6471)
2018(6350)
2017(12988)
2016(7059)
2015(7659)
2014(7776)
2013(7839)
2012(7201)
2011(6554)
2010(6625)
2009(6027)
2008(5753)
2007(5103)
2006(4302)
2005(3828)
作者
(20178)
(16941)
(16930)
(16029)
(10507)
(7993)
(7727)
(6651)
(6398)
(6038)
(5679)
(5671)
(5542)
(5360)
(5275)
(5198)
(5152)
(4831)
(4730)
(4643)
(4352)
(4249)
(4113)
(3858)
(3813)
(3800)
(3727)
(3497)
(3466)
(3340)
学科
(40509)
经济(40498)
方法(20731)
(19927)
管理(19515)
数学(19030)
数学方法(18711)
(17182)
企业(17182)
地方(8677)
产业(8591)
业经(8133)
(7893)
中国(7535)
结构(6749)
(6309)
(6277)
技术(6227)
(5537)
地方经济(5483)
农业(4996)
理论(4909)
(4807)
贸易(4805)
(4680)
环境(4654)
(4622)
(4249)
(4053)
金融(4053)
机构
学院(102486)
大学(101159)
(47912)
经济(47241)
管理(42422)
理学(37724)
理学院(37341)
管理学(36438)
管理学院(36257)
研究(34058)
中国(24292)
(20820)
科学(20776)
(18320)
(16758)
(15569)
业大(15441)
研究所(15396)
财经(15183)
经济学(15151)
中心(15031)
(14518)
(13757)
经济学院(13739)
北京(12967)
(12489)
农业(12236)
(11829)
经济管理(11781)
师范(11675)
基金
项目(73135)
科学(59118)
基金(54533)
研究(51122)
(47434)
国家(47146)
科学基金(41394)
社会(34091)
社会科(32719)
社会科学(32714)
(29627)
基金项目(28638)
自然(27165)
自然科(26597)
自然科学(26595)
自然科学基金(26127)
(24324)
教育(23398)
资助(23306)
编号(19106)
(17096)
重点(16718)
(16126)
(15699)
创新(14657)
国家社会(14376)
成果(14097)
教育部(13958)
科研(13846)
发展(13838)
期刊
(48843)
经济(48843)
研究(27389)
管理(16722)
中国(16555)
科学(15106)
学报(14706)
(13665)
(12718)
大学(11409)
学学(11053)
技术(10332)
农业(9519)
经济研究(8640)
统计(8463)
业经(8298)
(7807)
财经(7529)
决策(7031)
技术经济(6998)
教育(6885)
问题(6835)
(6774)
金融(6774)
(6660)
科技(5495)
商业(5338)
(5155)
现代(4785)
经济问题(4541)
共检索到141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振  李玉举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导向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把产业结构放在首位,足见产业结构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彬彬  
从工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可将攀西地区的资源型经济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工业总量偏小、发展速度慢、企业数量偏少;二是产业结构整体呈现以重化工业化为主的演进态势;三是产业地区结构二元特征明显;四是产业内部结构以资源粗加工产业为主。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攀西地区可以在构建水电产业集群、延伸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加强资源管理和配套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构建攀西地区能源资源节约型工业结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建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在现阶段呈现逆转趋势,即石油消费的比重下降,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受煤炭在能源消费比重中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未来10年中国环境将持续恶化,因而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更为迫切。建立节约型社会,相对于消费,从生产方面节约资源更为重要;在生产方面,节约的重点是“增量”节约。在各种资源中,最应该节约的是土地和水,因为不可贸易的资源是经济发展中真正难以逾越的瓶颈,要警惕中国经济走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歧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钟希余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构建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由于受到居民收入、产业结构、消费理念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构建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需要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协力完成,通过倡导节约型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配套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制订资源节约型消费政策和运用创新型科学技术来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荣生  
从资源约束和现状浪费,强调中国提倡节约的必要性;节约的目标是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其是否属于节约型主要看它与区域资源组合的吻合度和结构的关联度、协调性;把树立节约意识、面向国土资源、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和依靠科技进步作为结构建设的四大举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华  
工业经济增长中的高投入、高消耗,已经对我国的资源承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工业集中布局的资源节约效应和工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可知,促进工业集中布局,推进工业集群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具体思路为:一是推进工业集中区专业化发展,着力降低企业集中带来的拥挤成本;二是支持工业集中区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强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关联;三是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间的联系,积极推进产业集群跨区域整合,从而达到提高工业集中发展区集聚质量、促进工业集群发展的目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恒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反映了我党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深刻体现了环境保护意识在最高领导层面的历史性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建平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的加快,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其本质原因在于:大量生产和消费加剧了环境压力,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宗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界定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丰富内涵,分析了我国确定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紧迫性与必然性,提出了当前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德奎  
建设节约型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应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努力推进节约型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崴  
发展节约型经济是人类社会始终为之奋斗的事业,循环经济则是人类社会为突破资源与生态环境恶化两大瓶颈而进行的经济发展范式的革命。循环经济不是人类社会任一阶段均可采用的经济发展方式,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采用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内涵提高经济效率与实现生态平衡两大目标。两大目标并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清华大学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建设节约型校园。全校上下领导重视,宣传动员,群策群力,师生参与,在节水、节电、节材、节能降耗和规范行为、减少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淑杰  胡山鹰  陈定江  李强  
中国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短缺,现有农作物以高原耐寒、沙生、块茎植物为主。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灌溉水耗较高、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发展节约型农业。文章构建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种植灌溉优化模型,以青海省为例,优化得到其10年后最佳种植结构及灌溉方式,并探讨了农业用水价格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到2020年该地马铃薯、枸杞、沙棘等旱作沙生植物应扩大种植面积分别至141.4、40.0、200.0万亩并以滴灌为主;油菜、青稞应减少种植面积至250.0、63.1万亩并以喷灌为主;由此可增加经济效益26.5亿元,增幅为12.2%;节水量34.1亿吨,节水幅度为63.8%。在水价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荣朝和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经济比例这些年我们讨论过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也讨论过农轻重和其他一些比例,但应该承认,社会在多大规模上、用多少资源去实现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是被忽视、而今天却无法回避的社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之一。有这样一些数字资料值得引起注意: (1) 解放后我国用于运输业的投资最低年份还不到基建投资总额的10%,最高年份也不过16%;运输邮电基建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80年代平均为1.41%。当年西方国家和后来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进入经济高速发展之前,运输投资在投资中的比例多数都在20—30%左右,有些甚至更高。在经济起飞阶段,各国基础结构方面的投资一般都占到GNP的10%,运输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